軍工計量筑牢國防基石
——化工材料研究所計量工作回顧與展望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一、概述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坐落于四川省綿陽市涪江之畔文明、美麗的科學城。創建于1958年,現有崗職工800余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設有“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和“應用化學”兩個碩士學位授予點,面向全國招生,創辦的學術刊物《含能材料》面向國內外發行。建所以來,在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先后榮獲國家發明獎、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級和部委級各種獎勵300余項,為國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造就了一支敢挑重擔、善于攻關、求實創新、團結協作的科技隊伍。
研究所主要從事炸藥、火工品、高分子材料及相關部件的研制、試驗與生產,主要涉及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彈藥工程、煙火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化學工程、爆轟物理、工程力學等學科專業。在高效低毒除草劑、污水處理技術與工程、特種功能材料研制等方面已成功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在分析測試、無損檢測、材料研究等方面,積極開展技術開發和技術服務。
化工材料研究所承擔多次國家試驗和生產任務,為確保產品質量達到指標要求,計量工作在科研生產的質量控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證和支撐。通過對產品在實現過程中的有效監控,產品質量得以保證并逐年提高,多項產品獲得中物院優質產品稱號,顧客滿意度進一步增強,為確保試驗的一次成功、次次成功和國防現代化事業做出了貢獻。
二、歷程與業績
中物院化工材料研究所的計量工作伴隨著科研事業的發展不斷成長。計量作為控制和檢驗以及評價技術水平的手段,在科研生產質量控制過程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1)建立計量技術機構和管理組織。60年代,為滿足承擔的科研任務需要,成立了計量組,負責車間長度計量器具的維修及管理工作,并于1975年建立了長度計量站。
隨著19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的頒布及國務院、中央軍委《國防計量監督管理條例》等的實施,所里高度重視計量工作,通過在全體員工中學習、貫徹計量法律、法規和計量標準,形成了規范化的計量管理體制,1986年經省計量定升級考核小組考核,被授予長度、質量計量(天平、砝碼)檢定定點單位,承擔全院天平、砝碼及所內長度計量器具的檢定及量值傳遞工作。在此基礎上,通過分期分批的計量培訓,先后獲得了數字電壓表、頻率計、示波器、熱電阻、直流電位計、溫度計計量檢定人員資格證書,1996年后建立了酸度計、粘度計、玻璃量器、分光光度計等化學測量標準,填補了中物院化學計量的空白。
(2)建立和發展計量檢測技術,以適應科研生產發展需求。建所以來,所里先后在含能材料的化學性能、爆轟性能、安全性能、力學性能、物理性能、無損檢測技術研究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形成了較強實力。可進行槍擊、火燒、撞擊、摩擦、蘇珊和滑道等試驗。同時具備了較先進的理化分析檢測設備,擁有元素分析儀、氣相色譜儀、凝膠滲透色譜儀、液相色譜儀、紫外光譜分析儀、原子吸收光譜儀、大型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聯機系統、雙聚焦有機磁質譜儀、激光粒度分析儀、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等大型分析儀器,可對有機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結構鑒定。
(3)建立完善計量工作規章制度。隨著所質量管理的發展,從貫徹《軍工產品質量管理條例》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到與國際接軌通過GJB9001A-2001質量認證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作為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計量管理也逐步實現了程序化、規范化。整理了“所計量管理制度匯編”,編制了“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的管理程序”、“生產和檢驗共用工裝管理辦法”、“偏離校準狀態時檢測結果有效性評價”和“自校測量設備管理辦法”等計量工作文件。隨著質量體系的不斷完善,上述多個計量管理文件已歸納成現今的《測量設備管理程序》。通過文件化的管理,實現了測量設備、測量過程的有效管理。
三、收獲與展望
化材所軍工計量工作的發展歷程回顧。由于深入貫徹所制定的中長期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通過制定軍工計量年度質量目標,加強了測量設備管理。和使用過程的核查,對檢定(校準)不合格的測量設備開展追溯和有效性評價。自1986年所獲得二級計量資格單位以來,取得了連續19年測量設備周檢率100%、強檢率100%、周檢合格率98%以上的好成績,實現了質量目標。
通過多年來的軍工計量工作,對如何做好計量管理工作,有以下三方面的收獲和體會:
(1)抓好計量工作的關鍵在于:實現計量-控制一體化
計量的作用和意義體現在對生產全過程的監控能力,只有提高這種監控能力,產品質量才能有效控制,產品才具有真正的競爭能力。這對從事軍工產品研制、生產的科研所尤為重要。產品性能和技術指標的量化程度以及能不能以測量數據評估產品質量,不僅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而且也能為顧客(軍方)客觀評價產品質量提供共同語言。產品質量的保證和競爭,最終取決于生產全過程以及每個工藝流程是否受控和受控的程度,要保證過程受控,就必須具有相匹配的計量檢測能力。
要轉變軍工計量工作觀念,從重點保證測量設備合格的傳統計量管理,轉變到以保證產品質量為出發點的計量管理。首先要保證測量設備滿足使用要求,并進一步通過測量過程的控制來保證測量結果質量的現代計量管理觀念上來。
(2)測量設備的合理配置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
根據生產的實際需要,遵循經濟、合理和有效的原則,計劃和配備滿足要求的測量設備,是一項科學的系統工程?,F代化企業追求的目標是質量和效益的統一,應糾正一種偏向,即認為測量設備配置越多越好,準確度等計量性能越高越好。我所配備測量設備的五點基本原則:
a)與生產工藝流程的質量監督點相適應。從原材料、零部件入所到產品交付出所的全過程,產品的質量處于受控狀態。監控的主要信息來自可量化的質量控制參數的測量數據,在那些經常、及時需要獲取測量數據的監控點上必須配備足夠的測量設備;
b)測量設備準確度和量程應能滿足客觀對象監控允差的要求;
c)測量設備的正常工作條件和可靠性應與工藝監控點的使用條件相適應,其測量準確度不會因環境的干擾和影響而被破壞;
d)對重要的監測點和可靠性不夠充分的測量設備應考慮配備相應的備用測量設備;
e)對于使用頻率較高的測量設備以及需要隨時校準的測量設備應考慮配備相應的校準用的測量標準。
(3)加強在用測量設備檢查是確保監測數據準確、可靠的有效措施
加強在用測量設備的檢查,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a)對于新投入使用的測量設備,其校準(檢定)有效期的確定僅僅是一種經驗估計,具有較大的風險性;
b)對于已使用多年的測量設備,雖然校準有效期比較符合實際,然而隨著時間的增長,故障出現的概率將會逐年上升;
c)對于極其重要的測量參數(關鍵質量控制點的重要數據),不允許接受測量不準確的風險。
具體到在用測量設備的核查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a)具有自校準裝置和功能的儀器設備,采用自校準;
b)采用等精度測量設備相互對比,可有效地判斷出測量設備是否失常;
c)采用核查用測量標準或性能穩定的被測物,核對所用測量設備示值,如標準砝碼。
科研生產要發展,計量工作需先行。當今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日新月異
,計量工作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展望未來,計量工作要緊緊圍繞科研生產發展方向,結合我所在含能材料、高分子材料分析測試方面的技術優勢,不斷建立和完善炸藥、高分子材料性能分析測試系統,開展校準與測試實驗室認可,建立測量管理體系,使我所計量工作朝著系統化、標準化方向發展,為我國國防事業做出新的貢獻。
[ 本帖最后由 cansey 于 2008-12-12 08:59 編輯 ] |
-
-
計量總結.rar
2007-8-9 16:40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金幣 -1
7.95 KB, 下載次數: 14, 下載積分: 金幣 -1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