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東莞市采訪,聽到應對“金融海嘯”改變經濟發展方式最多的一個詞兒是“轉型升級”。不但市里的領導說產業轉型升級,一般干部說轉型升級,就是一些企業的小老板,沒聊兩句,也會同你說起轉型升級。 “產業轉型升級在東莞已經深入人心!資源環境形勢的逼迫,使我們更加深切地感受和認識到產業轉型升級的緊迫性,只有通過產業轉型升級才能實現騰籠換鳥。可以說,轉型升級正在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質監部門的工作思路。”東莞市質監局局長張活力如是說。
名牌戰略帶動轉型升級
改革開放初期,東莞的經濟發展起步于“三來一補”,曾誕生我國首家對外來料加工企業,創新出“三來一補”的發展模式。眾多世界知名企業進駐促進了東莞的經濟繁榮,外資企業占了當地的80%,逐步形成了外源型經濟的發展模式。
進入21世紀后,隨著國際產業分工發生根本變化,加工貿易利潤空間急劇萎縮,使得東莞原先得天獨厚的優勢變得越來越不明顯,大多數加工貿易企業仍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環節,技術水平不高,自主品牌缺乏,以貼牌加工為主的東莞制造業,面臨著越來越嚴竣的資源約束、環境壓力和區域競爭壓力。
由于東莞市的經濟結構過分依賴外源型經濟,使內源型經濟發展滯后,這種經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