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計量惠民提供免費檢測服務17萬余次]
中國質量新聞網 柯 紀
2009-03-20
從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了解到,自2008年5月在全國開展“關注民生、計量惠民”專項行動以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按照總局的統一部署,相繼啟動并深入開展了“關注民生、計量惠民”專項行動,圍繞“四個走進”組織了一系列計量惠民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統計顯示,“關注民生、計量惠民”專項行動2008年共走進集貿市場23933家,檢查集貿市場在用衡器1282155臺,受檢率從行動前的75.5%提高到行動后的92.2%。集貿市場設置公平秤的總數從行動前的21035臺提高到行動后的28240臺,受檢率從行動前的85.4%提高到行動后的97.4%,查處計量違法案件3528起;走進醫療衛生單位48540家,檢查在用醫用強檢計量器具652855臺(件),受檢率從行動前的77.9%提高到行動后的90.6%,查處計量違法案件2134起;走進眼鏡店19666家,檢查在用驗光配鏡用計量器具76595臺(件),受檢率從行動前的90.9%提高到行動后的98.1%,查處計量違法案件556起;走進社區鄉鎮(含學校)22360家,提供免費檢測居民用計量器具服務176000次。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各地通過采取形式多樣的監督檢查和計量惠民活動,建立健全了轄區內集貿市場、醫療衛生單位和眼鏡店在用強檢計量器具檔案;提高了集貿市場、醫療衛生單位和眼鏡店在用強檢計量器具的受檢率;加強了誠信計量體系建設,培育了一批誠信計量示范單位;強化了計量惠民工作,在民生計量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計量器具強檢檔案日臻完善。專項行動期間,各地對轄區內集貿市場、醫療衛生單位和眼鏡店在用強檢計量器具進行了調查摸底,進一步摸清了專項行動對象的基本情況,提高了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礎上,對未建檔的計量器具補充建檔,進一步完善了強制檢定計量器具檔案,為專項行動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另一方面通過建檔工作,各地更加全面地掌握了民生計量器具的基本情況,強化了對民生計量器具的管理,為專項行動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遼寧省局統一繪制了各類表格,建立了集貿市場、醫療衛生單位、眼鏡店、社區鄉鎮登記檔案薄,形成了動態數據庫。廣西自治區局將經營單位按計量管理基礎優劣分為A、B、C三級,并有針對性地制定具體推進目標、監管方案和幫扶方式,確保專項行動的實效性。
二是計量器具受檢率普遍提高。專項行動期間,各地結合“四個走進”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監督檢查活動,充分發揮計量技術機構的優勢,解決了以往日常監管與計量檢定信息溝通不暢的問題,集貿市場在用衡器、公平秤以及醫療衛生單位在用醫用強檢計量器具、眼鏡店在用驗光配鏡用強檢計量器具的受檢率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強制檢定工作得到有效推進。其中,海南、云南集貿市場在用衡器、公平秤和醫療單位在用強檢計量器具的受檢率增長幅度都超過了20%。福建平均受檢率達96%以上,創歷史最高水平。
三是誠信計量體系建設初見成效。各地都將此次專項行動與推進《商業 服務業誠信計量行為規范》的貫徹實施和誠信計量體系的建設相結合,在集貿市場、醫療衛生單位、眼鏡店率先推行商業、服務業自我承諾,質監部門核查公告以及消費者監督的誠信計量監管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了計量誠信檔案,培育了一批計量誠信示范單位,有力地推進了誠信計量體系的建設,為專項行動的深入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青海省局進一步建立健全了商貿企業計量誠信檔案,對其進行全面動態監管,并對計量誠信狀況不佳的商貿企業實施重點監控。湖北省局分行業發布實施了眼鏡、集貿市場、超市等《誠信計量行為規范》地方標準,用貫標的方式,引導企業自律。吉林、山西省局實行分級管理,對綜合評分高的經營單位,授予“誠信計量單位”,并載入“誠信計量紅名單”,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告。
四是計量惠民工作實現了新突破。各地在專項行動中堅持“監督檢查和計量惠民相結合、重在計量惠民”的原則。一方面對集貿市場、醫療衛生單位和眼鏡店采取提供免費培訓、技術服務以及減免檢定費用等多項實實在在的扶持措施,直接惠及集貿市場、醫療衛生單位和眼鏡店經營者,充分體現了計量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江蘇省局2009年將對全省集貿市場在用衡器、全省村級衛生室以及蘇北五市鄉鎮衛生院在用醫療計量器具實施免費檢定;另一方面開展形式多樣的計量惠民服務,組織人員走進社區、鄉鎮、學校,開展免費咨詢和檢測等服務,對計量投訴依法進行處理,進一步拉近了計量和廣大群眾之間的距離,讓廣大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就享受到計量帶來的實惠,有力地擴大了專項行動的社會影響,實現了計量惠民工作的新突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