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度臨時核查方法的建議
鑒于目前疫情防控期間,紅外體溫測量應用面較廣且數量極大,采用國際通行的用黑體輻射源作為標準源,對紅外額溫計的校準模式(黑體溫度)示值進行校準或核查的傳統方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經近段時間各地方反饋的情況來看,還面臨如下問題: 1.一些校準實驗室不清楚制造商不公開的某些被校準儀器開展校準所必須的校準模式信息; 2.某些省級或地(州)市、縣計量部門黑體輻射源標準器缺失,檢測人員技術能力還比較薄弱; 3.疫情防控期間,各地紅外額溫計使用數量極大,校準能力相對于校準需求嚴重不足。
為此,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建議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非常時期,應急采用一種各地都具備條件的臨時方法進行紅外額溫計體溫測量的準確度核查,作為不具備以黑體輻射源為標準器的校準方法的補充方法。詳見附件“體溫篩檢用紅外額溫計核查的臨時方法”。 該方法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專家提出。其基本思路是用接觸式體溫計測量腋下溫度作為標準值,用紅外額溫計同時測量額頭獲得體溫的統計估計值,經比較確定紅外額溫計體溫誤差。誤差在±0.5℃以內的認為體溫的統計估計值準確。
由于市場上一部分型號的紅外額溫計采用了對正常人體溫測量的特殊策略(其體溫結果對額頭實際溫度不敏感),使得本方法確定的正常人體溫誤差不適用于判斷發燒人員的體溫測量準確度。因此,本方法僅適用于適用型號的額溫計。
同時建議省級及以上計量院開展確定本方法對紅外額溫計適用性實驗工作,形成適用于本方法的紅外額溫計適用型號目錄。適用型號由省級及以上計量院發布。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2020年2月4日
附件
體溫篩檢用紅外額溫計準確度臨時核查方法
一.基本思路
本方法采用接觸式體溫計測量腋下溫度作為標準值,用紅外額溫計(簡稱額溫計)同時測量額頭獲得體溫估計值,經比較確定額溫計體溫誤差。
二.適用范圍
由于市場上一部分型號的額溫計采用了對正常人體溫測量的特殊策略(其體溫結果對額頭實際溫度不敏感),使得本方法確定的正常人體溫誤差不適用于判斷發燒人員的體溫準確度。因此,本方法僅適用于經省級及以上計量院確認,列入適用型號目錄的額溫計的核查。 本方法未考慮校準模式下的示值誤差(實驗室誤差),不作為產品是否合格的判定依據。 篩檢應用人員可參照本方法進行額溫計核查。 在篩檢應用中,環境溫度等條件顯著變化后,可參照本方法及時核查。
三.核查方法
1. 首先查看被核查額溫計是否屬于本方法的適用型號。
2. 以檢定合格的接觸式體溫計為標準器。
3. 選定一組體溫正常人比較組,該比較組按照本方法附錄一確定。
4. 采用接觸式體溫計標準器與額溫計(體溫模式)同時測量正常人比較組的體溫,以額溫計體溫測量平均值與接觸式體溫計體溫測量平均值之差作為體溫誤差,即: 體溫誤差=額溫計體溫平均值-接觸式體溫計體溫平均值。
5. 體溫誤差在±0.5℃以內的視為體溫統計估計值準確。
附錄一. 體溫正常人比較組選擇方法
1. 隨機初選體溫正常人員10名、8名或6名。
2. 分別用接觸式體溫計和額溫計測量該組人的體溫。條件允許時,應選用一支通過型式批準、經校準并且重復性好的額溫計進行本測量。額溫計測量部位為被測人員額頭橫向中心線從眉心到發際線的中點。測量距離應符合該額溫計說明書的要求。額溫計測量重復性不理想的,可增加至3組測量,各體溫結果取平均值。
3. 分別計算每個人的體溫偏差,即:體溫偏差=額溫計體溫-接觸式體溫計體溫。
4. 按從小到大對該組體溫偏差排序,取中間2個體溫偏差對應的人員作為體溫正常人的比較組人員(如:10人時的排序第5和第6人)。
5. 后續核查可仍采用之前確定的比較組。
附錄二. 額溫計適用性確定實驗方法
1. 采用符合額溫計校準要求的黑體輻射源。
2. 調節黑體輻射源,使輻射源穩定后被測額溫計在體溫模式的示值tH約38℃,偏差不超過±0.1℃。
3. 記錄黑體溫度tBBH和額溫計體溫示值tH。
4. 降低黑體溫度1.5℃,穩定后記錄黑體溫度tBBM和額溫計體溫示值tM。
5. 再次降低黑體溫度1.5℃,穩定后記錄黑體溫度tBBL和額溫計體溫示值tL。
6. 額溫計同時滿足
1.png (4.7 KB, 下載次數: 371)
下載附件
2020-2-4 16:06 上傳
和
2.png (4.37 KB, 下載次數: 390)
下載附件
2020-2-4 16:06 上傳
,則該型號適用于采用本臨時方法。
附錄三. 適用本方法的額溫計型號目錄
3.png (75.73 KB, 下載次數: 387)
下載附件
2020-2-4 16:05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