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9# 規矩灣錦苑
派尺校準規范返回意見 王老師、秘書會: 你們好!前些天在網上看到了《π(派)尺校準規范》(征求意見稿),感謝編寫小組起草該規范,使得今后派尺的校準有技術文件可依。我以前檢測派尺很少,經驗不足,所以對該規范比較關注。最近兩天將規范看完了,現將其中認為可改進的地方提一點意見和建議。目的是使規范更加完善,我理解不對的地方請老師多多包涵,給予指正。 1. 文字方面,正文8復校時間間隔中打成了復效時間間隔,望更正。 2. 正文1范圍,記得看過沈陽在宇工具有限公司生產的派尺的產品使用說明書中分度值有0.20mm的,標稱范圍為(0~80)mm,該分度值可否加入到規范范圍中來,以覆蓋該規格產品。 3. 正文4.4及6.2.4中游標一項,重合度為±0.01mm,個人認為重合度不應帶有±號。翻看了《通用卡尺檢定規程》,該規程中零值誤差一項中游標尺線紋重合度也帶有±號,但我認為這也是不妥的。重合度一詞類似于直線度、平面度,是不重合的程度,理應不帶±號。 4. 表2校準項目和校準用設備,工具顯微鏡的最大允許誤差應該是帶有±號的。根據《工具顯微鏡檢定規程》中儀器示值誤差的計算公式,其示值誤差可正可負,不是以最大誤差減最小誤差作為結果。 5. 尺帶厚度的測量設備要求用分辨力/分度值為0.001mm的千分尺,分辨力為0.001mm的千分尺為數顯外徑千分尺,示值允差為±2μm,滿足尺帶厚度允差(±0.01mm)的三分之一要求。但分度值為0.001mm的千分尺不在《千分尺檢定規程》范圍內,市面上有分度值為0.001mm的,但類似于微米千分尺,只是多了一個讀數細分機構,其示值允差仍為±4μm,不能滿足測量要求。 6. 6.2.1中,刻線寬度差以被測刻線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確定。開始我認為是主尺、副尺6條刻線中的最大值減最小值,但實驗報告中是主尺、副尺分別3條刻線中最大值減最小值,為兩個寬度差。該項應明確一下。 7. 建議在派尺示意圖中標注測量面,或在6.2.2中說明測量面為刻線面的背面,以免檢測人員誤用粗糙度樣塊與刻線面比較。建議在表2測量面的表面粗糙度、游標項所使設備中分別加入粗糙度測量儀與工具顯微鏡。 8. 建議示值誤差中增加游標尺(副尺)示值的校準。參照《通用卡尺檢定規程》,其游標尺檢測除首尾線紋重合度,還有示值,(0~300)mm卡尺檢定點為101.2mm、201.5mm、291.8mm,其中整數101、201、291是主尺均布三點,小數部分0.2、0.5、0.8是將游標尺均布三點。這樣是合理的,因為測量時是要用到游標尺的,所以我認為派尺的游標示值也應該校準。我想到的方法是分別將副尺均布的三點與標準鋼卷尺零刻線對齊,校準主尺相應刻線的誤差,這樣會同時校準到主尺和副尺。我手頭沒有派尺,無法驗證,希望編寫小組予以考慮。 另外,示值誤差計算公式Δ=(Φ0+h0)-L0/π,我感到疑惑的是為什么是考慮一個尺帶厚度,而不是兩個尺帶厚度。通過思考、畫圖,我總認為公式中應該是2 h0,看了實驗報告,幾個實驗均證明應該考慮一個尺帶厚度,如是兩個的話會超差。不知我哪里理解的不對,希望老師給予點撥、講解。 此致 敬禮 滄州市計量測試所長度室
2012.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