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布時間: 2019-8-8 17:45
正文摘要:本帖最后由 oldfish 于 2019-8-8 17:48 編輯 這樣吧,麻煩路云老師按照我的方式,也把兩種情況(標準器修正或不修正)的不確定度分量列出來,這樣更清楚一些。 ... |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9-8-10 23:38 編輯 oldfish 發表于 2019-8-9 08:45 不好意思,剛看到。關于您要求列出所有分量的問題,其實我在原主題21樓就列舉了修正測量與不修正測量的同一過程的兩組數據,只是沒有給出衡器誤差的實際不確定度。為了不切換主題,我將原數據復制如下: 假設某衡器的示值誤差為+0.02kg,對某量進行3次不修正測量,測量結果為10.01kg、10.02kg、10.03kg,平均值為10.02kg。如果進行修正測量,則結果分別為9.99kg、10.00kg、10.01kg,平均值為10.00kg。 現在假設該衡器《校準證書》給出的“示值誤差的不確定度”U=0.02kg,k=2。那么,除了兩組測量結果的數據不同之外,所有其它不確定度分量都相同,并不影響最終的“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的合成。 1、我認為此時已經獲悉了測量儀器(衡器)的實際的不確定度計量特性,用該儀器進行測量,無論是否修正,其“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中,由測量儀器自身性能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都應該是它。不可能會因為您不修正測量,測量儀器的實際不確定度特性(離散特性)就會變得全世界都一樣了(那是人為規定的最低極限要求,不是測量儀器的實際計量特性)。 2、兩組“測量結果的重復性”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采用極差法求得,兩組的結果完全一致。 由于其它分量完全相同,所以兩組數據的最終得到的“測量結果的合成標準不確定度”完全一致,所不同的就是“測得值”或“誤差”。 下面我們談一談另一種情況,就是假如該衡器獲得的是《檢定證書》,即只給出了“示值誤差”,沒有給出“示值誤差的不確定度(U=0.02kg,k=2)”。那么也請您對以上兩組數據(即修正測量與不修正測量的結果)的“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過程列出來看看。 |
樓主與"路云"先生在此辯論的焦點是【 如果不依據"校準"獲得的、"儀器"的所謂"系統誤差值"對"測量結果"進行"修正",那么,"儀器"引起的"測量不確定度(分量)"是否應該用"校準"得到的那個"測量不確定度"值?】,不是"糾結"是否應該"修正"的問題(對此問題,贊同樓上觀點)。……贊同樓主的觀點。 |
oldfish 發表于 2019-8-9 08:45 好吧,你跟他交流吧,我不發表意見了,再見, |
237358527 發表于 2019-8-9 07:57 我同意你的觀點,一般實物量具等穩定性好的儀器適合修正使用,電子儀器一般不太合適修正使用,除非迫不得已。 所以我才請路云老師把不確定度分量都列出來,咱們一起看看。 |
既然樓主這么認真,我就發表一下 自己的看法把,省得 招人話柄。 首先 什么 是 修正值? 其次,是不是所以的計量設備都可以 采用 修正值 ,用于 平常的 測量? 最后,如果 修正值這么神,為什么 儀器 還要 根據 準確度等級或最大允許誤差或不確定度 這么麻煩,直接采用 校準結果的 修正值好了,何必分這么麻煩? ~~~~~~~~~~~~~~~~~~~~~~ 本人不會說道理,更不會曬 規范 條文。 為什么 量塊,F以上砝碼,精密溫度計,線紋尺,標準電阻等 規程,規范,實際應用上 都采用 修正值, 而 壓力表,卡尺,M砝碼,血壓計等 無論是 規范,規程,還是 平時應用上 都不采用 修正值 ,而是直接按照 等級或最大允許誤差等表示? 個人認為,一般來說,只要 計量設備 在一個或幾個檢定校準周期內能夠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穩定性好,的情形下,才可采用 修正值 ,來 減小,系統誤差。 否則,穩定性不好,修正值再好,又有什么用? 其次, 只要計量設備本身足夠 “”精密“”的情形下,也就是 等級高,需要的測量要求高情況下, 才 用 修正值 來減小 系統誤差。 難道我一個普通壓力表安裝在管道上,你也要告訴我,現在是 幾MPa,修正幾Pa嗎?怕是讓別人罵神經病了吧?這人, 最后 , 很明顯,我想表達的意思是 , 在測量不確定度評定中,也要遵循這個原則,而不是 一味的為了減小 不確定度,去 特意 采用 示值誤差的修正值 。 希望 樓主 能 早日 脫離 怪圈 , 回歸 現實 ,別跟 某些人 一樣 ,沉醉于 理論, |
哎,樓主是 執迷不悟啊 。。。。。。。與其理論談破天,不然實際一招明 。 有沒有真功夫,手下見高低,靠 嘴?靠 曬 ? 靠 狡辯? 一道2級不確定度題目就可 見 真假 。 |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22 16: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