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布時間: 2017-4-15 19:44
正文摘要:本帖最后由 solarup 于 2017-4-15 20:16 編輯 新版計量注冊師教材一級246~248頁 【案例3-29】被測量P是輸入電流I和溫度t的函數,其測量模型為: 余下太多,見圖: 經過計算,前面都一樣,但是我最后合成不確定 ... |
吳下阿蒙 發表于 2017-4-21 17:52 我覺得,問題在相關性上。 你的例子,輸入量之間不相關,所以直接求方和根就行,但是我的例子不行,因為輸入量相關 因為輸入量相關的,所以必須先按照傳播率公式計算uc,不能靠方和根求出ucrel再乘以模型左側的量,因為方和根只適用于ucrel在不相關下的模型。 |
solarup 發表于 2017-4-21 17:46 當r是定值已知量時,是線性的。我只是舉個例子啦。。你換A.B.C,這不是明顯的乘除模型嘛 |
吳下阿蒙 發表于 2017-4-21 17:40 話說,你的模型是指I=U/R?這個是線性模型吧。 至于為什么要拐這個彎,我想想。 |
solarup 發表于 2017-4-21 17:37 你看,我例子是明顯的乘除模型(非線性)。如果兩個結果一樣那這種非線性的模型,我為啥還要按照特殊方法去算呢?直接按照正常的線性模型來算,不是更方便? |
吳下阿蒙 發表于 2017-4-21 17:29 你果然取對數了。你的意思是,在乘除模型中,如果存在相關性的話,靈敏度系數是對對數的偏導數? |
吳下阿蒙 發表于 2017-4-21 17:29 對不起,我一下子沒明白,還沒吃透你說的意思。 第9層我看完了,看后覺得,你寫的傳播率和直接方和根的結果不是一樣么?你反問結果一樣這句話我不知道你的意思是他們不該一樣? 我看明白再給你回復。 |
本帖最后由 吳下阿蒙 于 2017-4-21 17:38 編輯 solarup 發表于 2017-4-21 17:24 不是V不V的問題,你要把rel看做一個整體的,看下面個rel公式,是“或寫成”那個公式。 你的例中結果為t+t0,不能下結論太早,我認為就是和乘除模型有關。但這個乘除模型里面有一個差,這個模型我不會處理。 |
45625235.bmp (237.2 KB, 下載次數: 788)
吳下阿蒙 發表于 2017-4-21 17:05 剛才沒刷出來9#的圖,我看看 |
吳下阿蒙 發表于 2017-4-21 17:12 對啊,可是你左邊有V啊,那里面有π和h啊 傳播率公式可左側很清楚的是uc可不能是ucrel,要轉一下 |
solarup 發表于 2017-4-21 17:08 r的偏導數難道不是2πrh? |
吳下阿蒙 發表于 2017-4-21 17:05 取對數?我沒明白,靈敏度系數就是對輸入量的偏導數不是么?7-2中r2的話,對r求偏導數不就是2么? |
本帖最后由 吳下阿蒙 于 2017-4-21 17:21 編輯 solarup 發表于 2017-4-21 16:59 我算錯了好像,我剛接觸乘除類的不確定度,你看例中體積的長寬高分量的靈敏系數都是1,例7-2例中圓柱體中r的靈敏系數為2.可見乘除類的靈敏系數是把乘除類模型取對數后的靈敏系數。。。這么算的話書中t+t0就不一定是錯的了。 |
1234567890.bmp (881.29 KB, 下載次數: 772)
吳下阿蒙 發表于 2017-4-21 15:13 沒事,這本書我算了算,幾處錯了,反正算計量的東西都是很繁雜的,錯幾處也正常。嘿嘿,只要不是我算錯就行了。 |
吳下阿蒙 發表于 2017-4-21 16:10 首先來說,你算的沒錯啊,例子也沒錯啊。 你這是什么書? 先說第一個圖片其實我覺得書里計算方法沒錯,方和根是計算獨立量的,你圖片中的例子長寬高是獨立量,后邊那個協方差就是0了,所以直接方和根就行了。我給的書上的例子是uc/P,這個就是ucrel,所以也沒錯。注冊計量師把相對合成的公式放在獨立量一節了,但是是不是獨立量,都可以用不確定度傳播率是沒錯的。 下面第二個圖片你計算的偏導數也沒錯,但是沒把P的那個式子再帶進去,帶進去就和書上一摸一樣了。 |
本帖最后由 吳下阿蒙 于 2017-4-21 16:56 編輯 ~~~~~~~~~~~~~~~~~~~~~~~~~~~~~~~~~~~ |
1123333333333.bmp (1.08 MB, 下載次數: 792)
本帖最后由 吳下阿蒙 于 2017-4-21 15:24 編輯 solarup 發表于 2017-4-21 13:07 我算好像也是t-t0額。。。附件3里面的P的相對合成不確定度里面的t+t0我算出來也是t-t0。。。 一階偏導怎么可能會算錯呢=。=! 相對不確定度乘以P就是合成標準不確定度了,但沒有實際數值P的話可以乘嘛?如果附件3里面的的相對不確定度再乘P,豈不是就又變回標準不確定度的合成了?我的疑問是這種乘除模型必須按照這種相對不確定度的求法嘛?直接按照標準不確定度來合成會出什么問題嘛?謝謝 |
吳下阿蒙 發表于 2017-4-21 09:16 對,非線性中的乘除模型,我的問題是2個: 1:如果題目要合成不確定度,給個相對合成不確定度,算是回答對問題了么?是不是少了一步 2:計算偏導數和我計算出的結果不一樣,我錯了么? |
本帖最后由 吳下阿蒙 于 2017-4-21 09:43 編輯 這P的模型應該是非線性模型中乘除模型,乘除模型應該使用相對不確定度化為線性的計算。而其中指出u(C0)和u(t0) 約為0,也應該是由于模型非線性的關系,非線性時,需要考慮高階項,但當u(C0)和u(t0)約為0時,可忽略。當然,我也剛接觸非線性模型,只是個人觀點。您可以詳細參考下這方面的知識,然后使用相對不確定度進行計算一下試試。 |
我也是來學習的 |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23 01: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