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fā)布時間: 2017-1-4 16:38
正文摘要:根據(jù)工件的尺寸公差來選擇計量器具。工件公差小,計量器具精度要求高;工件公差大,計量器具精度應低。一般地說,應使所選用的計量器具的極限誤差占被檢測工件的公差的1/10~1/3,其中對低精度的工件采用1/10,對高精度 ... |
另外在閱讀上世紀九十年代前的教科書時,說法可能是所選用的計量器具的極限誤差占被檢測工件的公差的1/10~1/3,因為那個年代沒有不確定度的概念,即便有的檢定系統(tǒng)表使用了“總不確定度”,它也不是當前“測量不確定度”的概念,而是測量方法的“極限誤差”。 自從誕生了“測量不確定度”,人們才認識到不確定度與誤差完全是兩碼事,可靠性(可信性)與準確性也是兩碼事。極限誤差是準確性的評判參數(shù),評判測量方法的可靠性不能用“極限誤差”,而應該用“不確定度”。 因此現(xiàn)在的1/3原則正確說法應該是:測量方法的擴展不確定度U與被測參數(shù)的控制限T之比應不大于1/3,即U/T≤1/3。測量方法的不確定度是測量方法的可靠性或稱可信性指標,被測參數(shù)的控制限是被測參數(shù)允許誤差的寬度,是被測參數(shù)的測得值準確性指標。 |
所謂"1/3原則"主要涉及"檢測"的費效及"誤判"風險控制。其中"1/3"得名或因: 如果比率限于"整數(shù)/整數(shù)"的形式,則"1/3"是可能取的"最大值"。若"≥1/2",則無論檢測值為何,都"沒有把握"判定工件"合格"!是"絕對"不可用情況?!?quot;測量不確定"應用前后,"檢測"的"1/3原則"含義完全一致!! 補充內容 (2017-1-6 21:29): 更正: 限于"整數(shù)/整數(shù)"的形式 ---> 限于"1/整數(shù)"的形式 |
285166790 發(fā)表于 2017-1-6 08:04 這個問題規(guī)矩灣說得是對的,檢定規(guī)程制訂時測量結果擴展不確定度不能大于被檢MPEV三分之一,個別目前技術無法達到的另當別論,但這個原則是存在的 |
虛心學習,感謝分享 |
符合性判定 |
![]() ![]() |
我個人認為“規(guī)矩”還是比較規(guī)矩的,是個討論問題的態(tài)度,不論自己的觀點、論據(jù)如何,大家討論嘛,真理越辯越明!但“CS”的言語有些人身攻擊了,帶著情緒哈!大家吃瓜群眾就是想看你們如何為自己的觀點使勁證明,哈! |
沒有三分之一原則這么一說呀 |
謝謝分享!認真學習。。。 |
學習了................ |
csln 發(fā)表于 2017-1-10 08:44 還是一句話,我不是說給你一個人聽的,你認為“無聊”大可不必聽,不必看。一個正常人,當然包括你也包括我,都是站著用腳走路,而不是爬著用手走路的,認為沒有道理的人爬著用手走路,也不會有人干預其自由。技術討論也是如此,各人發(fā)表各人認為正確的觀點,同樣無可指摘。不管用什么態(tài)度,什么語言,不管怎么說,我認為你40樓的帖子雖然不那么直截了當,但這個比喻實質上還是從側面認可了我39樓的觀點。 |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7-1-10 08:47 編輯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7-1-9 20:02 你整理啥啊,不是什么東西都能整理的,你說你整天弄這些無聊的玩意有意義嗎 別人說:規(guī)矩灣是站著用腳走路的。你就偏得跟著來一句:稍加整理即可得:規(guī)矩灣不是爬著用手走路的 你說你得有多無聊 |
csln 發(fā)表于 2017-1-9 15:11 是的,我歷來認為我只是在企業(yè)最基層工作的普通一個工作者,也被“上層人物”視為草芥的“下里巴人”,真的算不上有文化的科技工作者,與科技工作者也沾不上邊。但我認為大家平等友愛,不卑不亢,不盛氣凌人,講究文明禮貌,不動贏粗話相加,是為人的道德底線,是參與技術討論的基本要求,這些連“下里巴人”都懂得的文明禮貌,我不相信對于有知識有文化的陽春白雪式上層科技工作者來說不懂。 如果要問JJF 1104、JJF 1094發(fā)布以前檢定規(guī)程編制就有那個要求,又是引用的誰的呢?我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因為三分之一原則是《計量學》最基本的原則之一,所有的測量活動必須遵循,這是個公理,因此JJF 1104、JJF 1094發(fā)布以前檢定規(guī)程的編制就應該遵循三分之一原則。只不過JJF 1094的發(fā)布進一步明確規(guī)定了測量設備的型式試驗、計量檢定和計量校準必須遵循這個原則,而JJF1104和JJF1002在JJF1094的基礎上再次明確了檢定系統(tǒng)表和檢定規(guī)程的編制必須遵循JJF1094規(guī)定的1/3原則在計量檢定工作中的應用要求而已。 如果真的了解測量能力指數(shù)Mcp=T/2U,那就太好了。測量能力指數(shù)對一般測量活動而言,眾所周知要求的底線是Mcp=T/2U≥1.5。稍加整理即可得T≥3U,也可寫成U≤T/3,或U/T≤1/3,可見Mcp=T/2U≥1.5的要求就是1/3原則的一個變形或者說是又一個具體應用。至于T=2MPEV,我已多次講過,應該不難理解,因此U/T和U/MPEV存在著2倍關系的道理,就不用我再多說了吧。 |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7-1-9 15:13 編輯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7-1-9 14:42 你也算一個有知識的有文化的科技工作者嗎,別給自己臉上帖金了,你這不懂裝懂、信口開河、滿嘴跑火車與科技工作者能沾上邊嗎?你這種行為是最嚴重的沒有學術道德底線 別再為你自己無知辯解了,JJF 1104、JJF 1094發(fā)布以前檢定規(guī)程編制就有那個要求,又是引用的誰的呢? 事實上根本就不存在你說的所謂U/T的關系,只有一個測量能力指數(shù)Mcp=T/2U,所以別再無知地把U/T和U/MPEV往一塊扯了 |
csln 發(fā)表于 2017-1-9 14:20 我認為,作為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科技工作者,在討論技術問題時,還是文明一點好,有理說理有事實擺事實,大家都應該平等和友好相待,沒必要像極個別人那樣,沒有道德底線嗜好隨時動粗。 JJF 1104是否引用了JJF 1094,你對比一下JJF1104的6.8條公式與JJF1094的公式(14)就行了,勿需我多說。 U/T是適用于工件測量的,U/MPEV是適用于計量儀器計量領域的,此話并不錯,這都是1/3原則在具體的技術領域中的具體應用。但U/T≤1/3是三分之一原則的基本表達式,U/MPEV≤1/3是U/T≤1/3這個“三分之一原則”在“測量儀器特性評定”領域中的具體應用公式。 |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7-1-9 14:30 編輯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7-1-9 13:31 你可真是不嫌丟人,誰告訴你JJF 1104引用了JJF 1094,別人指名道姓指出你說話沒有根據(jù)時你怎么不拿出證據(jù)證明你不是瞎說啊,你沒有見過JJF 1104不丟人,胡說八道就不應該了 U/T是適用于工件測量的,U/MPEV是適用于計量儀器計量的,不是一回事,別再一遍遍丟人現(xiàn)眼把兩者往一塊扯了 JJF 1104那個允許的兩倍關系是因為目前有部分專業(yè)技術上無法滿足3倍關系,比如聲學、濕度、電離輻射等專業(yè)個別項目,跟你扯的那些完全沒有關系 |
285166790 發(fā)表于 2017-1-9 10:35 JJF1094的4.2條已經(jīng)說得很清楚,該規(guī)范適用于“測量儀器特性的評定”,包括了測量設備的“型式評價、檢定及校準三種形式”。因此JJF1104-2003《國家計量檢定系統(tǒng)表編寫規(guī)則》的6.7和6.8條要求也必須遵守這個規(guī)定。其中正如你所說6.8條“講的很清楚”,直接引用了JJF1094的規(guī)定公式。那么6.7條的建儀在2到10之間又是怎么回事呢?我的看法如下: 我一直在強調1/3原則是計量領域不可抗拒的基本規(guī)則,但并非純粹的1/3,而是測量不確定度與被檢對象的控制限之比不得大于1/3,即U/T≤1/3?!安淮笥凇钡暮x是比1/3越小越好,1/4、1/5、1/6、1/8、1/10、1/20、……都可以。測量設備的型式評價、檢定及校準風險性大于一般測量過程,因此JJF1094取了1/6。U/T≤1/6用T=2MPEV置換,可得U/MPEV≤1/3,這是1/3原則在JJF1094中的具體應用。 JJF1104的6.7條說,“在不同領域,技術發(fā)展會有較大的差別”,另外不同領域的測量風險也大不相同。因此在選擇“兩相鄰等別之間的不確定度之比”也就會有所不同。選擇1/6是一般情況,在特殊領域選擇1/4、1/5、1/6、1/8、1/10、1/20、……也極有可能,論倍數(shù)關系就是4、5、6、8、10、20、……。因為JJF1104講的是檢定系統(tǒng)表,針對的是測量設備,測量設備的MPEV是其控制限T的1/2,除以2后的倍數(shù)關系就是2到10之間。 有沒有更大的倍數(shù)關系呢?JJF1104沒有反對,因為倍數(shù)關系越大測量成本越高,只要測量部門認為投入巨額成本值得,那是測量部門自己的事,因此JJF1104“建議在2到10之間”,“建議”而并不“強制”。但1/3原則不可違抗,因此測量設備的型式評價、檢定、校準取的U與T之比值無論如何不能大于1/4,也就是說無論如何倍數(shù)關系不能小于2。 |
285166790 發(fā)表于 2017-1-9 10:33 控制限(T)是人們對被測參數(shù)所允許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在幾何量計量中被稱為“公差”。其它計量領域沒有“公差”的概念,但允許的最大值和允許的最小值都是有的,統(tǒng)稱為允許的“極限”,上下極限之差即為“控制限”。 測量儀器允許的上下極限往往對稱于“標稱值”,上下極限的絕對值往往相等,在大多數(shù)儀器的標準、規(guī)范、規(guī)程中給了一個英文縮寫符號MPEV。但也有不少測量設備允許的上下極限并不對稱,不能使用符號MPEV表述,而必須使用T,T/2就相當于MPEV,所有的測量設備的MPEV必等于T/2。例如表面粗糙度測量設備的允許誤差上下極限就不對稱于標稱值。 檢定系統(tǒng)中,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發(fā)布的檢定系統(tǒng),不管使用了什么術語(包括那個年代的所謂“總不確定度”)均是最大允許誤差或最大允許偏差的含義,與符號MPEV表述的含義大致相同,與現(xiàn)在“測量不確定度”的定義完全不同,均可用MPEV或T/2表示。無非是這個MPEV或T/2描述的對像可能有所不同,當按級使用或檢定時是描述被檢儀器,當按等使用和檢定時是描述被檢儀器檢定中所用計量標準,我們必須認真加以識別。21世紀后發(fā)布的檢定系統(tǒng)則開始使用了現(xiàn)代的不確定度概念,用符號U表示檢定方法的擴展測量不確定度,用符號Δ、δ或MPEV表示對被檢儀器的最大允許誤差、最大允許偏差(注:省略了“絕對值”一詞)。 |
單純的"檢測(檢定)"一般都會要求每個單次檢測"結果"都"合格"。……如果是用多次檢測"結果"的"中心值"做"合格"性"判定",那"5.3.1.6"式中的U95便須包含"被檢對象"的"貢獻"了。 |
csln 發(fā)表于 2017-1-9 11:21 可否發(fā)下鏈接,論壇帖子太多了,謝謝! |
吳下阿蒙 發(fā)表于 2017-1-9 10:52 本人理解,對于"檢測(檢定)",應該是所謂的"儀器的測量不確定度",不包括被"檢測(檢定)"對象的"貢獻"。………不過,所引"5.3.1.6"好像不是針對"檢測(檢定)"說事,情況可能有些復雜? |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7-1-9 11:50 編輯 吳下阿蒙 發(fā)表于 2017-1-9 10:19 為什么判定時可不考慮U的影響,以前有主題討論過,想知道去看看吧 5.3.1.4只說可不考慮、可判定為合格、可判定為不合格,沒有禁止您考慮U的影響吧,沒有任何地方禁止您在任何時候都使用5.3.1.6吧,是很嚴謹?shù)陌?br /> 您要是依據(jù)檢定規(guī)程建立計量標準,按檢定規(guī)程要求選定計量標準設備,基本上滿足6.3.1.4要求的,因為檢定規(guī)程也是按這個要求設計檢定方法的 |
njlyx 發(fā)表于 2017-1-9 10:37 好的,謝謝! 如您所說的話,那么當被檢儀器MPEV以定,先以1/3原則選擇標準器(選擇“檢定(檢測)”方法(器具)時的“合理化”指導。遵循此指導,綜合效益會較好。),選定之后進行驗證,不確定度評定,并按照5.3.1.6來進行實際合格判定,這樣應該合理吧? 那么我還是那個問題,選擇“檢定(檢測)”方法(器具)時的“合理化”指導,在沒選定之前,是無法進行不確定度評定得出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U的,那么這個“1/3”(U/MPEV)是否是純理論值?是儀器的不確定度? |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7-1-9 10:39 編輯 吳下阿蒙 發(fā)表于 2017-1-9 09:52 這個話題本論壇曾有貼高樓討論過的。 如果“檢定(檢測)”的“合格性”判據(jù)中已“充分”考慮了“檢定(檢測)”方法(器具)之“不確定度”的影響(如此5.3.1.6),那么,所謂的“1/3原則”的作用大致便只是:選擇“檢定(檢測)”方法(器具)時的“合理化”指導。遵循此指導,綜合效益會較好。不然,或“檢定(檢測)”方法(器具)造價過高,或誤判“不合格”的概率過大。.....另,此處的“1/3”(U/MPEV)已相當于一般工件“檢測”中的“1/6”(U/T)。 |
csln 發(fā)表于 2017-1-9 09:15 這個規(guī)范好,6.8講的很清楚,不過6.7的建儀在2到10之間又是怎么回事?而且個別規(guī)程確實沒達到1/3的要求。 |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7-1-6 21:11 控制限T哪來的?檢定系統(tǒng)表里沒有這項內容。 |
本帖最后由 吳下阿蒙 于 2017-1-9 10:23 編輯 csln 發(fā)表于 2017-1-9 10:11 我感覺1094里面5.3.1.6更嚴謹。5.3.1.4中,當U小于1/3時,為什么判定時不考慮U的影響?如果我也按照5.3.1.6中考慮U的影響(即無論U是否大于1/3MPEV),不是更嚴謹些嘛? |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wǎng)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20 19: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