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布時間: 2015-4-9 10:39
正文摘要:你的視野決定你的舞臺——與企業計量同仁共勉98年大學畢業,無奈于當時的就業現狀,懷揣著高中畢業證/鉗工中級證/大學畢業證等三本證書開始闖蕩人世,夢想著有一個好的人生起步。第一份工作落魄到沒借助任何證書 ... |
續1: 2009年,公司搞16949體系認證7.6條款的編制職責落到了我身上,第一次有機會系統梳理量檢具現場管理的幾個主要流程。那一年,分廠領導對計量器具現場管理工作不滿意,要求我拿出解決措施。這個時候,我已經對企業計量管理有了一個比較扎實的理解,于是順勢推出了以下措施:對各生產車間的計量三率指標進行考核,每月定期到生產現場進行計量檢查并對不符合形為進行處罰,并制度化(那二年罰了不少人也得罪了不少人,高興的是這個措施一直保持到現在,好像是把高懸于那些亂用量具的人的頭上的一把劍。。。)。同時積極編制課件,對員工量具使用知識進行定期培訓(呵呵,這個又消除了一部分人的恨,這世界真奇妙,任何事都是相對的,有壞處,必有好處。。。)。 說到這個培訓,很有感觸,比如說,編制教材吧,太計量化了或是文字太多了,員工聽不懂,只能是圖片加上簡單的文字描述,再加上實際操作。再說講課吧,我是那種原來見領導就放不出一個屁的人,嘴笨膽小,上臺講話全身哆嗦。。。培訓初期有時候會被員工問到腦子空白,答不出來,然后下來思考,認識到從員工使用的角度來思考計量問題是多么的重要,拿明白再去培訓,幾次培訓下來,膽量練出來了,PPT制作技巧也熟練了。直到10年評為集團中級講師,講課也從義務到有報酬了。后來隨著公司人力發展的要求,先后多次參與提升檢驗人員能力的培訓/提升生產廠班組長一級基層領導員工測量知識與計量知識培訓/參加全國各類發動機技能大賽的公司選手進行量檢具使用與測量方法的培訓/MSA知識培訓(計量領域的分廠各級計量人員培訓更是職責內的事項了),包括組織或親自編制相關培訓教材、考題、監考改卷等工作。 計量人員參與培訓工作真的很重要,特別是企業計量人員更要重視。以我這些年來當講師的經驗,可以說是好處多多。 更深層次的好處是:古人講財不外露,阿友更改一下講法叫“有才要外露,千萬莫埋汰”。因為計量包括測量知識方面的培訓太多,并且每年都會有更深入的要求,通過參與培訓,我自己會系統鉆研某個模塊知識到公司或是集團內最優質水平,并通過講課體現出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我的水平(包括職位較高的領導),增加了自己的業內權威。到11年時,我成了我們集團公司質量族群職業通道專家委員會成員(一個內部的技術等級評價體系,與員工工資等級掛鉤),負責編制計量人員及試驗人員的職業資格標準,同時每年作為技術評委參與對公司員工職業級別的認定。什么叫權威?這就是。通過職業級別認定影響員工的收入水平,來促進員工學習計量或是測量方面知識,這才是最好根本的解決方法或說是溝通手段。 2011年底,我們集團動力系統重組成集團一級子公司——動力總成公司,新組建的動力公司質量部準備成立一個專職的計量管理科室,但是新科室是以計量管理為側重點(即不設立計量技術機構,僅設置計量管理崗)還是以計量技術服務(建立計量理化實驗室,同時兼顧計量管理)為側重點,領導沒有最終確定,需要規劃。我個人認為這是公司計量工作提升的一個重大機遇,于是全身心私下里幫助新科室的領導(我原來的同事,另一個分廠計量理化室的領導),從新科室職責規劃、架構設置、技術服務管理、管理方式、經營成本分析及遠期規劃等方面編制了詳細的方案,最終獲得公司質量副總肯定,成立以計量理化技術服務兼顧分廠計量管理的新計量理化科。12年初,對三個基地分廠的計量理化室進行收編及調整后(我原來所在分廠的領導認為我把計量理化室拐走了,到現在還對我有成見),新的科室正式成立,我成為我那位同事的副手,他正職我副職,他主管科室管理業務,我主管公司計量理化技術業務與計量管理工作。同年四月,根據新的職能職責及前期研討方案管理要求,在我前期編制的相關計量管理文件的基礎上,擴編了包含23個文件48份管理表單的公司計量管理手冊,這一版本計量管理手冊的核心內容是規定了分廠的考核項目(計量三率及計量體系檢查等),并納入到各廠每月質量分值評價體系之中,算是執了企業計量管理的牛耳,抓住了計量管理工作的主動權與發言權。 從12年起到現在,根據各類內外部審核及計量管理工作的需要,逐步對公司的計量體系進行可操作性修正,包括將計量檢查分為針對測量設備計量抽查(統計抽查合格率)和針對計量管理流程符合性的檢查、將計量實驗室適用的期間核查和測量設備運行記錄(點檢)推廣到分廠關鍵設備的性能核查和測量設備運行記錄(點檢)、測量應急預案推廣(一種關鍵測量設備損壞時有可替代的方法確保測量持續)、各類計量技術文件法定計量單位推廣運用、編制更有針對性的分廠計量工作考評標準與程序、新增加MSA及檢具管理要求、完善測量設備選型準則與驗收準則等等過程缺失的標準文件、與集團信息系統聯合開發了自己的計量管理網絡系統等等。。。可以說,目前的計量管理與技術工作的發展,已經完成掌握在了計量人自己手里。。。 在12年至13年間,應該說是個人能力提升最快的時間?;纠砬宄艘韵聠栴}:測量需求是根據什么得出的,測量設備配備與選型的基本原則、測量設備驗收的主要方式與方法、非標測量設備的驗收方法、測量設備日常使用中的一些監控方法、質量五大工具與計量的關系及五大工具在計量工作中應用的必要性等等重要經驗??偟囊痪湓挘髽I計量工作如果與生產過程控制(計劃)脫了鉤,會成為無源之水,越來越干枯。 |
langhuan 發表于 2015-4-10 19:01 看得出老兄是個有理想,愛崗敬業的人,也是一個勤奮的人,非常令人敬佩。你所在的企業的確對計量工作太不重視了,要扭轉這個局面的確難度很大,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心血,可以說要嘔心瀝血才行。國家計量系統曾經提出過著名的“有為才有位,有位就會有威,有了威就應該更有為”的“三有”工作態度,其中“有為”是關鍵,阿友的經驗也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 找到了振興企業計量工作的關鍵“有為”,接下來就是如何才能“有為”。阿友的經驗又告訴我們首先要從腳踏實地入手,把自己力所能及的本職范圍內的工作干好。但千萬不能只低頭拉車,“視野決定舞臺”說的多貼切?。∥覀儾荒馨延嬃抗ぷ鲀H僅局限在檢定或修理中,只搞計量檢修會把計量工作越做越死,永遠不會翻身,只會使計量工作走向萎縮直至消亡。所以還要像阿友那樣利用一切機遇抓考核權,并熱心計量基礎知識的宣傳教育,進而規范企業計量管理工作,提高企業計量技術手段,逐漸擴大計量工作的影響力。再進一步就是緊盯國內外計量管理和計量技術發展趨勢,例如用先進的計量管理模式建立和運行測量管理體系。在技術上還要特別關注企業生產、質量、安全、環保、節能降耗、物資稱量等老板和廣大員工關注的測量工作關鍵和難點,利用掌握的計量技術去解決它一兩個最令老板頭疼的問題,就會一炮打響,久而久之領導和員工就會體會到計量工作的重要性,體會到離開計量工作,企業方方面面的工作真的是寸步難行,到那時你鐘愛的計量工作就真的是有位、有威,如魚得水了。 我們不能期望一口吃成個大胖子,一夜之間就改天換地只是個幻想。必須耐著性子腳踏實地,放開“視野”,為自己所鐘愛的計量工作創造展示才藝的“舞臺”?!耙曇皼Q定舞臺”,你的視野有多寬,你的舞臺就會有多大,視野是你的夢,舞臺是你的現實。要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不是被形勢和顧客所逼,別人包括領導都不會主動為你搭臺唱戲,一切全靠我們自己。 |
看得出花了一定的時間去回憶整理,難得,總結的很好,思路清晰,仿佛就能看出工作上的嚴謹,今后在工作上要多多向樓主學習!贊贊贊 |
【還不如我帶的一些只做了二年的人?!繛槭裁床皇钦f半年 |
我之前的跟帖呢?怎么看不到? |
前輩,值得學習! |
太棒了!我看到阿友一直向前,致力于更精更強更廣闊,簡直就是在修煉,是的,只有修煉這個詞才能說明我的感受! 阿友 ,你讓那些上班掙工資,完成任務等獎金的人情何以堪! 以你為鏡,可以促我上進,可以照到我疲憊掩蓋下的懶惰,謝謝! |
吉利公司正是有這樣一批年輕有為的忠實員工打好基礎、才有能力收購外企沃爾沃。吉利阿友好樣的! |
不錯哦,走心了 |
有時,總認為自己是單位最敬業的人,但和老弟相比,還有一些差距! |
很有感觸,應該自我反省! |
本帖最后由 吉利阿友 于 2015-4-16 13:20 編輯 zwr 發表于 2015-4-16 08:42 簡政放權,抓大放小,是趨勢。風版說的差不多有這層意思。政府計量部門應該將工作重心轉移到重點計量領域工作的監管上來。 至少技術文件執行的事,還是得靠自律加監督。別人怎么做我們左右不了,但自己怎么做是可以選擇的。 |
zwr 發表于 2015-4-16 08:42 越是市場化的東西,越要先制定規矩,所以規程或許會越來越少,但規范是必不可少的。 |
以前看規矩灣先生的帖子,可以充分了解規矩灣先生是一個理論功底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計量工作者,可是現實是,規程規范都是給你們這些孺子??吹?,政府法定檢定機構計量工作者基本不按規程規范執行,甚至違反檢定規程。就好比很多官員在臺上講廉政,給自己樹牌子,可臺下卻瘋狂斂財,同時,也存在如您所說的外行管內行的人看的。有時候我在懷疑,檢定規程制定又有何用?罷了,計量如果走向市場,檢定規程可能就會沒了,這是我個人的拙見 |
規矩灣先生應該是在大型裝備制造業工作 |
文章精彩~~多謝你的分享 |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5-4-10 16:09 版主說的很中肯,做事不管是什么,認真從平時的基層、點滴做起,最終的回報是你意想不到的。 |
吉利阿友 發表于 2015-4-9 10:40 樓主以自己的親身計量(工作)經歷給論壇的同行上了一堂最實際的演講,是計量同行特別是從學校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同行最生動的一課;也是獻給論壇十周年最好的禮物。個人親身體會:論壇之所以走到十周年越來越火紅,也就是有了上帝、管理員、專家、許多像吉利阿友這樣一大批腳踏實地甘于奉獻的計量人的結果。 好長時間沒時間在論壇回帖了,今日看著看著,感受到論壇的人氣、興旺,為論壇加油,祝論壇更加輝煌。 |
風吹石 發表于 2015-4-13 15:56 O(∩_∩)O謝謝我會在努力看看的。盡量結合我們實際情況努力看看。希望計量更好。 |
吉利阿友 發表于 2015-4-13 12:00 O(∩_∩)O謝謝我會在努力看看的。謝謝阿友。 |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5-4-13 12:00 O(∩_∩)O謝謝我會在努力看看的。 |
阿友的文章題目就說的很明白,如果你自己不知道怎么做,指望別人永遠是被動的。阿友沒有直接要管理權,而是依托自己的眼光,先對員工進行培訓(不花錢的培訓老總怎能不愿意,但第一次可能計量人員不愿意聽),有了培訓,應知應會就明確了,再管理就找到了落腳點,再將培訓內容細化,這樣扣分才有依據,做好了這些,“企管部”門不放權也不行了。所以大家不能光坐而論道,感嘆自己沒有遇到好單位好領導,真的要在阿友的文章里領會點東西為我所用。 |
langhuan 發表于 2015-4-13 11:22 努力,加油,你一定行的?。。?/td> |
langhuan 發表于 2015-4-13 11:22 我相信經過你和你的伙伴共同艱辛努力,一定會像阿友那樣改變你們公司的計量工作現狀。阿友所談“腳踏實地”、“視野決定舞臺”真的很有哲理。前者是“有為”,后者是“有位”和“有威”;前者是戰術,后者是戰略。站高一點視野廣闊無垠,看到的舞臺就很大,但路必須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戲必須一句一句認認真真地唱,正確的戰略戰術必將指引我們百戰百勝,預祝你獲得成功! |
吉利阿友 發表于 2015-4-12 21:21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5-4-12 23:03 大哥。我們經歷一模一樣啊。希望我也有機會可以改變公司現狀。 |
langhuan 發表于 2015-4-12 18:50 是的,我也是在國企從事計量工作,我們同病相憐。 和阿友說的差不多,想當初我公司計量工作也是可有可無。車間的計量器具想檢就檢,不想檢就不檢,頂棚上、地溝里隨處可見無人過問的儀表。計量人員四分五裂分散在不同的部門和車間,想買個表類檢具都非常困難。沒有幾個員工把計量工作當回事,“不就是修量具儀表的嗎?,沒他們我們買新的還不是一樣生產”的說法就是當時的寫照,甚至高層領導也認為“不就那兩把尺兩塊表的事嗎?”。經過公司計量工作者數十年不斷努力,現在計量工作已深入到企業方方面面工作中,領導和員工絕大多數都意識到計量工作的重要性。離開了計量生產無法監控,質量不能提高,安全環保無法保證,能源管理和經營管理無法進行,各項決策失去了依據。計量科已經成為測量設備的計量確認歸口管理室,新產品新工藝測量方法的研究室、先進測量方法和理論的推廣室、高精度關鍵檢測項目的精密測量室,質量計量糾紛的技術仲裁室,企管部完全認可計量科對各部門的獎懲并加以兌現,測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使企業計量工作步入了持續改進、持續進步的良性循環之中。 |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23 0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