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氣濕度”顧名思義是指空氣中所含水汽的大小,濕度越大表示空氣越潮濕,水汽距離飽和程度越近。通常我們用相對濕度來表示空氣濕度的大小。在一定溫度條件下,空氣相對濕度越小,人體汗液蒸發越快,人的感覺越涼快。北京地區冬季和春季白天一般濕度為 20% 左右,夜晚一般在 70% 左右,由于冬春季節濕度太小,人們往往有不舒的感覺,有時還出現嘴唇干裂、鼻孔出血、喉頭燥癢等現象。可是,到了盛夏季節,空氣濕度達到 80% 以上時,由于汗液蒸發緩慢,人們又會感覺酷暑難耐,有時還會中暑或引發腎病、結核病、關節炎等疾病。
居室里比較舒適的氣象條件是:室溫達 25℃ 時,相對濕度應控制在 40—50% 為宜,室溫達 18℃ 時,相對濕度應控制在30—40%。有加濕器的家庭應注意經常調節室內濕度,以便充分地為您的健康服務。
2、室內溫濕度多少最合適?
據生理學家研究,室內溫度過高時,會影響人的體溫調節功能,由于散熱不良而引起體溫升高、血管舒張、脈搏加快、心率加速。冬季,如果室內溫度經常保持在 25℃ 以上,人就會神疲力乏、頭暈腦漲、思維遲鈍、記憶力差。同時,由于室內外溫差懸殊,人體難以適應,容易患傷風感冒。如果室內溫度過低,則會使人體代謝功能下降,脈搏、呼吸減慢,皮下血管收縮,皮膚過度緊張,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減弱,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因此,科學家們把人對“冷耐受”的下限溫度和“熱耐受”的上限溫度,分別定為 11℃和32℃。
在注意室內溫度調節的同時,還應注意室內的濕度。夏天,室內濕度過大時,會抑制人體散熱,使人感到十分悶熱、煩躁。冬天,室內濕度大時,則會加速熱傳導,使人覺得陰冷、抑郁。室內濕度過低時,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散失,人會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和鼻出血等,并易患感冒。所以,專家們研究認為,相對濕度上限值不應超過80% ,下限值不應低于30%。 然而,人的體感并不單純受氣溫或氣濕兩種因素的影響,而是兩者綜合作用的結果。通過實驗測定,最宜人的室內溫濕度是:冬天溫度為 18至 25℃ ,濕度為30%至80%;夏天溫度為23至28℃,濕度為30%至60% 。在此范圍內感到舒適的人占95%以上。在裝有空調的室內,室溫為19至24℃ ,濕度為40%至50%時,人會感到最舒適。如果考慮到溫、濕度對人思維活動的影響,最適宜的室溫度應是18℃ ,濕度應是40%至60% ,此時,人的精神狀態好,思維最敏捷,工作效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