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xx工作兩年有余,從當初雄心壯志,到現在心灰意冷,我想需要對自己這兩年的工作做個回顧和總結,需要對之前七年的校準經歷做個反思,寫下自己這些年對校準行業的幾點看法,希望能對管理層有所幫助。
首先是我對這個行業的幾點看法:
一,進入門檻:行業門檻很低,拉個草臺班子,就能建立實驗室,資金要求也不高,新廣行是十萬元起家的。
二,競爭對手,對手很復雜,有質監系統的計量所,比如華南所,有軍方的兵器所,船舶所和電子所,比如賽寶,還有大量和我們一樣的民營機構,光在廣東省,我們的競爭對手至少在100家以上,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機構市場份額超過5%,沒有出現象SGS,ITS這樣的全球知名機構。
三,市場容量:05年深圳市做過調研,整個深圳地區一年的校準費用在5億左右,那么可以推算出整個珠三角的市場容量大概是15億左右,如果加上長三角,可以估算到40億以上。那么對于xx這樣一個立志于成為全球性品牌的機構來說,至少要在這個市場中占據10%以上的份額,也就是說中期目標4個億的營業額。
四,藍海還是紅海:從行業來看,競爭激烈,增長緩慢,大打價格戰是典型的紅海,但另一方面,科技的發展,每年有大量新儀器出現,新計量法推出存在的變數,作為民營機構能否打破強檢的游戲規則,是值得期待的。
五,利潤:相比于檢測,校準是中長期的投資,特別是電學無線電,貴重儀器比較多,同時使用年限也會比較長,持續盈利能力還是不錯的。就目前而言,校準的利潤不如檢測,但是也應該看到,檢測的價格是連年走低的,04年國家推行3C認證,當時一個型號的費用是2萬人民幣,不包括整改的費用。
六,運營和管理:就我了解來看,xx可能是唯一一家校準做虧損的,把校準能做到幾年虧損真的是不容易。根本性的問題應該就是在管理這塊,高層沒有一個專業校準出身,對行業發展方向缺乏了解,不知道怎么投資,怎么培養招募人才,怎么合理分配薪酬,目前情況就是,員工滿意度低,技術能力差,自身無法培養人才,同時難以吸引人才加盟。去年東莞成立的一家校準機構,我調查了下,現在每月已經做到了30萬左右,儀器基本都是二手的,業務員工資比我們要高不少,工程師工資也要略高于我們,同時老板的利潤還不錯。
七,人才的培養:對于新興企業來說,挖人和空降是難免的,但是輸血只能應急,長遠發展是需要有自我造血功能的。校準目前工程師隊伍工資偏低,很難吸引和留住人才,我覺得對于后面的追趕者來說,待遇至少要比行業領先者高10%才有機會。
八,可復制性和標準化:可復制性最核心的意義在于兩點,迅速擴張和降低對人才的依賴,前者對于檢測校準機構來說意義不是很大,畢竟點不會太多,但是一個核心工程師或者一個團隊離開對于實驗室的傷害會非常大,如何降低風險,如何使接任者迅速上手,我覺的手冊的編寫至關重要,這件事我自己私底下一直在做,會先提供一份供大家參考,能不能全部門推行。如果能夠不斷完善,三五年后這些手冊會是xx最寶貴的財富。
九,強檢:如果我們不能打破這個壁壘,那我們就加入這個壁壘,隨著xx的發展,話語權會越來越多,我們可以考慮在這塊做點工作,這不僅僅是業務范圍的擴展,同時是公信力的一個提升。
上面是我個人對校準行業的一些看法和總結,這個行業我從事了七年了,非常的熱愛。我想不管這個行業是紅海還是藍海,只要我們自己做好,能做到行業前三,至少有10%的占有率,再把成本降低,是非常值得看好的。
雖然我現在已經不是電學主管了,但是我還是要說一下部門的一個規劃。我們初期的目標是產值上1000萬,大概人員配置需要20,儀器設備投入電磁100萬,無線電400萬,主要是擴大產能,同時提升校準高端儀器的能力,電磁方面盡量采用進口儀器,無線電部分可考慮用國產儀器代替,減輕成本,盡量保證電學室能夠吧整個校準部的利潤做出來。
接下來是我對目前的工作的一些想法,可能會有一點主觀情緒吧,很難平和的敘述,如果有得罪的地方,還請見諒。
06年7月經郭總面試進的公司,07年初提升為電學無線電室主管,工作兩年多,個人認為最大個業績是使無線電實驗室初具規模,從無到有,完成cnas認可20項。
這兩年主要想推三件事,都不理想,阻力很大,一是儀器的調教,我本來是希望每個工程師逐步掌握軟硬件調整數據的能力,而我之前做過維修,曾經在賽寶由我提議做了這方面的數據收集共享工作,二是新格式模板的推廣,在去年10月我開始在業余時間做,中英文帶允差,每個儀器型號一份,打成報告后非常的漂亮,因為做了一個判斷功能,同時能減少數據人為筆誤和報告文員的輸入錯誤。這兩件事最后都失敗了,領導不支持,其他專業嫌麻煩,因為工作量非常大。
第三件事,也是我現在在做的,手冊的編寫,我想可能面對的還是失敗,但是一次次對自己說,即使現在用不上,或許后來者能共用上。
說實話,我30歲了,之前一直是國防計量論壇的版主,看過我帖子的朋友說我非常有激情,前兩個月,我辭去了版主,退出了所有計量群,我覺的這些東西已經影響我的工作,占去我太多的時間,但是很遺憾,這一兩個月來工作上的種種事情,令我對這份工作感到了厭倦,兩周前我提出了辭職。很多人勸我,即使要走,也等明年三四月走,我很清楚,我現在離開,失去股份,獎金,雙薪,我依然決定離開。
理由一,我和王總工作上不是很合拍,王總對我很好,是他提拔我做主管,但是工作上一直無法配合好他,一度我盡力去迎合他的管理思維,但是很痛苦,最后一次爭執在不久前,最后王總說不認可我所有的工作。既然老總這樣說了,也是我離開的時候了。
理由二,校準部缺乏凝聚力,作為的人受打壓,最后就是大家都不作為,都自顧自己的利益,說句難聽點,就是混日子,等死。
理由三,分配制度不合理,電學這兩年工程師流失率是40%,四月份開始人手特別緊張,大家拼命干,人均產值到5萬,最后有幾個工程師因為及時率的問題只拿300的獎金,這合理嗎?下半年重新計算獎金系數,說我們上半年產值高,原來1.12的系數改成1.39,這是哪門子道理,公司一直推脫人才市場招不到人,叫我們艱苦下,員工們拼命干,結果換來的是更高的系數,更低的獎金。還有一點,我本來不想說,四月份我個人產值10萬,其他月份也在5,6萬,我沒有一分錢獎金,年底的主管考核也不算這些,我也一直沒吭聲,但是我希望公司高層想想,這待遇以后誰干主管,什么權利都沒有,只有干活的權利。
理由四,這次針對我的部門調整,有打擊報復我的嫌疑,至少也是不尊重我,電學現在就八個人,還有一個要去蘇州,實際就七個了,還要硬分成兩個部門,我就只負責無線電,就我和薛工兩人,加個新畢業的,你要說在外面挖個強人過來,我讓位我服,現在把個去年過來之前只在企業做內校的強拉起來,是什么意圖呢,現在根本扛不起來,我不管就說我有情緒。給我的理由是我工作太多了,照顧我。好吧,我認了,就是照顧我吧,那也事先和我說下,給我個心里準備吧,直接把結果告訴我完事,一點不征求我的意見,我想人與人之間至少有一點點尊重吧。
理由五,30歲了,老婆一直跟著我漂在外面,居無定所,前段時間還一直在看二手房,想買了房子可以把兒子接過來,一家團聚,兒子都快三歲了,我們兩夫妻和他見面時間不超過40天,但是目前這個狀況,我真的看不到我在xx有什么好的發展了,之前占向上說樂總可能會給我加1000,后來我對武總說,這不是待遇的問題,加一千兩千真的沒有什么意義,現在實驗室不做大的調整,業務同事做的再好,也毫無意思,只是增加客戶投訴率,影響xx整體品牌。我來公司兩年多,從來沒有和任何老總說過要加工資,我自己有自己的原則,現在部門是虧損,我沒臉去說工資的事,但是現在這局面,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盈利。
最后正式向兩位郭總請辭,請老總物色相應替代人員,人員到位后,我交接完工作即可離開,謝謝。
阿拉雷 2008.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