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學計量事業的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化學計量在許多領域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化學分析檢測已成為最廣泛、最頻繁的測量手段。據美國有關部門統計。
美國一天就進行2.5億次化學測量,而對美國12 500個臨床實驗室一年的30億次化驗分析進行統計后發現,有10%~25%的分析測量不可靠,需要重新進行,如果每次分析費用按1~2美元計,則每年由于這種重復測定所造成的損失便高達3~6億美元。
近年來,化學計量的研究與發展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國際計量委員會(ClPM)于1990年的第79次會議上決定成立化學計量專門小組,1993年又決定成立物質量咨詢委員會(CCQM)。1993年在分析化學2l世紀研討會上,13個國家發起成立了分析化學國際溯源性協作組(CITAC),研討國際化學測量溯源性問題,籌建化學計量實驗室,組織國際比對,開展化學計量基準研究。近五年來,30余次的國際比對,反映出化學測量量值的國際一致性現狀與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相差甚遠,因此發展化學計量事業任重而道遠。相信在今后一個時期化學計量將會有更快的發展。
我國化學計量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我國的化學計量工作能夠把握國際化學計量的發展趨勢,針對化學計量的特點和我國的國情開展化學計量研究工作、學術活動和全國性的組織協調工作。我國已建立了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作為專門從事化學計量研究的科研基地,20多個部委的科研機構也在不同程度上參與了化學計量的研究工作,并獲得一批有價值的科研成果,在國際比對中也取得較好的成績。但這些成果在化學計量領域中僅占很小的一部分。我國化學計量科學技術從總體而言,與發達國家有相當大的差距,也不能適應我國經濟建設發展的現實需要。主要的問題是:科技投入嚴重不足,基礎性研究與網絡建設發展緩慢,難以滿足國
際關鍵量比對及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基、標準存在空白,基、標準設備落后;在線和動態檢測能力差,新技術應用水平不高;設備老化,計量測試技術缺乏產業化能力等等。因此,在今后五年內,我們必須跟上國際化學計量研究的發展步伐,把我國化學計量標
準提高到國際,庀進水平并具有國際等效性,以適應我國經濟、科技和貿易發展的需要。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多做貢獻。
2 2l世紀社會經濟發展對計量事業尤其是化學計量事業的要求
一個國家的計量標準在國際上處于先進水平或具有等效性,相直的測量結果就有地位,產品的出口就暢通無阻。“十五”期間國內外貿易的發展是推動計量事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國際貿易中,計量標準的國際等效性問題已經成為發達國家共同關心和重點研究的問題。許多國家都在汁量科學的基礎設施中大量投資,以提高國際競爭力。1994年度美國總統批準給美國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的財政撥款為5,202億美元,比1993年度的3.84億美元增加了35%。此外,NISI、還從其它聯邦機構獲得撥款,并通過出售標準物質籌集經費共2億美元左右。其他各國政府的投入也非常大。世界上各發達國家經濟能力的迅速發展,是與其重視計量基礎工作緊密相關的。1997年我國進出口貿易額已列世界第十位,外向型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發展,尤其是中國即將加入世貿組織(Wm),都要求有統一等效的計量體系作保證。企業必須充分重視計量工作,才有可能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消耗,從而降低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給計量工作賦予新的內涵。21世紀的計量,將不再是傳統的模擬式測量和純粹的器具管理,而是高度的數字化測量和高可信度測量的結合,這對計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計量技術水平落后,必然阻礙科技的發展。
20世紀的事實已充分證明,環境污染嚴重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類社會造成重大危害,所以,環境監測和環境保護在21世紀將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個戰略問題。而化學計量對人身安全與健康、環境保護以及農業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隨著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信息工程等高技術的發展,化學計量勢必擴展其應用領域,為上述技術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技術保證。
3 2l世紀化學計量事業的發展方向與目標
發展化學計量事業,既要研究國家需要的共性、基礎性和關鍵性問題,又要貫穿于研究開發、規模生產、商品銷售及售后服務的全過程,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科技進步提供超前的化學計量技術保證。
3.1發展目標
化學計量技術量大面廣,各領域需求不同,必須區別層次,保證重點,制定相應的發展目標。
(1)建立與國際協調一致的國家化學測量溯源體系是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國內和國際性的歷史任務。通過建立與完善化學計量基、標準,發展基、標準物質,保證量值傳遞。積極參加國際比對,以取得國際等效性、一致性。
(2)拓寬研究領域,在工農業生產、能源、材料、環境保護、醫療衛生、社會安全、人民生活等領域,大力開展測量技術和測量手段的研究與應用。
(3)加強現代化測量手段和檢定方法的研究,解決高新技術產業中的測量問題。
(4)增強市場意識,尋求自身發展。大力開展化學計量測控技術產業化的探索,使化學計量測控技.術盡快轉化為生產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5)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我國化學計量體系,保持我國各領域的量值與國際統一,為國民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服務,同時要使化學計量技術的發展略超前于科技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和科技的持續發展,創造必要的計量基礎條件。
3.2重點任務
為實現化學計量領域的發展目標,結合化學計量自身的系統性、廣泛性、復雜性等特點,化學計量事業發展的重點任務應包括學科發展和面向經濟建設兩部分:
(1)深入研究化學測量的溯源性問題,建立相應的化學計量基準、標準,支撐量值溯源體系;研究相應的基準物質、標準物質,保證測量量值的傳遞與溯源,通過國際比對,保證量值的準確性和國際一致性。
(2)發展化學測量不確定度理論,著重研究動態測量中的不確定度形成規律,探討化學測量準確度的理論極限,與國際接軌。
(3)重視測量方法的研究與應用,尤其是現場測量、動態測量、綜合量自動測量方法,以及生產線上的檢測設備、校準方法的研究。
(4)擴展化學計量領域,緊密圍繞農業、能源、材料、生物工程、環境保護等國家發展的重點,開展量值傳遞和測試技術的研究。
(5)樹立“以計量發展計量”的思想,以市場為導向,以開發為重點,探索化學計量測控技術產業化,包括計量檢定、測試、控制、修理、安裝、咨詢、培訓、信息等計量服務和計量測控技術的開發、科研、生產、經營一體化,逐步實現產業化,讓計量測控技術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把計量測控技術轉化為生產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 本帖最后由 yfcl 于 2007-2-16 11:08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