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浦東國資委旗下上市公司陸家嘴發布公告稱,下屬子公司因土壤污染問題,將江蘇蘇鋼集團有限公司、蘇州市環境科學研究所、蘇州市蘇城環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蘇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告上法庭,涉案金額100.44億元及訴訟費等。目前已收到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書面案件受理通知書。
7年前,222輪競價、溢價2倍,陸家嘴85億蘇州拿地陸家嘴與蘇鋼集團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016年。
當時,蘇鋼集團掛牌轉讓蘇州綠岸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95%的股權,截至2016年10月初掛牌期滿,共有30多家意向受讓方遞交了意向受讓申請材料。最后,共有19家意向受讓方參與競價。
最終,經過222輪競價、溢價兩倍,由陸家嘴下屬全資公司-上海佳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與華寶信托-安心投資20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組成的聯合體成功競得。
交易總金額為85.25億元,其中綠岸公司95%股權成交價格為68.4億元,佳灣公司和安心信托計劃代綠岸公司向蘇鋼集團償還債務16.85億元,并獲得相應債權。
17宗地塊,14宗有污染蘇州綠岸名下的主要資產為位于蘇州高新區蘇通路北、蘇鋼路東的17塊土地使用權,規劃用途為住宅、商辦、工業研發、教育、加油站等,占地近1500畝,規劃總建筑面積約為108萬方,其中住宅用地共6宗,規劃總建筑面積約66.4萬方。
當時,在掛牌文件中,蘇鋼集團披露了土地的污染情況,表示焦化區域的污染主要集中在4號地塊局部區域,根據修復目標值,最終確定0~18米深度內,污染范圍為17542平方米,污染土方量為39604立方米。非焦化區域的土壤和地下水基本未受到污染,可再開發利用。
股權交易后,蘇州綠岸就蘇鋼集團所披露的污染范圍進行了治理修復。
據悉,2021年,在土地開發的過程中,蘇州綠岸意外發現已建設教育設施的2號、13號地塊及尚未開發的3號、4號地塊均存在嚴重污染風險,土壤或地下水中諸多元素大幅超標,不符合該等地塊原對應的規劃用地標準,4幅地塊面積合計約11.8萬平方米。就土地污染事宜,蘇州綠岸向當地政府部門進行了報告。
2022年4月,該區域因土地污染問題被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點名。
在2022年4月份的公告中,陸家嘴表示,公司組織專門力量核查發現,在蘇地2008-G-6號地塊調規變性及出讓過程中,不排除蘇鋼集團、環境檢測機構等存在涉嫌一系列違法違規、弄虛作假等可能,導致存在嚴重污染的土地進入公開交易市場,并在掛牌轉讓蘇州綠岸95%股權時隱瞞了相關信息。
此后,每隔幾個月,陸家嘴就更新一次土地污染事件的進展。
截至目前,最新的公告中顯示,陸家嘴及各方環境調查確定綠岸公司名下14塊土地存在污染,且污染面積和污染程度遠超蘇鋼集團掛牌出讓時所披露的污染情況。
因此,2023年8月7日,陸家嘴及全資子公司佳灣公司、上海佳二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作為原告,就2016年蘇州綠岸95%股權交易,向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了民事訴訟,向包括蘇鋼集團、蘇鋼集團當年委托的環評機構、蘇州相關政府部門在內的多方當事人發起共同侵權訴訟。
項目已停工按照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披露的信息,蘇州綠岸項目在2017年5月正式啟動開發建設,預計2025年前后開發成熟。其中,商業體項目在2018年12月開工,原本是預計2021年底投入使用。但隨著土地污染問題的暴露,這個項目已停工。
據悉,在停工前,蘇州綠岸項目的學校、幼兒園、商業體、健身公園及部分住宅等均已完工且達到交付標準。陸家嘴曾在公告中透露,已開發項目的8幅地塊,其中2號、8號、9號、13號地塊已竣工,12號地塊處于停工狀態,2號、13號地塊為教育配套,8號、9號是商辦、商業用途,12號則為住宅用地。
陸家嘴表示,土地污染問題可能導致蘇州綠岸項目的部分存貨可變現凈值低于其成本,或面臨經濟損失,進而對公司利潤產生不利影響。但直至今年中期業績,該公司都未對該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鈦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