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黨支部書記、司長 劉紅亮
計量是高質量發展的技術基石,是現代化的重要技術基礎,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作用。沒有計量工作,量值不能統一,產品質量無法保證,專業化協作生產無法進行,科學實驗的準確數據無法取得和復現,國內外貿易無法保證公平公正。早在1978年,錢學森同志就曾指出,“沒有計量工作的現代化,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不可能的”;聶榮臻元帥也曾作出“科技要發展,計量須先行”的論斷。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計量作為重要戰略資源,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計量是國家一體化戰略體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撐”,國務院先后印發《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批準建立全國計量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不斷加強計量體系和能力建設,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戰略支撐與保障。 與此同時,中國式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和拓展,也為加速計量自身的現代化創造了條件。一方面,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為計量科技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涌現出了“新一代國家時間頻率基準的關鍵技術與應用”“一種全屏蔽高壓隔離型電壓互感器”等一大批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專利金獎的優秀計量成果,帶動我國計量科技水平不斷提升。另一方面,農業、工業、國防、國家治理等的現代化也通過需求牽引,帶動計量在各行各業廣泛應用,為我國計量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國家的現代化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長跑,計量工作的現代化也是一個沒有終點、持續推進的過程。當前,我國計量既面臨著計量本身量子化變革和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也面臨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給計量工作帶來的新需求、新問題、新情況,如何在不斷提升計量自身現代化水平的同時,更好地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有很多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國加快實施計量強基工程、夯實中國式現代化計量基礎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正確處理好一系列重大關系的論述,對我們解決好加快實施計量強基工程中的一些現實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正確處理好計量法修訂和計量工作實踐探索的關系,積極完善中國計量制度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的關系,要求我們“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通過改革創新來推動事業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自1986年正式實施以來一直未進行全面系統修訂,總體看已明顯滯后于實踐發展和經濟社會現實需要。近年來,在積極推動計量法修訂的同時,計量司不斷加強對計量工作實踐的探索,通過不斷試點、不斷調研、不斷總結,先后出臺了11個指導意見,基本涵蓋了計量法調整的主要方面;同時針對碳達峰碳中和等新興計量領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為計量法修訂夯實了實踐基礎。但計量受科技進步的影響十分直接、廣泛和強烈,計量工作必須緊跟計量發展而不斷調整。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將進一步把握好計量發展的方向,對接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新興計量需求,不斷推動計量法治和改革良性互動。 ——正確處理好實施計量發展規劃與做好日常計量工作的關系,全面提升中國計量能級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正確處理好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指出“戰略一經形成,就要長期堅持、一抓到底、善作善成”“要把戰略的原則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做好計量工作,也要緊緊圍繞實施《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這條主線,推動規劃部署的各項重點任務落地落實落細。前期,市場監管總局經國務院同意印發了計量發展規劃重點任務分工方案和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階段性計劃(第一期),牽頭做好宣貫工作。但我國計量體系十分龐大而又復雜嚴密,組成要素的種類層次多,且相互關聯、相輔相成。做好計量工作需要久久為功,長期厚積薄發,以量變推動質變,全面提升我國計量的能級水平。因此,必須持之以恒地做好日常計量工作,在全面履行好計量職能的同時,積極、靈活、果斷地處理好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必要時及時補齊計量能力、完善計量制度、加強計量監管,才能形成推動計量現代化發展的良性循環,為計量發展規劃各項目標任務的全面完成夯實基礎。 ——正確處理好牢記計量工作初心使命與推動計量事業創新發展的關系,不斷增強計量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正確處理守正與創新的關系,要求“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方向”,同時要“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大力推進改革創新”。計量工作是一項基礎性工作,處于建設統一大市場、保障產品質量安全等工作的前端,在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碳達峰碳中和等國家戰略實施中都處于先導性位置。必須始終保持創新的勇氣和敢為人先的銳氣,面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主動探索研究,先行一步,率先推進計量發展,才能支撐和保障好后續環節的工作。近年來,市場監管總局不斷加強碳計量、人工智能計量、計量數據等工作,正是出于上述考慮。但無論計量科技創新發展到什么水平、計量監督管理延伸到什么領域,都始終不能忘記計量工作的使命是保障國家單位制統一和量值準確可靠。 ——正確處理好加快計量發展與確保公平公正的關系,持續做好民生計量監管與服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要求我們“更好實現效率與公平相兼顧、相促進、相統一”“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民生計量工作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用計量器具種類和數量迅猛增長,每增加一套商品房就會增加一套民用“三表”(電能表、水表、燃氣表),每新開一家超市就會增加許多電子計價秤,每上路一輛電動汽車都會提出充電樁安裝使用要求,計量科技的發展和監管能力的提升必須跟得上民生計量需求增長的速度,才能依法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與此同時,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等突飛猛進的發展,使得智能化、嵌入式、在線聯網計量器具日益成為主流,計量監管的理念和制度、模式和方法都要及時更新,才能為人民群眾守好計量公平公正的底線。 ——正確處理好激發計量發展活力與保障量值統一的關系,引導計量高技術服務業規范有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正確處理活力與秩序的關系時,重點強調要“統籌發展和安全”。近年來,我國計量測試服務的市場需求日益增長,國家統計局在印發《高技術產業(服務業)分類》時,將計量服務區別于檢驗檢測服務,作為新產業新業態列入其中。為了引導計量高技術服務業規范有序發展,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一方面積極推進簡政放權,大幅壓減國家強制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為計量高技術服務業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與此同時,通過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在國民經濟重點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等方式,積極引導計量高技術服務市場規范有序發展,切實保障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領域的測量量值安全可靠。 ——正確處理提升我國計量獨立自主程度與加強計量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關系,加快提高我國計量核心競爭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正確處理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的關系,要求我們既要堅持走自己的路,又要拓展世界眼光,堅持對外開放,不斷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廣度和深度。計量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國家計量基準、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等計量體系的核心要素能否獨立自主,決定著關系國計民生的關鍵量值能否自主實現統一。目前,我國量值的源頭——國家計量基準自主可控情況仍不容樂觀。為此市場監管總局專門部署實施國家計量基準強基工程,推動國家計量基準與原創性、引領性基礎研究融通發展,新建一批高準確性國家計量基準,實施一批國家計量基準技術改造,不斷提升國家計量基準能力水平。與此同時,計量領域的國際合作直接涉及外貿和科學技術領域的國際交流,目前我國正在積極參與國際計量規范和規則制修訂,深化國際計量合作,深度參與國際計量互認制度改革,加快計量雙多邊互認進程。《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