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2年01月23日訊 (深圳商報記者 陳小慧)在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碳達峰、碳中和成為熱議詞。不少深圳團的省人大代表建言,呼吁廣東率先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標準計量體系,促進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等。
“目前,在國家層面尚未建立統一的碳排放標準計量、核算體系,各地無規范統一測算碳排放的‘尺子’。”省人大代表、市委軍民融合辦主任羅育德建議,廣東應率先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標準計量體系,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羅育德表示,目前各地在能源計量和碳排放數據報告與核查方面沒有形成科學化系統化的體系,同時在數據收集方面現代化技術的應用較少,整體上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偏低,制約了廣東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開展。
“建立全省統一的碳排放標準計量體系意義重大。”羅育德認為,這不僅有利于科學編制碳達峰實施方案,精準摸清區域碳排放底數,從而合理制定碳排放控制目標,同時也有利于探索碳市場國內外合作創新,積極融入國際碳交易市場。
羅育德建議,由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等相關部門,聯合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加快制定修訂一批碳中和領域標準,促進標準的推廣應用,完善碳排放檢測、核算、評估、審計等配套標準。同時,支持行業、企業依據自身特點開展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建立健全碳排放計量體系。
羅育德還建議,打造國際通行碳標準體系。由省商務廳、省生態環境廳加強國際綠色經貿規則研究應對,率先制定出口商品碳排放標準。由省生態環境廳構建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體系,開展產品碳足跡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