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1-12-27 22:59 編輯
不好意思,剛看到這一主題討論帖,談一點個人對“分辨力”的理解,僅供參考。 對于數字式測量儀器來說,因為不存在示值估讀的問題(注:指末位數字能穩定顯示讀出),所以讀數的最小單位,就是顯示裝置末位一個字所代表的量值(分度值)。所以數字儀器就有“分辨力=分度值”的說法。 對于模擬式測量儀器而言,因為存在估讀的問題,所以“分度值”≠“分辨力”。按理說模擬儀器的“分辨力”與很多因素有關,如:刻度線的寬度、指針的寬度、指針寬度與兩相鄰刻線間距的比值、指針與刻線面板的間距、指針行進的速度、是否借助光學放大系統讀數等都有關系。通常都是由業內的共識確定。如:指針式壓力表規定估讀到1/5格(即“分辨力”是“分度值”的1/5,下同),“分度值”為0.02mm的游標卡尺,就只能估讀到“分度值”的1/2,指針式百分表通常能估讀到1/10格,但指針式千分表通常只能估讀到1/2格。 對于考試題目,通常不會這么復雜。對于模擬式測量儀器而言,一般都是默認“分辨力”=1/2“分度值”。所以記住一點,無論是數字式儀器還是模擬式儀器,由“分辨力”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都是:“分度值/(2√3)”。大家一定會問,為什么不統一用“分辨力/(2√3)”呢?我們換一種思維方式,從誤差的角度去分析,可能更有助于理解: 對于數字式測量儀器,顯示值末位的截尾誤差為±0.5“分度值”,所以它的區間半寬度就是1/2“分度值”。對于模擬式測量儀器,估讀誤差也是±0.5“分度值”(針對考題),所以它的區間半寬度同樣是1/2“分度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