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901.jpg (126.88 KB, 下載次數: 135)
下載附件
2018-8-29 16:53 上傳
風洞測試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國在各種高科技武器的研究上,投入的越來越多。作為未來武器的一個方向,近幾年中美俄在高超聲速領域展開了你爭我奪。俄羅斯總統在今年年初的時候,高調宣布了“匕首”高超音速導彈,中國也成功試驗了國內首款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坐不住了。 美國媒體在近日稱,美國正在研發一款新的低成本高超音速飛行器。據媒體表示,這款新的飛行器與之前公布的X-51A和HTV-2模式不同,它采用是同中國一樣的火箭助推發射方式。 美專家稱,新型飛行器的造價將達到現在所需造價的十分之一。雖然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研制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國家之一,甚至還早于中國,但從現在的狀況來看,美國似乎是最慢的那個,由此可見高超音速飛行器研發的困難程度。
2018082902.jpg (124.98 KB, 下載次數: 146)
下載附件
2018-8-29 16:53 上傳
俞鴻儒院士
盡管中國是中美俄三國中,起步最晚的一個,但實際上中國在高超音速領域取得的成果卻是最高的一個。據美國媒體的報道顯示,我國從2014年開始,一共進行了7次高超音速飛行器的試驗,中國稱得上是成功進行高超音速飛行器試驗最多的國家。 其中有一款被美國命名為WU-14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美國就認為其是比東風-41更具威脅的存在。中國在這一領域能有如此成果,離不開一個人的奉獻,也正是因為他的巨大貢獻,世界一再對中國刮目相看。 這個人就是來自江西的中科院院士俞鴻儒,我國激波管、激波風洞研究及應用的開拓者之一。作為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研究的重要實驗手段,激波管、激波風洞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一切飛行器的空氣動力研究,都需要它們才能完成。而我國第一臺激波管就是在1958年,由俞鴻儒及其小組成員共同研制完成。他們更是在1968年研制出了性能參數達到國際水平的JF-8激波風洞。
2018082903.jpg (115.99 KB, 下載次數: 156)
下載附件
2018-8-29 16:53 上傳
俞鴻儒院士
現在我們正在使用的JF-12高超音速激波風洞和爆轟驅動技術,同樣也是俞院士的杰作。正是有了它的出現,我們才能成為,世界上成功進行高超音速飛行器試驗最多的國家。殲-20等先進戰機才有了出現的可能。 可以說風洞的科技程度,就決定一個國家戰機、導彈、太空飛行器所能達到的最高科技程度。俞鴻儒院士始終堅持一個重要的學術思想,即“不要一味地模仿外國人,要探索著走自己的路”。正是這思想讓我們實現了彎道超車,成為僅次于美國,設計上第二個能自主研制兩款五代戰機的國家。 我國爆炸波所具有的,壓力波從峰值就開始衰減;衰減到出現有足夠長時間的負壓。這兩個特點,國外至今都做不到?,F在中國先后擁有了殲-20等先進戰機,高超音速武器也在有條不紊的測試當中。正是因為俞鴻儒院士等中國科研工作者的無私奉獻,中國現在已經成長為沒人敢直接動手的存在。(智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