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計”的意思并不是說要“秒報”,不要曲解了我的原意。我的意思是說臺賬要實時反映器具的實際狀態,任何時候只要有動作就應該在臺賬里實時反映出來。收發人員接受器具的操作、檢定人員原始數據的錄入、檢完后器具使用單位的提取操作等等動作,在工作時段無時無刻地都在無規律的隨機發生。剛送檢的每一件器具能不能立刻在臺賬中查到它們的狀態是“送檢中”,檢定員提交完電子版原始記錄后能否即刻在臺賬中看到最新的有效期和“待提取”狀態,使用單位取回器具后能否立即看到器具的狀態是“使用單位在用”。這種動態管理都不是靠幾個人操控電腦能夠實現的,幾個管理人員操控刷新也做不到實時,因為輸入的最新數據做不到實時到他們手里。動態管理必須構建信息化的網路平臺,必須滿足各相關用戶的利益和需求,我們不應沿用過去靜態管理的思維模式來討論。“待提取”這種中間狀態對管理者來說也許并不關注,但對器具的使用者來說卻非常看重。過去靜態管理時,一件器具送檢究竟什么時候檢完,任務到現在執行到哪個階段,在誰手里,都無從知曉。必須三天兩頭打電話來問,還必須找到執行檢定的檢定員本人才能知曉。現在實現動態管理與原來完全不同,任何人坐在自己的電腦旁,都能隨時清晰的查到器具當前的狀態是在“檢定中”還是“待提取”,計量管理部門也可以看到該器具的檢定任務什么時候發起的,現在是在專業室主任那里待分配,還是在檢定員手里檢定,或是在核驗員手里核驗,任務在各角色人員手里都停留的多長時間,什么原因等等都一目了然。工作量的分布情況,受檢率、合格率的統計的實時數據都能夠動態的展示。過去靜態管理時,當天的數據幾個人拼死拼活最快也得第二天才能看到,還得要提供數據的各方給力。遇到外審時,經常出現提供給審核員臺賬信息與現場實際抽查到的情況對不上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