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6-1-10 09:12 編輯
-
質疑國際權威,彰顯中華才智
——再評《錢文》(1)
-
史錦順
-
祝賀《計量論壇》十周年華誕!
2007年,拙作《測量不確定度理論置疑》被vandyke先生轉載于“基礎知識”欄目,我在按文件名查詢時找到本網,一晃竟來八年了。
謝謝論壇的領導與工作人員,謝謝各位管理員,謝謝各位版主。
本網網友多,議論多,是個學術活動的好平臺。由于本網主事者有見識,能包容不同意見,體現了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如果限制、審查,我就不會來了,因為學術爭論的正誤,不能靠“審查”來解決)。歷史將證明,在“萬眾創新”“實現中華振興夢”的大潮中,計量論壇必將建奇功,必將譽滿世界。
-
(一)點贊
何必先生上傳的錢鐘泰等幾位專家的論著(1《測量準確度評估講座》錢鐘泰童光球王學偉馬懷儉宋明順顧龍方;2《執行“測量不確定度表示指南1S0 1 9 9 3 ( E )” 的若干問題》署名同上;3《認真對待“測量不確定度表示指南”中的問題》錢鐘泰何強鄒本霞,以下簡稱《錢文》),對我這樣的對不確定度論持有異議的人,幫助很大。我再次向何必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謝!
-
此前,我僅看見過錢先生的《術語“不確定度”定義的剖析》一文。當時在本欄目中向網友推薦此文,并寫了三篇評論。收在《駁不確定度論一百六十篇集》中。篇名如下(編號與頁碼引自文集)
[10.1]振聾發聵的質疑(p344);
[10.2]幾個重要的學術思想(p346);
[10.3]要簡明確切(p347)。
-
這幾天,拜讀何必先生上傳的《錢文》,收獲甚大。我十分贊同、支持錢先生等名家對不確定度論的根本否定的觀點。我的贊美之意,體現在本文的題目上。我早就崇拜反對不確定度論的馬鳳鳴先生。此次讀了多篇“錢文”,對錢鐘泰先生,更是肅然起敬。我堅定地認為:《錢文》展示錢鐘泰等專家的膽識與勇氣,敢于批駁美國的權威,且學識淵博、見解深刻;這是向國際計量界“彰顯中華才智”!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國際計量界總有一天會認識到:《錢文》是思想方法上的啟蒙、學術研究上的立新,必將推動出測量計量理論的新篇章!
-
我離開國家計量院四十二年了。馬先生與錢先生都生于1935年,長我兩歲。借此機會,向二位老大哥致敬,祝二位健康、長壽!
-
(二)作者簡介
1 錢鐘泰
1935年生于江蘇無錫。錢鐘書之堂弟。1960年畢業于蘇聯列寧格勒加理寧工學院電機系。歷任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技術員、工程師、副總工程師、副院長。1979年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是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2 童光球
2007年,時任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的童光球,因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52歲。
童光球1955年生于湖南長沙。1978-1981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碩士研究生。此后在該院工作。1989-1991年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作訪問學者。2000年任計量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2005年任計量院院長至去世。中共十六大代表。
3 宋明順
中國計量大學 教授 副校長 院長。
德國國家物理技術研究院(PTB,相當國家計量研究院)訪問學者。
-
(三)《錢文》從根本上否定不確定度論(原文摘抄)
1 “測量不確定度”術語的定義是言不達意, 概念是混亂的。
-
2 用“測量不確定度”否定“測量誤差”否定“被測量真值”這一客觀存在, 是“GUM93”重要的認識誤區。
-
3 “GUM93”否定“[量的]真值”及“[測量]誤差”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它否定“真值”和“誤差” 主要理由是它們是“不能知道的”。實際上“被測量真值”和“誤差”的概念明確, 其統計特征值能以給定的準確度確定, 因此并非“不能知道的”。如果僅能以有限準確度確定的量就是“不能知道的”, 那么幾乎所有的量值, 包括“GUM93”推行的“不確定度”及“認得量” 同樣都是“不能知道的”。可見“GUM93”否定“被測量真值”和“誤差”的理由理論上是不能成立的。
-
4 不同的“被測量真值” 定義著不同的誤差, 不同的誤差有著不同的統計特征值的估計值, 即不同的“不確定度”。由于“GUM 93”不明確它所評估的“不確定度”相關的“被測量真值”和“誤差”的概念, 它的“不確定度”評定對象是不明的。測得值離開被測量真值是無獨立的準確度可言的。
-
5 可以看出,“GUM93”的“不確定度評定”是測量準確度評估的一部分, 但它沒有包括“系統誤差評估” (即估計誤差期望值)這一不能回避的內容, 因此它是一種不完整的誤差評估方法。實際的誤差評估必須包括可靠的“系統誤差評估”, 有時還需要將“系統誤差評估值”和“不確定度”綜合成表示整個誤差大小的誤差統計特征估計值, 最常用的是誤差極限估計值。完整的誤差評估方法應該有“系統誤差評估”這部分內容。
-
6 它(指GUM)在通常場合是不可執行的。
-
7 要求執行這樣一個規范, 執行者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應敷, 其結果只能是混亂。
-
8 GUM的實例是不可信的及不足效仿的。
-
9 推行“GUM 93”, 正在使測量準確度評估領域的混亂繼續擴大, 它使得計量、實驗室論證及質量論證等一系列工作中有關準確度定量分析的結論是混亂和無效的。
-
【史錦順說明】
1 上述9條,都是精辟、準確的論述,老史完全贊成;并希望網友深思。
-
2 “測量結果”一詞,VIM3后來定義為測得值加減不確定度。因為原文中的“測量結果”,系指測得值,故此摘要時將原文之“測量結果”改為“測得值”。
-
3 從《錢文》的行文中,易于知道,所謂“不確定度”,就是誤差的表征量“誤差范圍”。所謂“可靠度”,就是指誤差范圍。即《錢文》所稱的準確度。
-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