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概念] 傳遞、溯源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raowenjun 發表于 2015-10-12 14:17: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量值傳遞與量值溯源分別指什么呢?請教學習下。
推薦
史錦順 發表于 2015-10-12 16:32:06 | 只看該作者
-
       計量單位的定義由國際計量大會決定。
       復現單位量值的設施稱基準。我國的國家基準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用基準檢定一等標準,用一等標準檢定二等標準,依次類推,用N等標準檢定或校準測量儀器,這就是計量的量值傳遞系統。由上而下的量值流程稱量值傳遞。
       測量儀器每年要向上級計量部門送檢,用N等計量標準確定儀器是否合格(是否符合誤差范圍指標),N等計量標準每年要用N-1等計量標準檢定,依此類推直至基準。這個由下到上的尋求量值準確性的過程稱為計量溯源。同一種量的測量儀器全國千千萬,但量值的準確性歸根結底都來自基準。這就是計量講究的溯源性。   
       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由N等標準來判斷,N等計量標準又由上級計量標準來確定,這是可行的,也是正確的方法。但由此產生的誤差(即誤差的誤差)是多少,這個問題可由誤差方程處理。學問簡單,卻沒人仔細推導。筆者給出簡明的誤差方程,證明經典作法是正確的。
     以下是拙作《史氏測量計量學說》之一章,專講量傳與溯源的理論基礎。復制于后,供參考。
-
----------------------------


第6章 量傳與溯源的誤差方程(修改稿)

       研究測量,發明測量方法,選擇、構建測量方案,基本目標是減小測量誤差。研究計量,建立標準,是在更高層次上講究誤差。
       分析誤差,準確地計算誤差,是誤差理論的重要內容。本文建立誤差方程,解決了從誤差實驗值到誤差(以真值為參考)的計算問題。說明在真值未知的條件下,是可以計算誤差的。
       貝塞爾公式的精髓是用平均值代換真值(或統計學中的期望值),為實際計算提供了可能;誤差方程以上級標準的標稱值代換真值,實現了用誤差范圍實驗值求誤差范圍,于是誤差范圍可算了。真值代換,是誤差方程的精華。
       當前,誤差理論隨真值概念的被貶而受冤,這里有認識論的根源,而誤差理論自身缺少某些必要的計算方法,也是其蒙難的一個緣由。
       有了誤差方程,我們可以更全面地認識、論述誤差,更有根據地為真值正名,為誤差平反,重新豎起準確度的旗幟。相信,測量方程與誤差方程會使誤差理論面目一新。
       準確性用誤差來衡量。誤差是測得值與真值的差距。誤差一詞有雙重含義:誤差元與誤差范圍。誤差元定義為測得值減真值。誤差范圍是誤差元絕對值的一定概率(大于99%)意義上的最大可能值。在人們的習慣用語中,誤差范圍又簡稱為誤差。誤差元的概念,只在誤差理論一開始時用;而在誤差理論主要表達中,特別是在實際應用中,所稱的誤差,都是指誤差范圍。   
       誤差范圍的概念,實際應用中又區分為幾種。
       (1)R與R(N),以真值為參考。
       R是以真值為參考的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指標值。R(N)是以真值為參考的N級計量標準的誤差范圍指標值。
       (2)R(實驗)與R(N實驗),以上級標準的標稱值為參考。
       R(實驗)是測量儀器的以上級計量標準為參考值的誤差范圍指標值。R(N實驗)是N級計量標準的以上級標準的標稱值為參考的誤差范圍指標值,。
         (3)R(實測):在計量中以計量標準的標稱值為參考,而測得的測量儀器的視在誤差范圍值。與計量規范JJF1094比較,就是|Δ|max。
        本章誤差方程,討論的是“以真值為參考”的誤差范圍指標值(真誤差范圍)R同“以標準的標稱值為參考”的誤差范圍指標值R(實驗)之間的關系。
       為講述的方便,本章用了“測量”這個術語;其著眼點僅是說明,是以計量標準的標稱值為參考。R(實驗)是指標值,而不是測得值。或者說:R(實驗)是視在誤差最大值|Δ|max的最大允許值,而不是|Δ|max本身。
-
1 誤差方程的基本形式
1.1 測量儀器
       用測量儀器測量標稱值為B的標準。
       M表示測得值,Z表示被測量的真值。B為標準的標稱值。r表示誤差元,R表誤差范圍。計量中是用測量儀器測量計量標準,被測量的真值就是標準的真值。
              r = M - Z
              R =|r|max
              R =|M - Z|max
                =|(M-B)–(Z-B)|max
                =|M-B|max +|Z-B|max
                =|r(實驗)|max +|r(標)|max
              R = R(實驗) + R(標)                                                  (6.1)
       R是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R(實驗)是測得的誤差范圍,R(標)是標準的誤差范圍。在本章以下的討論中, R、R(實驗)、R(標)都是指指標值。
-
1.2 計量標準
       Z(N).表示N級標準的真值,B(N)為N級標準的標稱值。要確定N級標準器的誤差,要用上一級標準即N-1級標準器構成一臺N-1級標準測量儀器。N-1級標準測量儀器由N-1級標準器加比較儀器構成。要求比較儀器引入誤差可略,于是N-1級標準測量儀器與N-1級標準器誤差相同。用N-1級標準測量儀器測量N級標準器,得M(N-1)。
             r (N)= B(N) – Z(N)
             R(N) =|B(N) –M(N-1) + M(N-1) –Z(N)|max
                    =|B(N) –M(N-1)|max +|M(N-1) –Z(N)|max
                    =|r(N,實驗)|max +|r(N-1)|max
             R(N) = R(N,實驗)+R(N-1)                                            (6.2)
       R(N)是N級標準的誤差范圍(真誤差范圍),R(N,實驗)是測得的N級標準的誤差范圍實驗值,R(N-1)是N-1級標準的誤差范圍。
       (6.1)式、(6.2)式是誤差方程的基本形式。(6.1)式與(6.2)式的推導,可參考第4章誤差合成的定理一與定理二。
-
2 量傳誤差方程
       量值傳遞是計量的基本工作方式。將基準的量值,在保證特定誤差范圍的條件下,逐等級傳遞給計量標準,直至測量儀器。
-
             標準序號    0(基準)   1等         2等          3等  ……      N-1等             N等
             誤差范圍    R(0)            R(1)       R(2)        R(3)            R(N-1)             R(N)
             誤差范圍    R(0)           KR(0)    K^2R(0)    K^3 R(0)     K^(N-1)R(0)     K^(N)R(0)
-
       R(0)是基準的誤差范圍,不是靠上一等標準來賦值,而有專門的分析與測量的方法。
       R(i)表第i等標準的以真值為參考標準的誤差范圍。又稱真誤差范圍。
       K是量值傳遞因子,誤差范圍之比,下一等比上一等。K=1/q 。
       R(實驗/測)是以上一等標準的標稱值為參考標準的誤差范圍的測量值。記為R(M).
       R(實驗標)是以上一等標準的標稱值為參考標準的誤差范圍的標稱值。又稱實驗要求值,或目標值,由計算得出。記為R(T)。R(T)是R(M)的允許的最大可能值。
       下面求由誤差范圍計算誤差范圍目標值R(T)的公式。
       由一般式(6.2)
                R(i) = R(T,i) + R(i-1)
                R(T,i) = R(i)- R(i-1)
                R(T,i) = R(i)[1-q]                                                        (6.3)
       量傳是用i-1級標準考核i級標準的合格性。由于存在(6.3)式的誤差方程關系,因此i級標準的合格標準不是R(i),而是R(T,i).
       誤差范圍的以上一等的標準為參考標準的測量值記為R(M,i)。
       當
                R(M,i) ≤ R(T,i)                                                           (6.4)
時,判為合格;否則不合格。
-
3 溯源誤差方程
3.1 測量儀器溯源誤差方程
       M表示測得值,Z表示真值。Z(N).表示N級標準的真值,M(N)為N級標準儀器的測得值。B(N)為N級標準的標稱值。r表示誤差元,R表誤差范圍。

(1)檢驗測量儀器誤差,要用N級標準測量儀器或N級標準器。
       A 用被檢測量儀器和N級標準測量儀器同測一量(其真值為Z),被檢測量儀器測得值為M,N級標準測量儀器測得值為M(N)。
                M – Z = M – M(N) + M(N) – Z  
                R = R(實驗) + R(N)                                                     (6.5)
       B 用被檢測量儀器測量N級標準器,標準器標稱值為B(N)、真值為Z(N)
                M – Z(N)= M – B(N) + B(N) – Z(N)
                R = R(實驗) + R(N)                                                     (6.6)
(2)檢驗N級標準測量儀器的誤差或檢驗N級標準器的誤差,要用N-1級標準測量儀器或N-1級標準器。
       A 測同一量,N級標準測量儀器測得值為M(N),N-1級測量儀器測得值為M(N-1)
                M(N) – Z = M(N) – M(N-1) + M(N-1) – Z
                R = R(N實驗) + R(N-1)                                                 (6.7)
       B 用N級標準測量儀器測量N-1級標準器,其標稱值B(N-1)、真值Z(N-1)
                M(N) – Z(N-1) = M(N) – B(N-1) + B(N-1) – Z(N-1)
                R(N) = R(N實驗) + R(N-1)                                             (6.8)
       C 求N級標準器的誤差,要用N-1級標準測量儀器來測它
                B(N) – Z(N) = B(N) – M(N-1) + M(N-1) – Z(N)
                R(N) = R(N實驗) + R(N-1)                                             (6.9)
(3)同理可知
                R(N-1) = R(N-1實驗) + R(N-2)   
                R(N-2) = R(N-2實驗) + R(N-3)     
                ……
                R(2) = R(2實驗) + R(1);               
                R(1) = R(1實驗) + R(0)               
       R0是基準誤差,由基準給出。
       以上各式逐一寫出,并用后式代替前式的最后一項,有
               R = R(實驗) + R(N)
               R = R(實驗) + R(N實驗) + R(N-1)
               R = R(實驗) + R(N實驗) + R(N-1實驗) + R(N-2)
               R = R(實驗) + R(N實驗) + R(N-1實驗) + R(N-2實驗) + R(N-3)
       以下再代換掉R(N-3)……,最后成為
               R = R(實驗) + R(N實驗) + R(N-1實驗) + R(N-2實驗) + ……
                     + R(2實驗) + R(1實驗) + R(0,實驗)
       量值傳遞關系決定的級間誤差范圍之比值(上一級比下一級)為系數q,將以上各級誤差實驗值表為R(N實驗)的倍數(^表乘方,*表相乘)
                 R = R(實驗) + R(N實驗) + qR(N實驗) +q^2 *R(N實驗) +……
                     + q^(N-2)*R(N實驗) + q^(N-1)*R(N實驗) +q^N *R(N實驗)
       第2項以后把公因子R(N實驗)提出,成為首項為1,比值為q的N+1項的等比級數,
                 R = R(實驗) + R(N實驗) [ 1+ q + q^2 +……
                       + q^(N-2) + q^(N-1) +q^N ]                                   (6.10)
       等比級數求和,略去q的高階項q^(N+1)。         
       結果為
                  R = R(實驗) + R(N實驗)/(1-q)                                      (6.11)

3.2 計量標準溯源誤差方程
       對N等計量標準(包括已納入計量系列的測量儀器),(6.10)式改寫為:
                R(N)= R(N實驗) [ 1+ q + q^2 +……+ q^(N-2) + q^(N-1) +q^N ]      
       解得
                R(N) = R(N實驗)/(1-q)                                                      (6.12)
       (6.11)式與(6.12)式是溯源誤差方程。
-
4 誤差方程的意義

4.1 經典計量學的作法   
       計量講究溯源性。誤差方程是關于溯源性的計算。
       計量單位的值,古代各國家、各地區不同。近代世界大發展、大交流,于是有了國際單位制。國際單位制,采用十進制,單位體系簡約、科學,現代為世界各國普遍采用。我國采用國際單位制。
       計量單位的定義由國際計量大會決定。
       復現單位量值的設施稱基準。我國的國家基準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基準校準一等標準,一等標準校準二等標準,依次類推,由N等標準校準或檢定測量儀器,這就是計量的量值傳遞系統,由上而下的量值流程稱量值傳遞;而測量儀器每年要向上級計量部門送檢,用N等計量標準確定儀器是否合格(是否符合誤差范圍指標),N等計量標準每年要用N-1等計量標準檢定,依此類推直至基準。這個由下到上的尋求量值準確性的過程稱為計量的溯源性。同一種量的測量儀器全國千千萬,但量值的準確性歸根結底都來自基準。   
       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由N級標準來判斷,N級計量標準又由上級計量標準來確定,這是可行的,也是正確的方法。但由此產生的誤差(即誤差的誤差)是多少,這個問題可由誤差方程處理。學問簡單,卻沒人仔細推導。筆者給出簡明的誤差方程,證明經典作法是正確的。
4.2 誤差方程計算
       1 公式因子計算
                      q          1/3        1/4        1/5         1/6         1/8         1/10
                  1/(1-q)      1.50      1.33       1.25       1.20       1.14       1.11
       2 誤差范圍實驗值該擴大的百分比(K=1/q,是下一級對上一級誤差范圍之比)
                      q          1/3        1/4         1/5         1/6         1/8         1/10
                      K           3             4          5             6           8            10
             擴大百分比     50%       33%      25%       20%       14%        11%
       3 誤差范圍實驗值代替誤差范圍產生的相對偏差
                  [R(實驗) – R] / R =R(實驗) / R–1 = - q  

4.3 誤差方程的意義
       推導中每步都用真值,但結果中不包含真值,實現了用標準值對真值的代換。   
       誤差方程完成的是上級標準值的功效到真值功效的過渡。
       誤差方程實現了從誤差實驗值到誤差(即真誤差)的計算。
       指出:目前我國某些計量領域中,q取1/3,偏大;應取1/4。隨著技術的發展,q會更小。
       有了誤差方程,可以解除對誤差理論的疑慮了。
       誤差方程出世了,誤差范圍(真誤差的范圍)可以計算了;所謂“真值未知,誤差不可求”的佯謬破解了。
-


3#
hblgs2004 發表于 2015-10-12 16:35:02 | 只看該作者
傳遞:國家基準--國家標準-單位最高標準--工作計量器具
溯源:工作計量器具-單位最高標準-國家標準-國家基準
儀器數量少時可以不用單位最高標準
4#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5-10-12 18:32:57 | 只看該作者
3樓說的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基本上是正確的,現略加補充:
  傳遞:國家基準--→國家標準-→單位最高標準--→單位工作標準-→工作計量器具
  溯源:測量結果(被測參數)-→工作計量器具-→單位工作標準-→單位最高標準-國家標準-→國家基準
  共同點是都為量值溯源的一種方式,但起點和終點不一樣,方向也不一樣。傳動系統的落腳點是工作計量器具,計量器具與國家基準計量單位完全相同,一個最高計量標準有一個量值傳遞系統。溯源系統的起點是被測參數,是測量結果,測量結果的計量單位不一定與國家基準計量單位相同,無論建標與否,一個被測參數就應該有一個量值溯源系統。
5#
 樓主| raowenjun 發表于 2015-10-13 09:40:09 | 只看該作者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5-10-12 18:32
3樓說的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基本上是正確的,現略加補充:
  傳遞:國家基準--→國家標準-→單位最高標準- ...

謝了,剛管計量,很多東西不懂。
6#
 樓主| raowenjun 發表于 2015-10-13 09:52:14 | 只看該作者
史錦順 發表于 2015-10-12 16:32
-
       計量單位的定義由國際計量大會決定。
       復現單位量值的設施稱基準。我國的國家基準在中國計 ...

非常感謝,長知識。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23 18: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窝窝影院午夜看片| 波多野结衣女同| 大ji巴cao死你高h男男gg| 免费能直接在线观看黄的视频|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又爽又黄| 成人免费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向日葵app在线观看下载视频免费 向日葵app在线观看免费下载视频 |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蜜桃| 风间由美100部合集| 日本无遮挡边做边爱边摸|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成年女人18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 四虎影视永久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 狠狠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在线播放无码后入内射少妇|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色婷婷丁香六月|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三级a级按摩| 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高清| 与子乱刺激对白在线播放| 男人进去女人爽免费视频国产| 在线观看免费亚洲| 亚洲免费中文字幕| 麻豆69堂免费视频| 成人看免费一级毛片| 免费看男阳茎进女阳道动态图| 99热国产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 男人j桶进女人p无遮挡在线观看 | 露脸国语对白视频| 性xxxxfeixxxxx欧美|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33333在线亚洲| 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