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對地觀測與導航技術創新團隊長期聚焦學科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取得了一批國際領先的成果:將資源三號測圖衛星精度提高到10米以內,北斗定軌精度提高到2~3厘米,雷達遙感地表形變監測精度提高到毫米級;研制了支撐天地圖的虛擬地球系統;率先提出了4S(GNSS、GIS、RS、INS)集成理論,填補了移動測量領域的空白。該團隊曾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1項,以及“全球領袖獎”。
2015011403.jpg (21.17 KB, 下載次數: 126)
下載附件
2015-1-14 09:41 上傳
立得空間移動測量實驗室
9日 下午,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記者實地拍攝了“武漢大學對地觀測與導航技術創新團隊”位于武漢華中科技園的創新基地——立得空間移動測量實驗室。該實驗室是中 國目前最先進、代表國內移動測繪技術水平的移動測量科研與工程中心。此次首次向媒體開放。實驗室具備高精度北向基準和多個毫米級精度的室內檢定控制點,能 夠完成相機系統和激光系統的室內一體化標校,定位定姿測向系統(慣性測量單元(IMU)、GNSS及加速度計)的標定和測試,滿足了定位定姿測向系統、移動測量系統科學化、產品化、正規化的發展需求。 記者了解到,作為中國最早打破國外慣性導航技術封鎖,突破國內慣導與衛星導航組合解算技術瓶頸、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移動測量技術領軍企業,立得空間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在2007、2012年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立得空間移動測量技術實驗室從2011年開始籌建,至2013年12月建設完成并開始投入使用。未來實驗室將在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等前沿測繪技術的研究與生產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將資源三號測圖衛星精度提高到10米以內”是武漢大學對地觀測與導航技術團隊重要科研成就之一,2012年,中國第一顆自主民用高分辨率立體測繪衛星——資源三號成功發射升空并投入使用,其間立得空間與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及武漢大學對地觀測與導航技術團隊合作,實現了從資源衛星中心發送資源三號數據的快速處理,極大提高了海量影像數據的處理效率,并解決了資源三號衛星影像定軌和定姿技術中的技術難題。立得空間首席科學家李德仁院士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衛星在走,過境就十幾分鐘,大量數據往下傳,一面傳一面自動處理,1分鐘送到網上去,就是快。” 此外,央視還實地拍攝了立得空間最新研發的全景激光移動測量車——“閃電俠”在道路上采集作業的實況。這款最新移動測量車集成了全景工業相機、激光掃描儀、定位定姿系統等先進設備,采用一體化設計,可實現在快速行駛過程中采集地理信息、公共信息和城市實景影像,并同步拼接成360°全景影像,可將整個城市的實景影像以實景三維地圖的真實形態在互聯網上呈現出來。
2015011404.jpg (18.83 KB, 下載次數: 123)
下載附件
2015-1-14 09:41 上傳
空間最新移動測量車
據悉,2014年立得空間在移動測量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方面取得豐碩成果,推出了包括移動測量車、航空傾斜攝影系統、單兵背負式采集設備、GNSS/慣導組合導航系統等應用于陸海空三棲領域的多款移動測量新品。
2015011405.jpg (10.32 KB, 下載次數: 137)
下載附件
2015-1-14 09:41 上傳
空間自主研發的光電吊艙
在武漢大學對地觀測與導航技術創新團隊的引領下,武漢大學和立得空間緊密結合,以技術催生產業,產業推動技術,勇于創新,不斷進取為宗旨,努力獲取更豐碩的科技果實,以服務社會,造福百姓為理念,為實現美麗“中國夢”和創建智慧城市做出更大的奉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