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務來源及計劃要求 根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所下達的“2012年國家計量技術規程制定、修訂計劃”,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和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負責制定《數字音頻源校準規范》。 二、項目意義 隨著音頻播放終端產品的日益豐富,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消費者對產品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促使企業對于音頻性能測試的需求不斷增加,數字音頻源的使用也隨之普遍。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數字音頻源的校準規范,及早制定數字音頻源的校準規范,對使用中的數字音頻源開展校準工作,對于保證數字音頻源的標準性和一致性,提高音頻播放產品的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主要技術內容的說明 本規范制定的主要技術依據是: JJF 1001 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 JJF 1034 聲學計量名詞術語及定義 JJF 1059 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 JJG 607-2003 聲頻信號發生器檢定規程 JJG 994-2004 數字音頻信號發生器檢定規程 GB 3102.7-1993 聲學的量和單位。 本規范是按照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所要求的內容與格式來編寫。 數字音頻源是一組以數字形式進行存儲的標準正弦波單音信號,是采用數字信號發生器或者數字信號合成軟件生成的雙聲道、特定采樣頻率的信號,包含不同周期和幅值,但基本功能和用途相同,用于測試帶音頻編解碼器的音頻播放設備電聲性能,因此就比較容易確定數字音頻源的計量特性及其指標。 本規范規定的校準項目與計量特性一致,適用于頻率范圍20Hz~20kHz,1kHz標稱電平范圍0dB~-80dB
,格式為wav、wma、mp3和ogg的數字音頻源的校準,其他格式數字音頻源的校準可參考本規范,保證了測量結果量值表達一致。 四、驗證試驗的情況和結果 按照本規范指定的校準方法,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和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對規范所規定的7個校準項目全部進行了實驗驗證。 驗證過程總共包含四步: 1)音頻解碼器硬件對校準結果的影響; 2)音頻解碼軟件對校準結果的影響; 3)不同廠家的數字音頻源的比較; 4)重復性驗證。 根據上述四步的實驗驗證,最終編寫了《數字音頻源校準規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