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兩級政府主辦的“2013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內蒙古自治區暨呼和浩特市啟動儀式”在呼和浩特市政府1號會議廳啟動。今年食品安全宣傳周的時間為6月17~27日,主題是“社會共治·同心攜手維護食品安全”。 我不知道國家今年設立食品安全宣傳周的目的是什么,但我知道全國食品安全形勢非常嚴峻。要不,國家為啥要修改《食品安全法》?為啥要重典整治食品安全?今年食品安全宣傳周的主題是“社會共治·同心攜手維護食品安全”,那么,食品安全如何才能達到“社會共治”? 首先,食品生產企業和從業人員身上要流淌道德血液,不要見錢眼開、見利忘義。食品企業是良心企業,做事必須講良心、講道德、講法律;食品領域從業人員服務的對象是人,人的生命至高無上,不能肆意蔑視、踐踏和蹂躪。食品生產企業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這道屏障必須筑牢;食品從業人員是食品安全的“檢驗員”,必須向群眾輸送安全的食品。 其次,食品監管部門必須肩負起監管責任,不能總是跑在媒體的后面。監管的目的是為了預防食品安全事故發生,所以應該全過程、多渠道、多形式監管,多一些“馬前卒”,少一些“馬后炮”;多一些依法執法,少一些“釣魚執法”;多一些“鐵腕治亂”,少一些“人情勾兌”。 最后,廣大群眾要有安全消費意識,不要被商家的花言巧語蒙住了雙眼。一方面,要自覺抵制假冒偽劣食品;另一方面,還要堅決同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只有讓無視生命的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者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我們的餐桌安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食品安全,牽動人心。只有營造全社會“人人關心食品安全、人人參與食品安全、人人享受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才能達到“社會共治”的效果,我們才不會隨時隨地發出質疑聲:我們吃的東西安全嗎?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