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決定,自2013年5月至9月底,利用五個月時間集中開展打擊保健食品非法生產、非法經營、非法添加、非法宣傳專項行動,對保健食品市場進行整治、懲處、規范,以促進保健食品生產經營秩序的進一步好轉。 報道說,目前我國保健食品市場亂象頻出,其原因在于標準缺失,發展粗放,管理不到位。上述三點可歸為一點,即“管理不到位”所致。有些地方不是“管理不到位”,而是“管理缺位”,撒手不管,放任自流。 所謂保健食品,是指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允許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而今充斥市場的保健食品,不僅能強身健體,而且能防病治病,甚至可以防治百病。其實,這些大都是名不副實的假冒偽劣東西,既強不了身,更防治不了病,其目的無非在于哄人騙錢。去年冬,南京市中心一會堂舉辦養生講座,聽眾趨之若鶩,場場爆滿,當場兜售一種降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延年益壽、減肥瘦身的“神奇丸”保健食品。我的一個老鄉受雇其中做推銷員,他向我泄露天機:“哪里是什么靈丹妙藥,全是面粉、白糖拌的。”為此,我向有關部門舉報了數次,一直無人過問,騙人講座照開,坑人的保健食品照賣。如此放任自流,就難怪保健食品“四非”活動愈演愈烈了。 看來,打擊“四非”保健食品專項行動,絕非易事,堪稱啃“硬骨頭”。要啃“硬骨頭”,就要下狠心,用狠勁,有非啃爛不罷休的精神。干打雷不下雨的吆喝不行,必須動真格的,來一場“雷電交加的暴風驟雨”。這光靠食品藥品監督部門單兵獨進恐難奏效,需要協調政府各相關部門統一動作,聯手出擊。一是堵死非法宣傳渠道,扎口管理,沒有食品藥品監督部門核準,一切保健食品的宣傳廣告不準刊發,一切保健食品的宣傳講座講堂不準開設;二是對商家現存的保健食品進行全面清查,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一律封存、下架、責令企業召回并監督銷毀;三是對違規生產保健食品的企業,一律關停;四是對參與保健食品“四非”活動的單位及個人,一律實行重罰,讓他們身敗名劣。只有這樣,才能營造對非法保健食品不敢生產、不敢銷售、不敢宣傳的威懾氛圍,確保保健食品市場規范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