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為國產奶粉聲譽“唱多”的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昨天再次打壓洋奶粉。協會秘書長劉美菊表示,正規渠道進口的奶粉,質量也是依據中國標準的,如不符合標準,就被認定為不合格產品。 按照劉美菊的解釋,日本的嬰幼兒奶粉中不會添加碘,有可能不適合中國人的體質。言下之意,從日本進口的奶粉因為沒有添加碘,可能就被認定為不合格產品。但事實上,全球嬰幼兒奶粉的營養指標基本一致,可以添加的營養元素也是經過大量的臨床證據和科學論證的,各個國家在不違背通用標準的情況下,在配方上會做出適當調整。由此就認定進口奶粉為不合格產品,略顯武斷。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國內奶粉標準大為提高,據稱新修訂的我國嬰幼兒乳粉第四代標準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標準之一”。我們也不能否認,一些消費者對洋奶粉存在一種盲目迷信。其實洋奶粉有的也存在質量問題,而且不少洋奶粉其實是“假洋鬼子”。但即便如此,武斷地說國產奶粉完勝進口奶粉,用諸如不合標準來打壓進口奶粉,恐怕不能服眾。我們所看到的現實是,消費者依然選擇價格昂貴的洋奶粉。 國產奶聲譽需要重塑,但不能僅靠行業協會不停吆喝,也不是紙面上的嚴格標準,而要通過獨立、透明、公正的監管,提升企業的產品質量,從而逐漸打消公眾顧慮。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