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31# 好人多助
按管理原則“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分級管理”就行了,不同部門或區塊可以分開管理, ...好人多助 發表于 2012-10-8 16:56 ![]()
領導、分工、負責、管理,這些都是計量部門的事兒,器具的使用單位是不會去做“合格率”指標的統計和分析工作的,用戶的職責就是正確使用計量器具、按期送檢,以及對使用失準器具進行測量過的數據的有效性進行評估與確認。因為規定了所謂合格率不能低于95%,所以我們只能對一定時段內到期的(如一個月之內),且檢定周期相同的(如檢定周期都為6個月)計量器具(并非只對一類器具)進行統計。為何要這么做呢?因為檢定周期為6個月的器具,每個月都有到期的,要統計所有周期為6個月的器具一個周期的合格率,至少得半年時間。要統計兩個周期的合格率指標,那就得花一年的時間。即使連續兩個周期的合格率低于95%,又如何確定哪一件器具該縮短周期呢?如果要統計9個月的、12個月的,那時間就更長。當然還可以縮小統計范圍(如:按部門統計或按使用場合統計)。但限制條件越多,則參與統計的樣本數就越少,失去了統計的意義,所得到的結果不具有代表性。 個人認為,調整周期是針對單件器具而言的,它受到器具的使用頻度、環境條件、新舊程度,以及使用人員的操作維護等因素的影響。而“合格率”這一統計指標,只能反映一定范圍、一定時段或一定條件下的現場在用器具的完好情況,并不針對某件器具。因此不便作為調整周期的依據,它只是以上紅字部分原因在這一指標中的客觀綜合反映,以便計量管理部門針對這些情況深入現場考察驗證,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縮短周期只不過是其中的一項措施),以提高“計量器具一次受檢合格率”這一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