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的幾大不公平
華陽楊 昨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回答網友提問時表示,相應推遲退休年齡已是一種必然趨勢,將適時提出彈性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的政策建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這則關于“延長退休時間以及領取退休金”的言論,立刻引起了社會熱議。人民網的一份調查顯示,有七成以上的網友表示反對“延長退休時間”;有13%的網友表示支持,另外還有12%的網友表示中立。他們認為,是否延長應該采取自愿的原則。(中國廣播網 6月7日) 對“延遲退休”,反對者居多,為什么? 這是很好算的一筆賬:以中國人平均壽命為73歲來計算(去年公布的數據),若退休年齡延遲至65歲,人均只享受了8年的養老金。那些一線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由于勞動強度大、健康消耗大等原因,平均壽命還達不到73歲——也就是說,若延遲退休年齡至65歲,他們可能連8年的養老金都享受不到,而他們此前可能繳納了許多年的社保,這公平么? “延遲退休”首要的理由是和國際接軌,持這種理由的人往往就拿歐美等國家的退休年齡說事;和國際接軌沒錯,可“和國際接軌”不能只和歐美等國的退休年齡接軌——我們的就業率和他們接軌了么?現在年富力強、剛畢業的大學生都存在就業難的問題,精力、體力不濟年輕人的60多歲的人又怎么就業? 況且,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在職人員不但享受的工資福利高,而且享受的帶薪休假的時間長——以在職時的總工作日來計算,中國人60歲之前的總工作日可能并不低于發達國家的人60時多歲退休的總工作日。 在工資福利、就業機會、人均壽命等普遍不及發達國家的情況下,退休年齡和那些國家的接軌,這不公平。 此外,“延遲退休”還會加重公眾的納稅負擔。“延遲退休”肯定了包括公務員——公務員“延遲退休”,將使公務隊伍更加龐大,由此帶來行政成本的增加最終還是由納稅人承擔。在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央紀委原副書記劉錫榮就指出:“一些鄉鎮好幾百個干部,小汽車停了好幾排,一些地方政府秘書長有十幾個,每個秘書長都要給房子,配汽車,這些支出最終都是老百姓買單。老百姓再勤勞,也養不起這么多官啊!” 若公務員“延遲退休”, 劉錫榮說的情況將還會加劇。 那些贊成甚至要求“延遲退休”的,多是那些所謂要“發揮余熱”的人——這些要“發揮余熱”的往往是福利好,或者是有“隱性收入”的單位或部門的公職人員。 “延遲退休”損害普通民眾利益,而使某些“有油水”的公職人員受惠——損不足而補有余,這不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