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體爐校準數字溫度計的初步探討
胡靖 生瑩 張哲
一、引言 恒溫油槽作為檢測、校準數字溫度計的恒溫設備,因其使用的傳熱介質是甲基硅油,隨著槽溫的不斷升高會產生大量油煙,所以必須安裝大功率的抽排油煙裝置。同時油槽升、降溫的速度比較慢,用時比較長,會消耗和浪費很多能源,并且長期工作在甲基硅油升溫產生的油煙下,對實驗人員的身體也會有相當的損害。
為了解決或改善這些問題,從節能減排、綠色環保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出發,選用干體爐和標準恒溫油槽分別在固定的溫度區域,對分辨力不高于0.1℃的數字溫度計開展校準。通過結果比較得出能否用干體爐替代恒溫油槽的結論。
二、實驗內容 1.被測儀器的選用
為了便于分析測量結果,選用6臺(編號為1#~6#)穩定性較好、分辨力為0.01℃的數字溫度計。
2.標準器及配套設備
實驗所使用的標準器的配套設備不同,因此使用兩套測量系統進行比較,如表1所示。
![]()
<CTSM> 表1 標準器及配套設備</CTSM>
3.恒溫設備技術指標
表2列出了100℃~300℃溫度范圍恒溫設備的技術指標。
![]()
<CTSM> 表2 比較用恒溫設備技術指標
注:實驗選用的所有標準設備及其配套設備全部經過定期的檢定或校準。</CTSM>
4.測量溫度點的選擇
選擇較為常用的溫度點100℃、200℃、300℃。
5.實驗過程
實驗采用比較法進行校準,將標準器及數字溫度計分別插入兩套不同的恒溫設備中,并保持標準及被測儀器插入深度一致。傳感器插入恒溫油槽深度不低于250mm,依次記錄標準器和被測儀器的示值。用同樣的方法在干體爐中校準,傳感器插入深度不低于200mm。由于干體爐均溫塊的測溫孔直徑大于溫度傳感器的外徑,導致溫場不穩定,需要用保溫材料覆蓋在均熱塊表面,隔斷測溫孔內外空氣接觸。
依次記錄標準和被測儀器的示值,分別對6支數字溫度計記錄8次實驗數據,并計算其校準結果的平均值,從而計算出兩套測量系統的差值。
差值=A-B(A、B分別為測量系統1和測量系統2的校準結果示值)。每支溫度計的測量結果如表3~表5所示。
![]()
<CTSM> 表3 數字溫度計在100℃時的測量結果</CTSM>
![]()
<CTSM> 表4 數字溫度計在200℃時的測量結果</CTSM>
![]()
<CTSM> 表5 數字溫度計在300℃時的測量結果</CTSM>
三、實驗結論 實驗結果顯示:在100℃~300℃范圍內,使用兩套測量系統,測量結果基本吻合,最大差值為0.03℃。
對于分辨力為0.1℃的數字溫度計,對其最小位數產生變化所需的溫度影響為≥0.05℃。實驗證明,干體爐完全可以替代恒溫油槽作為配套設備,對顯示分辨力不高于0.1℃的數字溫度計開展檢測或校準。
使用干體爐進行檢測或校準有利于溫度計量工作的順利開展。干體爐具有升降溫速度快的特點,用于檢測或校準不僅能夠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節約工作時間,還能有效地節約能源、減少排放,更加符合現在全世界都在呼吁和提倡的低碳、綠色的環保理念。
作者單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