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朝圣之旅
——中國計量院、國防三零四所調研側記
北京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每一次去北京都會有一種全新的感受。然而這一次的心情格外不同,這一次我要去的地方是每一個中國計量人心目中的圣地,中國計量院和國防三零四所。就如同耶城之于基督徒,麥加之于穆斯林一樣,我去的這兩個地方足夠我們計量人高山仰止,頂禮膜拜。 三零四所是軍工系統的一級計量站,也是所有軍工計量站的考核單位,相當于國防系統的最高計量機構。坐了兩個小時的車輾轉來到溫泉鎮,填好入門證,接受哨兵的全面檢查后,我戰戰兢兢的走進大門。一進去就是考核辦,這是所有國防系統計量站的夢魘和災難,手握生殺予奪的大權。路中間有一塊50周年的標志很引人注目,更讓我振奮的是下面的標語:“鑄尺量天”,這是何等的氣魄,何等的自信?
clip_image002.jpg (27 KB, 下載次數: 138)
下載附件
2011-9-2 16:13 上傳
大約有十幾棟灰色的樓房靜靜的掩臥在綠樹和草叢中,院落內幾乎看不見行人,格外的安靜。我要去的力學樓就是這其中的一間,綠綠的爬墻虎也不知道瘋長了多少年,遮住了樓房的本來面目,靜謐之中沉默地顯示著她的底蘊。
003.jpg (33.77 KB, 下載次數: 148)
下載附件
2011-9-2 16:21 上傳
然而一走進力學實驗室的大廳,我再一次被震撼了,一行剛健有力的大字:“科技要發展、計量須先行”,落款竟然是我們的開國功勛,十大元帥之一的聶榮臻聶帥。真沒想到,計量這個看似冷僻的行業盡然受到老人如此的重視。后來在交流中我獲知, 1983年聶帥專門給國防計量工作會議寫了一封賀信,信中提到:“建國后,我們早在五、六十年代,即向現代化進軍時起,就著手籌建了組織,開展了計量工作。雖然當時有人嫌麻煩,不愿管這件事,但我們還是堅持要抓好管好。因為,科技要發展,計量須先行。這個道理,我們祖先在兩三千年前就已懂得,所謂“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這是孟夫子的話。那時已講究計量標準了。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可以說,沒有計量,寸步難行。計量是現代化建設中一項必不可少的技術基礎。”聽完這番介紹,我心中五味雜陳,說句實在話,行業內很多人都認為我們從事的是沒有發展,沒有前景的行業。老帥在84歲高齡時,在將近三十年前說的這番話,足以值得每一個計量人自豪,值得每一個計量人深思。
004.jpg (15.62 KB, 下載次數: 137)
下載附件
2011-9-2 16:22 上傳
在三零四所我與力學和熱工流量的專家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因涉及到技術細節,在此不一一贅述。除了我們合作框架內的內容,在參觀實驗室時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也是他們口中出現頻次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是我們自行研制開發的xxxx設備,具備國內xxx水平,填補了xxx空白”。幾乎千篇一律的話,幕后展示的是他們作為全國測量設備研發最成功的單位的底氣和驕傲,除了日常的計量校準,他們的觸角早已延伸到全新的領域。幾乎每一項基標準都有他們自己的研發人員的身影,他們每一個計量人員眼神中都充滿了自信和樂觀。 在三零四所短短一天的參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帥的那句話至今還浮現眼前,“科技要發展、計量需先行。”我們完全沒有理由去看輕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而三零四所強大的科研能力也讓我嘆服,他們完全不必擔心人員因為工作枯燥,看不到發展前景而流失。套用一下老帥的話:“計量要發展、科技也要先行”。只有讓我們的計量人員在從事基礎工作的同時學習、應用最新的科技,創造更多的成果,才能讓他們有更廣泛的發展空間。而我們奇瑞公司絕對具備這個大環境,只看我們自己如何去努力了。
clip_image005.jpg (26.97 KB, 下載次數: 148)
下載附件
2011-9-2 16:24 上傳
相對于三零四所,中國計量院少了幾分神秘,多了幾份厚重。看到中國計量院的大牌子,我內心止不住的激動,盡管已經三十六歲了,從事計量行業也有十幾年了,還是忍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就如同上學那會到清華園一樣。人家這里是咱們全中國最高的計量技術機構,隨便出去一個人員到地方都是專家,隨便哪個室都能主編國家的標準。激動了怎么辦?先留個影吧,也算是證明某人到此一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