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堪稱臺灣30年最嚴重食品摻毒事件的“黑心起云劑”DEH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乙基)酯)風波已引起全球公眾的極大關注,其嚴峻形勢愈演愈烈,已釀成一次重大食品安全危機。截至本月29日,全臺可能受污染的產品已超過500項。另據《聯合晚報》報道,由于問題產品、原料曾經被運往香港、美國、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臺灣衛生署自24日起,固定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臺灣食品遭塑化劑污染事件的最新進度。據悉,臺灣衛生署已設定5月31日為終止“黑心起云劑”的“大限”,屆時使用起云劑的運動飲料、果汁、茶飲等5大類食品,都須提供檢驗安全證明,否則將一律下架回收,違者將受重罰。之前,臺灣已將其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不得添加在食品里。事件發生后,有立委提議,將塑化劑列為第二類毒性化學物質。 在這場危機當中,最引人注目的字眼莫過于“起云劑”、“塑化劑”DEHP,雖然這段日子人們已經漸漸熟悉了這些名詞,但對它們在食品生產中的用途及對人類健康的危害知之甚少。為了進一步了解此次食品安全危機的“罪魁禍首”,使人們對“起云劑”、“塑化劑”DEHP有更深刻的認識,筆者走訪了國內在食品檢測領域聲名卓著的第三方檢測機構PONY譜尼測試,PONY的專家對筆者的問題從專業的角度給予了細致的解答: PONY譜尼測試的專家指出,起云劑(又名渾濁劑、乳濁劑、增濁劑)即人們常說的乳化穩定劑,是復方食品添加物,多由阿拉伯膠、乳化劑、植物油及多種食品添加物混合而成,主要應用于果汁、果醬、飲料和奶類制品中。而塑化劑DEHP則是一種有毒的化工業用塑料軟化劑,屬無色、無味液體,添加后可讓微粒分子更均勻散布,因此能增加延展性、彈性及柔軟度,常作為沙發、汽車座椅、橡膠管、化妝品及玩具的原料,臺灣法令明確公告食品中不得添加。但因起云劑配方中的棕櫚油價格昂貴,售價為塑化劑的五倍,某些生產企業遂以便宜卻有毒性的塑化劑取代,加入作為“起云劑”。本次塑化劑事件,即是不良企業將塑化劑的一種DEHP當作起云劑的配方。專家進一步指出,塑化劑DEHP用于食品,其毒性比三聚氰胺毒有過之而無不及。人體攝入DEHP后會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30年來臺灣許多飲料食品中的起云劑配方里,都人為加入了塑化劑,這可能是導致臺灣生育率低、不孕癥增加等的直接原因。此次“黑心起云劑”事件又一次敲響了食品安全的警鐘,如果不對食品中的添加劑密切把關,受損的是企業形象和國家利益,危害的是人類健康。由此,PONY譜尼測試的專家建議相關生產企業,保障產品質量是實現更好發展的前提與基礎。而有效地保障產品質量,就必須加強產品原料的進口管理,嚴把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并積極與第三方檢測機構聯系,進行產品質量的嚴格管控。做好細節,才能把握好整體,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