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3# binghuojx
話雖光面堂皇,但很直白,一語道破天機,實話實說:就是為抓錢。現如今有此想法的不在少數,造成這種后果應該是管理者的責任。這種做法在以前國家質檢總局的系統內的調查中就有過結論,越往下越把這塊當財政飯吃。沒聽說有人把計量行業比喻為一本萬利的暴利行業?收回的檢測費再投入發展的資金比例有多少?可能除了部分用于養人以及提高職工生活待遇,不少就被腐敗掉了。作為政府計量行政授權,為行政監督提供技術支撐,維護市場公平公正、維護社會各方利益的計量技術機構,為何要抓收入,不就是存在冗余有人要養嗎,自己掰起指頭數數,除了必要的管理人員,身邊真正辛苦在一線干計量技術的人有多少就知道了。打著保駕護航的幌子,實則一切為了向錢看,這種說法正是醫療衛生部門愿意看到的,也是給其拒檢提供口實。既然是用錢說話,那就應該拋去授權納入市場管理,遵循市場法則,按照經濟規律辦事,展開市場公平競爭。隨著體制改革的深入,我相信會有這么一天。國家新修改的強檢目錄中,強檢項目銳減,許多過去的屬計量器具的停辦制造許可證就是信號,校準市場全面開放是遲早的事。如仍按現在都自我感覺良好的做法,到時充其量一些計量檢測機構除了依靠授權獨占這塊,在管理、資金投入,服務意識上根本與民測公司沒有可比性。沒見到民測公司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到時如除去授權,可能要倒下一片。 事實上,因事關民生,政府對醫療衛生的重視不是現在才開始引起關注的,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務院《關于統一我國計量制度的命令》對醫療方面在有限的文字里就有簡單的表述;盡管政治掛帥的年代有所停頓,但85年以立法形式頒布的《計量法》仍把醫療衛生(第九條)列入了監管范圍。發展民生計量不僅僅是針對醫療一塊而言,重視醫療質量管理也不僅僅只有計量一家,衛生部門本身就有不少行文規定和限制標準。醫療機構也不是不知道運用質量的重要性,也不會成天盼望出現醫療事故糾紛,否則也賠不起。把醫療作為重點抓收入的想法與質檢總局前幾年就提出并開展的“關注民生、計量惠民”專項行動初衷有悖。這是政府的民心工程,是為加強規范管理,受惠于民。關注民生計量就是抓錢?就是質檢總局在大眾面前也不敢這樣解釋,別理解錯了。也別把不正常的現象看成正常,都去“趨之如騖”只會把好事情搞得更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