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體爐校準規范最早由歐洲認證聯合體EA(European co-operaiton for Accreditation)第二委員會根據“溫度一致性”專家組提供的草案修改形成,命名為EA-10/13,于1999年11月經EA全體大會通過實施。2007年7月EURAMET(European Association of Mational Metrology Linstitutes)歐洲國家計量協會對其進行了修改完善,并更名為EURAMET/cg-13/V.01。2008年11月,中國溫度計量技術委員會針對中國計量院負責起草的中國的《干體式溫度校準器校準規范》進行了審定,JJF1257-2010干體式溫度校準器校準方法,將在2010年09月10日實施。
這一規范的推出與實施,其目的是為了加強干體爐校準的可比性與一致性,為各個國家的計量校準機構提供校準的操作程序及不確定度評估的建議,它在中國的實施,一定會的干體爐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提供有力的法規保障。
EA-10/13具體內容包括:
- 概述
- 計量特性
- 校準條件
- 校準項目和方法
- 測量的不確定
- 結果報告
規范對適用對象做了明確的規定:
- 該標準適用于干體爐,為校準溫度計復現一個可控制的固體溫場。
- 干體爐由干體加熱塊、調節器和用來指示加熱塊溫度的傳感器組成。
- 部件可以組成一個緊湊的單元,或一個有明確設計的部件組成系統。
- 溫度范圍:-80℃~1300℃。
規范中的某些具體規定:
參考溫度計的外徑必須不大于6mm,插入深度至少是探頭外徑的15倍; -80℃~660℃參考溫度計與插入井底最大間隙不超過0.5mm; 660℃~1300℃參考溫度計與插入井的最大間隙不超過1.0mm; 軸向溫場均勻度:最底端至拉出40mm位置溫場區域的最大溫度偏差; 水平溫場均勻度:體現最大溫度偏差的兩個加熱井之間的溫度偏差。
EURAMET/cg-13/V.01 http://www.bkd208.com/thread-144410-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