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復 60# 精密測量 當然,同一受檢點有可能在2、3甚至4個不同截面被檢測到,也就會產生2、3甚至4個讀數,則這同一受檢點的2個甚至4個讀數兩兩之間的差,或全部讀數的最大與最小之差都必須滿足≤MPL/6,只要有一個重復測量點的讀數差≥MPL/6就必須“多此一舉”、“多此兩舉”,甚至“多此三舉”、“多此∞舉”進行重測,直至滿足≤MPL/6,才可確認測得值是被測表面的真實情況,也才可以進一步進行數據處理評定出被檢平板的平面度誤差。 我認為要重新測量,最簡捷的滿足≤MPL/6的方法就是“根據第一次檢定結果進行一次精調,使平板對角線兩個角點等高,再進行一次檢定”。我之所以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歷、所想毫無保留地講出來,正是基于“與人為善”,出于共同探討、共同學習、相互幫助之誠意。衷心希望各位也抱著“與人為善”態度參加討論,發表觀點,盡量避免使用不友好的用詞和用語。 當然如果有人基于重復測量變動量≥MPL/6情況下的錯誤數據執意評定出平板平面度誤差,從而給出自己的檢定結果,為了經濟效益或效率不愿意重測,我想,除了利益相關的企業或組織外,沒有誰會給予提示,更不會有人加以干預。本主題帖的核心無非是討論如何規范平板檢定現場和步驟,如何判斷是否必須重新檢定,如何避免將錯誤檢定結果發出。老兄認為22樓說的“老是出現問題”,其原因應該是更多方面的這是正確的,但無論原因多少,什么原因,一定會反映在Δ>MPL/6上。如果老兄認為并非如此,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判斷式或判斷指標,以供大家參考和討論,本人也愿洗耳恭聽。 |
本帖最后由 精密測量 于 2014-7-4 20:17 編輯 某人盡管十二萬分的不情愿,但也不得不承認其對規程誤讀的【測量結果的重合度誤差】實際上應該為【各截面測量點的重復測量變動量】,羞羞答答的態度大家就不要追究了,不得不承認也算是承認吧。 把【重復測量變動量】曲解為【測量截面交叉受檢點的兩次測量結果之差】仍然是錯誤的,重復測量點并不一定就是【兩次測量結果之差】,還有可能是三次。所以,做為【40余年平直度檢測和精密測試實踐和研究】的某人,沒那個水平也就罷了,要考慮錯誤解讀給論壇量友們帶來的危害,盡量不要做誤人不利己的錯誤解讀事情。 【22樓說的“老是出現問題”】,其原因應該是更多方面的,而不一定就是單純【各截面測量點的重復測量變動量≥MPL/6】所引起,某人不要太主觀了!分析問題應該實事求是。 “多此之舉”是指的【必須進行兩次以上的檢定,根據第一次檢定結果進行一次精調,使平板對角線兩個角點等高,再進行一次檢定即可】,以及【正確的檢定應該進行三次】的錯誤說法,某位盡管“多此之舉”,但大家并沒有“剝奪”其【從事平板檢定工作】的權利,某人是否也能夠與人為善呢? |
應該感謝56樓復制了平板平面度檢測時,通過各受檢點重復測量變動量判定檢測數據是否可用于進一步數據處理得出平面度誤差的判別式:Δ≤MPL/6。式中Δ為“各截面測量點的重復測量變動量”,即測量截面交叉受檢點的兩次測量結果之差,這也就是同一受檢點在不同截面的測得值的“重合度”;MPL的含義為了避免產生理解上的分歧,使用JJG117-2013的術語“平板工作面平面度允許限”簡稱“平面度允許限”,即表1的規定界限,我想大家應該共認吧。 6.3.4.4條明確規定,“數據處理時,應先判斷各截面測量點的重復測量變動量是否滿足公式(1)要求,……說明測量數據有效,再……計算平板工作面平面度;不滿足的應重新測量?!边@說明如果出現22樓說的“老是出現問題”,重復測量點的重合度Δ不滿足≤MPL/6時,測得值就是錯誤的,必須推翻而重新測量。檢定結果嚴重歪曲平板的實際狀態,對操作性如此強的必要措施,還認為是“多此之舉”,不進行重新測量,的確那就只好不要從事平板檢定工作了。 |
回帖之前,首先提醒某位:學習規程、使用規程多少細心一點,避免誤讀造成的誤人不利己! JJG117諸多版本規程中并沒有你提及的【平板檢定規程特別提出了對測量結果的重合度誤差≤MPE/6的驗證要求】,所以【測量結果的重合度誤差≤MPE/6】的要求,明顯就是隨意想象臆造出來的東西。大家共同來看一下規程: ![]() 規程中講的非常清楚,這個被某位稱謂【測量結果的重合度誤差≤MPE/6】的東西,實質上是:各截面測量點的重復測量變動量【≤MPE/6】,把“各截面測量點的重復測量變動量”誤讀為【測量結果的重合度誤差≤MPE/6】的要求,完全就是憑空想象出來的,某位實在缺乏細心、嚴謹!把這美化為什么【40余年的平直度檢測和精密測試實踐和研究】,讓大家笑話??! 某位所講【大致水平而并沒有真正調水平】的說辭,難道不清楚,對于一個非理想平面的被測平面,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真正調水平】的。這除了受儀器因素的影響,被測平面也不是一個【真正】的平面啊。如此來刻意最求一個根本不存在的【真正】,又有什么意義呢?至于其談及的【水平儀擺放方向偏離檢定方向線微小的差異就會造成不可忍受的誤差風險】,除了讓人感覺故弄玄虛外,完全給人一個看不懂的感覺,讓他人看不懂不能為彰顯其自己高水平吧?! 某位【建議他人干脆不要干這一行了】,話能這樣不負責任的亂講嗎?其自己【40余年的實踐和研究】,其實就是一個字“混”,有什么資格提此打擊他人、抬高自己的餿【建議】呢! 某人愿意【“多此一舉”、“多此兩舉”,甚至“多此三舉”、“多此∞舉”】也就罷了,別把【多此一舉】的話語強加在47樓頭上,大家可以去看一下,47樓完全沒有什么【多此一舉】的話語,某位何必瞎編亂造呢! |
學習學習,謝謝 |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4-7-3 20:13 編輯 回復 53# 精密測量 規范操作肯定是必要的,但在圖1中的平板找平中因為是中心一點的找平,對于整個被檢平板而言也只能是“大致水平”了。我在29樓說過,僅僅是大致水平而并沒有真正調水平,水平儀擺放方向偏離檢定方向線微小的差異就會造成不可忍受的誤差風險。 所以,只要是檢定過平板的人都知道使用水平儀檢定平板常常出現22樓說的“老是出現問題”,因此平板檢定規程特別提出了對測量結果的重合度誤差≤MPE/6的驗證要求。只有重合度滿足要求才可以使用該檢測數據進入下一步統一測量基準和使用評定基準評定平面度誤差。如果不滿足這個要求,檢定數據就必須廢除重新測量。因此這“多此之舉”不僅僅是我【40余年的平直度檢測和精密測試實踐和研究】,也是廣大平面度誤差檢測人員的共同經驗總結,所以被總結量化為“重合度誤差≤MPE/6”。 如果不滿足重合度≤MPE/6的要求,不僅僅是“多此一舉”、“多此兩舉”,甚至“多此三舉”、“多此∞舉”都有可能。當然如果檢測人員“多此三舉”都還不能達到“重合度誤差≤MPE/6”,那就只好建議他多多練練基本功或干脆不要干這一行了。計量工作本來就是個要較真的精細活和技術活,因此,我非常贊同47樓的意見,如果校準公司僅僅考慮效益,不愿意“多此一舉”,那就不撿出證就是了,或者簡單地比劃一下,走個過場,那樣估計有一天會更吃不上飯的。 |
樓主的方法的確是太規范了,我相信目前很多機構是做不到的,贊一個! |
【40余年的平直度檢測和精密測試實踐和研究】,就達到了這樣一個水平?大家不需努力學習提高了,每個人都不會有兩個40年的。 |
很多校準公司其實就是出證書公司 |
學習了,樓主的方法是比較規范,但對校準公司來說必須考慮效益,這樣方法檢下去一天檢不了幾塊,收入少吃飯就是個問題。 |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起就從事平直度檢測】,就這水平.....................? |
鑄鐵平板感覺用這個小工具劃不成,夾角很多都不是直角,邊也可能不直,上面都有油 |
規矩大版,問句題外話,不知您有沒有從事過平板的實際檢定工作? 另外想問問大家,都檢過多少塊平板,對自己的檢定數據和結果,能有幾分把握? |
回復 40# hangqifa 眾所周知,幾何學告訴我們“三點確定一個平面”,如果多于3個點,任意三點都可以構成平面,物體就可以處在三維空間中的不同平面上,從而不停晃動而不穩定。因此,無論1991、2005還是2013版的平板檢定規程都有平板支撐點的規定,它們不約而同地都規定了“應有三個主支承點,支承點位置符合最小變形原則,一般取在平板邊長的2/9處。尺寸大于l000mm x l000mm的平板應增加輔助支承點?!?br /> 上述三個版本的平板檢定規程中,只有1991版的規定寫得更為詳細,除了以上要求外,還有“輔助支點數應控制在最少的限度,輔助支撐面應低于主支撐面”的要求。 其實仔細品味一下1991版多出的要求,寫不寫確實也無關緊要。因為輔助支撐面若高于主支撐面也就取代了主支撐面的地位,不叫輔助支撐面了;1991版對輔助支撐點數量“應控制在最少的限度”的規定只是個原則性規定,并未量化,平板檢定員和使用人員認為支撐點數夠了,誰也無法說他違反規程要求,強求其增加或減少支撐點數量,所以從2005版平板檢定規程起,刪除了這部分文字也無可挑剔。 |
不好意思,問一下 我在以前一本什么手冊上看到 平板支撐,好像是說必須符合最小變形原則使用3點支撐,平板大于多少時可以增加輔助支撐,但輔助支撐必須低于主支撐點。 現在在檢定規程上沒有了啊~!??? |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3 03: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