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習中,謝謝老師分享。 |
計量論壇還是可以學到很多專業知識,同時也了解不同計量設備生產產家,有使用廣泛的,也有新型的更適合計量校準員使用的校驗儀。讓用戶更多選擇。 |
1、彈性元件壓力表原理、分類 2、彈性元件壓力表主要技術指標介紹 3、幾種主要標準器區別和選型指導 4、檢定方法具體介紹 5、數據如何記錄和處理 6、探討如何提升壓力表檢定效率 |
學習中,謝謝老師分享。 |
學習了,謝謝路云老師的講解 |
感覺就兩個字——奇葩。規程起草人連什么叫“回程誤差”都拎不清。 |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4-9-26 14:24 編輯 kasder 發表于 2024-9-26 10:08 不寫為什么要讀取?就算是要計算“輕敲位移”,那也得把原始觀測值記下來呀。 |
kasder 發表于 2024-9-26 10:06 我們來分解一下樓主截圖這段表述吧: 檢定時,從零點開始均勻緩慢地加壓至第一個檢定點(即標準器的示值),然后讀取被檢壓力表的示值(按分度值1/5估讀),接著用手指輕敲一下壓力表外殼,再讀取被檢壓力表的示值并進行記錄,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讀取并記錄進程(升壓)輕敲表殼前、后的示值?即先讀取輕敲前的示值,再讀取輕敲后的示值,并將兩個觀測值記錄。如果僅記錄輕敲后的示值,那要讀取輕敲前的示值干什么?再說實際使用時通常是不敲表殼(輕敲前)讀數的。 輕敲前、后被檢壓力表示值與標準器示值之差即為該檢定點的示值誤差; 這是不是說輕敲前與輕敲后的壓力表示值,分別與標準器示值之差均為該檢定點的示值誤差? 如此依次在所選取的檢定點進行檢定直至測量上限,切斷壓力源(或真空源),耐壓3min后,再依次逐點進行降壓檢定直至零位, 這是不是說按照前面所說的方法,逐點完成進程(升壓)示值檢定后,以同樣的方式開始回程(降壓)示值誤差的檢定? 有正負兩個壓力量程的膜盒(片)壓力表應該分別進行正負兩個壓力量程的示值誤差檢定。 這句話是說正負壓應分別作為兩個量程來檢定,而不是過零的連續操作過程。 這還看不出每個檢定點有輕敲前進程(升壓)、輕敲后進程(升壓)、輕敲前回程(降壓)、輕敲后回程(降壓)四個示值誤差嗎。 注:測量上限沒有回程。 |
路云 發表于 2024-9-24 20:49 感覺是有點奇怪,這個輕敲前后的我也搞不懂,按照原始記錄來看輕敲前的應該不寫吧 |
zhangjianzhong 發表于 2024-9-25 10:59 我好好看了規程還有后面的原始記錄,感覺規程意思是示值誤差是:壓力表升壓時輕敲壓力表后示值減去標準器示值。現在我的問題是,它沒有說降壓之后輕敲壓力表后示值減去標準器示值算不算在示值誤差里面。原始記錄也沒有詳寫這個。沒有寫進去的,是不是自己就不要強加了? |
路云 發表于 2024-9-25 13:46 對的,我也發現了這么個問題,規程內的標書和后附的原始記錄不是對應關系。我們自己按照規程內的表述重新設計的原始記錄 |
zhangjianzhong 發表于 2024-9-25 10:59 已經看過了,輕敲表殼前的被檢壓力表的示值,往后面的《原始記錄表》的什么地方填? |
把檢定規程的內容及其后面的原始記錄填寫內容好好看一下 |
JJG 52-2013《彈性元件式一般壓力表、壓力真空表和真空表檢定規程》的表述的確很奇葩,讓人無法理解。按照樓主截圖這段文字的表述,每一檢定點應該有四個誤差,即:進程(升壓)輕敲前示值誤差、進程(升壓)輕敲后示值誤差、回程(降壓)輕敲前示值誤差、回程(降壓)輕敲后示值誤差。但附錄A的《原始記錄表》只記錄輕敲表殼后的被檢壓力表的升壓、降壓示值。
這段表述就更加無語,連參量名稱(“回程誤差”)都是錯的。這哪里是“回程誤差”呀,這分明是“示值進回程差”嘛。 |
降壓與升壓的算法一樣。 |
看后面附表,回程也算的,計算進程誤差或回程誤差中的最大誤差。 |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20 02: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