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布時間: 2022-6-2 08:43
正文摘要:本帖最后由 bigbiglong 于 2022-6-2 08:48 編輯 新教材第三章加權算術平均值加了一個公式(第四版教材是沒有的),但是和第四章比對這一節的公式不一樣(此處四五兩版本一樣),請問大家 ... |
杰克 發表于 2022-8-16 13:12 老師!一直有點不明白? 比對時參考值如果是通過加權得到的,其不確定度除了合成(加權平均值標準不確定度)以外(B類)還應有A類分量吧,即加權平均值的實驗標準偏差(A類);即A類和B類再合成。教材中只體現了B類。不知道我的思路錯在哪里? 舉個不是加權的例子:一個100g砝碼,一個200g砝碼,組成300標準,他的不確定度只考慮重復性引入和標準器本身引入時,其合成不確定度應是A類(重復性)和B類(標準器引入的,即100g和200g砝碼引入不確定度合成)合成,這里就考慮了A類。我的問題是比對時為什么沒有考慮A類(加權平均值的實驗標準偏差)? 百忙之中,請老師指點迷津!!! |
看的好仔細,來學習了 |
hellowoosa 發表于 2022-6-2 10:21 親!我遇到和您同樣的問題,有好的答案嗎? |
參照 JJF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 來看吧。 |
門捷亮夫 發表于 2022-9-1 13:36 ok,這就明確了 |
keenlywang 發表于 2022-9-1 12:29 是的,權重求和再取倒數再開根號,權重就是每一個不確定度平方的倒數。 其實你換個角度看看第三章那個公式就知道它明顯寫錯了,如果按照第三章的公式,意味著每一次測量的不確定度越大,那么再平方再求和,也就是分母會越大,再倒數開根號,那么加權算數平均值的不確定度就越小,這種事情怎么可能發生呢,每一次的不確定度很大,最終的不確定度反而越小。 再反觀第五章列的公式,如果每一次測量的不確定度越大,那么最終結果就是越大,如果每次測量不確定度越小,那么最終結果也越小,成正相關,這才是符合常識的。 |
門捷亮夫 發表于 2022-6-2 15:19 我也想問這個問題,那么標準不確定度的計算是不是=權和分之一開跟? |
實驗標準偏差是A類評定。比對計算的是合成標準不確定度。就不是一個概念。 |
第三章新增的公式是錯的,第四章公式正確 |
這個公式第四版和第五版 |
還有加權平均值的實驗標準偏差 和 加權平均值的不確定度不應該是一個概念嗎,但公式計算結果很不相同,望大神解釋一下,謝謝 |
成成馨 發表于 2022-6-2 08:47 我覺得是寫錯了,就沒有這個公式 |
第三章的公式是錯誤的、 |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22 04: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