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儀器的名稱并非約定俗成,而是人們給它起的名字,起名字當然有起名字的規則。就具備自動跟蹤目標、實時建構、自動處理數據的自動測量設備而言,叫“激光自動跟蹤儀”和“激光跟蹤儀”都不違背測量設備命名的規則,而且叫“激光自動跟蹤儀”恐怕比叫“激光跟蹤儀”更貼切。只不過生產廠家已經起名“激光跟蹤儀”,在不至于誤會為另一種測量設備的情況下,人們也可以接受生產廠家起的名字。 好了,世界聞名的罵人磚家15樓的帖子無非是為了過足罵街的毒癮,提出儀器名字的問題違背了樓主的主題帖核心問題,也無非是轉移話題,干擾正常的討論。關于儀器名字的問題,本人回答到此為止,無論罵人磚家哭鬧著喊多少遍“玩失蹤”,本人也不再理睬,后面的版面就就留給罵人磚家繼續過他的罵街之癮吧。 |
既然曉得“激光跟蹤儀本身都設計為自動目標定位”,那六指劃拳、多此一舉的非要將儀器“激光跟蹤儀”“傻乎乎”的稱為“激光自動跟蹤儀”,豈不是脫褲子放屁顯示一下其嗜好“走光”的陰暗心理嗎?!七十三的人了,有這樣的怪癖,難怪被某國企冠以老不正經的“雅號”! 儀器的名稱是約定俗成的,是有一定之規的,不是橫豎嘴瞎講一氣的!為了一個儀器名稱,“不撞南墻不回頭的擰種”硬是“咬著屎橛子不松口”了若干年,只能是暴露其“擰種”的丑陋特質,只是沒人會被其忽悠、誤導到,所以“攪屎棍子”不得不被迫改口。既然“激光自動跟蹤儀”與“激光跟蹤儀”沒有原則性區別”,那“攪屎棍子”又何必放棄其若干年的“咬著屎橛子”而從眾“松口”呢???為老不尊之人繼續“咬著”不分香臭,豈不繼續展示其與眾不同的“擰種”德性,呵呵,那該有多“出類拔萃、獨樹一幟、風光獨特”啊! |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9-1-19 13:31 編輯 罵人磚家一天不罵街,一天不搗亂,就渾身難受。你要理他,他就會潑口大罵要你“滾”,你要不理他,他也會天天罵罵咧咧地怨你“玩失蹤”,總之,這種人一天不罵人就活不下去,沒人聽他滿口噴糞的惡臭罵語,他也會活不下去。但,罵街的惡習永遠會被人類所唾棄,同時,“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這個發展規律誰也改變不了。 現在的“激光跟蹤儀”本身都設計為“自動目標定位、實時建構”,不能自動跟蹤目標、實時建構、自動處理數據的“跟蹤儀”有產品嗎?有人要嗎?請問不學無術只會罵街的磚家,難道你使用跟蹤儀時都傻乎乎地親自來回跑“跟蹤”目標,自己拿著算盤計算嗎?儀器的名稱本就是人給它起的,只要不違背它的特色或用途,其他人都可以正確識別即可。“激光自動跟蹤儀”與“激光跟蹤儀”沒有原則性區別,人們不會只把“激光自動跟蹤儀”識別成自動的,而把“激光跟蹤儀”識別成人工跟蹤,人工建構,人工計算的儀器,把“激光跟蹤儀”叫“激光自動跟蹤儀”又有何不可? 15樓除了只會罵人外,確實在雞蛋里挑骨頭又長本事了,本人也就只好賞給他一個“點贊”吧! |
xqbljc 發表于 2019-1-11 14:56 哈哈, 猜測不是短暫的失聯,很有可能是永久性消失。 |
因為一個儀器名稱“激光自動跟蹤儀”的稱呼,“撞南墻的擰種”又失聯了,這不就是其自己的自我評價“不受待見”嗎!!! |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9-1-6 21:43 編輯 終于拋棄掉什么“激光自動跟蹤儀”的瞎講一氣,而改口為“激光跟蹤儀”了。呵呵,一個簡單的儀器名稱改邪歸正,竟然耗費了若干年,何謂自稱的“擰種”,由此也可見一斑了。 |
謝謝老師費心的解答,我終于有解決的方向了。 貼附溫度計這個方法太好了,簡單直觀實用,成本低。 |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激光跟蹤儀的“尺寸”是激光在空氣中的傳播距離,被測件的材質則往往是黑色金屬或其他金屬,“等溫”已經失去意義,需要的是應該將工件盡可能放置在接近20℃的環境下,使其達到環境的當前溫度,并使用激光跟蹤儀的溫度補償功能對測量結果自動補償。 |
悟語 發表于 2019-1-3 23:17 非常贊!搞計量工作就需要你這種精益求精、認真負責的“較真”精神。 這么大的被測件,溫度控制的確非常重要,但要在這么大的空間實現恒溫并非易事,的確需要財大氣粗。因此,一般企業這種工件的精加工都規定安排在比較接近于20℃且晝夜溫差較小的春秋季,工藝文件對平衡溫度的措施和等溫時間作出具體規定。關于“等溫”問題,這么大的工件需要較長的平衡溫度時間,有的企業干脆規定只能晚班上半夜加工,第二天白班檢驗人員將千分尺放在被測件上再等溫一兩個小時后檢測。有的企業還規定加工完的工件上使用“貼附溫度計”,每小時觀察一次,貼附溫度計在相鄰一小時的讀數無變化時,可以進行檢測。 你有一種“獨桿的”6米內徑尺,這種工件的測量就應該使用這個獨桿的6米內徑尺,避免使用多個接長桿連接的內徑尺。在使用前將獨桿6米內徑尺送計量室,要求按工件被測直徑的公稱尺寸進行校準,拿回測量現場與工件一起“等溫”一定的時間后,再實施測量。 你有激光跟蹤儀,也可以使用激光跟蹤儀測量。根據5樓提供的資料,10米內的測量誤差±0.05mm,因為內徑測量找到直徑方向(兩點法測量直徑)并不容易,任何上下左右的偏差都會影響被測內徑的真實性,采用三點法確定一個圓,也會放大激光跟蹤儀0.05mm的誤差,估計引入的擴展不確定度差不多也是0.07mm左右,用于測量控制限T=0.2mm的被測參數,應該說可以基本上滿足測量結果的可信性要求。 |
謝謝老師的答疑,在實際操作中,與工件等溫技術還不成熟,因為工件溫度變化慢,其表面溫度是環境溫度但核心溫度不可知,內徑尺只能與工件表面溫度等溫,我始終測量不準這個數值,我單位有激光跟蹤儀,其測量的數值與我們用內徑尺測量的有較大差異,我始終懷疑是環境溫度引起的,但改變環境太難了,我只是想將數據測量準確一些,才找到這個論壇,謝謝你們,讓我學習了好多東西。 6米內徑尺,我們有兩種,一種是獨桿的,一種是多尺節連接的,獨桿較好,肉眼觀測無撓度,兩種尺測量后相互也有誤差,在需要精確尺寸時,不知道如何是好了,也許是設計要求的精度太高了,我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還有沒有更精確,更準確,對環境要求低的量具了。 我們現在的技術,也是掩耳盜鈴的方法,就是在什么時間段精加工,就在什么時間段檢查,好像是合格品,但要是較真就不好說了。我只是想把這個事情認真做好,但對于我來說太難了,希望各位老師幫我出一些主意,謝謝了各位老師。 |
根據5樓提供的技術指標,激光跟蹤儀應該是可以的。被測參數控制限(公差帶寬度)T=0.2mm,假設激光跟蹤儀引入的不確定度0.05mm,外加其他因素引入的不確定度,合成后的擴展不確定度U=0.06mm,U/T=0.06/0.2<1/3,滿足三分之一原則。只不過激光跟蹤儀的價格不菲,需要投入較高的測量成本。如果使用三坐標測量機,也應該是可以的,但購買測量范圍≥6000mm的三坐標測量機,測量成本就更高了。關節臂測量機、邁卓諾光筆、工業級全站儀顯然都不能滿足測量要求。因此,比較經濟可行的測量方案可能還是要從已有的內徑千分尺上打主意。 建議想辦法消除內徑千分尺的示值誤差,方法是將內徑千分尺接長連接好后再對其零位校準,校準零位后用于被測件的測量。此時,千分尺測微頭的示值誤差最大值是0.004mm,千分尺接長后在測長機上校準時測長機的示值誤差是0.065mm,合成后的擴展不確定度約為U=0.066mm,U/T=0.066/0.2<1/3,基本上可以滿足被測內孔的測量可信性要求。注意事項是注意千分尺與被測件的溫度平衡,俗話說的充分“等溫”,以及千分尺在計量室到測量現場之間的搬運要輕拿輕放,不能碰撞和劇烈甩動。如果能夠自制一體式雪茄形(中間粗兩頭細)內徑千分尺,將會有效避免千分尺過長引起的彎曲變形以及接長桿連接產生的誤差。 |
激光跟蹤儀吧,以前某重型機械廠里用過,溫度影響一定要考慮,一般軟件里有修正值 |
6米內徑千分尺的示值允差按JJG22-2014規定已達0.09mm,即便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引入的擴展不確定度U也已大于0.09mm。按三分之一原則:3×0.09mm=0.27mm,可用于被測參數的公差帶寬度不小于0.27mm的測量過程。因此,一般來說被測件公差帶寬度0.30mm以上時,使用該內徑千分尺測量不會有問題,測量0.2mm公差的工件肯定是不行的。 |
水平使用是不行的,可以豎直測量 |
如果在設備在符合你要求的情況下,還需要看 使用者的手法,好多實際使用者都不會用。。。。。。 |
謝謝各位老師, |
國標規定兩點內徑千分尺6米的最大允許誤差是0.1mm以內 |
這種大尺寸內徑測量用6m的內徑千分尺精度不夠,關節臂測量機精度應該沒問題,要看有沒有這么大的測量范圍,你可以咨詢一下廠家 |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22 23: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