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布時間: 2018-3-12 22:07
正文摘要:計量立國 計量興國 計量強國——大計量戰略高端圓桌會在北京召開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 龐國芳 計量是科學之母,計量引領科學發展。計量要先于技術,只要把計量工作做好,我們其他 ... |
計量所、院到底要不要改革,爽快點,盡拿些大政策方針來忽悠我們,都好幾年了!別讓熱愛計量的同志們心寒,自己把計量事業搞成爛攤子! |
zeroline 發表于 2018-3-13 12:54 計量本來就是那么一點事,現在已經被細分到:計量行政部門管理、計量行政執法、技術機構服務;現在還要繼續分為檢定、校準,也就是法定管理和市場管理。唉!能不能把計量作為一項工作進行,不要在人為制造九龍治水現象了。大家沒有感到奇怪嗎?在現行體制下:對計量違法行為,有權(職權)的,沒有能力;有能力的,沒有權。就這,還要對技術機構進行改革,進行所謂的推向市場。請不要空談改革了,以免玷污了“”改革“” |
122 527 56 54 |
zeroline 發表于 2018-3-13 12:54 這回連自己都研究沒了,更別說以后如何發展了,計量行業被專家們研究沒了。 |
今年的注冊計量師考試還是繼續進行的,不知道發證的機構是否改成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人社部 |
二,關于國務院其他機構調整 (一)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職責,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職責,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執法職責,商務部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執法以及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辦公室等職責整合,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同時,組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管理。 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出入境檢驗檢疫管理職責和隊伍劃入海關總署。 保留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具體工作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承擔。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職責劃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外保留牌子。 不再保留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
中國的計量大咖應該覺醒歷史責任感,拿出計量人的真本事,暫時放開低調的處世哲學,現在是需要你們強烈發聲的時候! |
本帖最后由 mesureme2018 于 2018-3-13 10:27 編輯 重磅!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來了 這些新部門將亮相 時政新聞人民日報客戶端2018-03-13 09:08分享 494評論 收藏 今天,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根據該方案,改革后,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具體調整情況如下: 一、國務院組成部門調整 1、組建自然資源部。 不再保留國土資源部、國家海洋局、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2、組建生態環境部。 不再保留環境保護部。 3、組建農業農村部。 不再保留農業部。 4、組建文化和旅游部。 不再保留文化部、國家旅游局。 5、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不再保留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不再設立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6、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 7、組建應急管理部。 不再保留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8、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 9、重新組建司法部。 不再保留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10、優化水利部職責。 不再保留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及其辦公室。 11、優化審計署職責。 不再設立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 12、監察部并入新組建的國家監察委員會。 不再保留監察部、國家預防腐敗局。 改革后,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 二、國務院其他機構調整 1、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不再保留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2、組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不再保留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3、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不再保留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4、組建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 5、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 6、組建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不再保留國家糧食局。 7、組建國家移民管理局。 8、組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不再保留國家林業局。 9、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 10、調整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隸屬關系。 11、改革國稅地稅征管體制。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并。 |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21 07: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