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布時間: 2017-4-24 16:21
正文摘要:想請教一下大家,為什么輸入量互不相關且測量模型是乘積的情況下,才可以用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的方和根值。這道題為什么可以用相對標準不確定度合成,為什么不先乘以測量結果轉換成標準不確定度再合成,書上舉例特意說 ... |
怎么只有第一次才能傳圖 圖片1傳不上來了,我手打吧 案例:某實驗室校準一臺直流電流表,按照校準規范,連接并才注意被校表和標準裝置,標準裝置是一臺標準電壓源,將標準電壓輸入到被校表,被校表在100V量程上置于示值100.000V,讀標準裝置顯示的輸出標準電壓值,共測量10次,將標準裝置在每次測量時的讀數記錄如下:100.015、 100.016、 100.011、 99.998、 99.988、 100.008、 100.012、 100.013、 100.015、 100.011,查最近本實驗室標準裝置的校準證書,由上級計量機構給出100V時的修正值及其不確定度為“(20±45)uV/V”,k為3.要求: 1計算原始記錄中測量結果的算術平均值和實驗標準偏差 2確定標準裝置的修正值及其擴展不確定度。 3給出被校直流電壓表在100V時的校準值及其k=2時的擴展不確定度。 |
問一下,你后來照片上傳的問題解決沒?我現在也上傳不上照片啦 |
吳下阿蒙 發表于 2017-4-28 17:39 乘除關系用相對不確定度合成時省去了求偏導計算靈敏系數的過程,大大減少了計算量,為了大家方便而已 |
學習中,加油哈。 |
wslang1235 發表于 2017-4-28 22:41 學得深,定會考出好成績! |
吳下阿蒙 發表于 2017-4-28 17:39 方便把你書的封面拍來看一下嗎,怎么和我的不一樣。 |
將乘除模型兩邊取對數,可化為線性模型,使用相對不確定度合成,是計算后的結果。。 不過我的問題是,乘除模型使用相對不確定度合成,和正常使用絕對不確定度合成的結果貌似是相同的,那么為啥要進行區分,或者說乘除模型可以按正常的絕對不確定度進行合成嗎? |
1123456789.bmp (803.27 KB, 下載次數: 695)
1123333333333 (1).bmp (1.08 MB, 下載次數: 671)
5#說得對!是一種表示形式而已。 |
實際上,計算合成不確定度有一個通用公式(即傳播率公式),還有兩個特例公式(即加法模型公式和乘法模型公式)。兩個特例公式均可由通用公式導出。只不過直接用特例公式計算式比較簡單! |
理性分析,教材錯啦! |
不知哪位大神可以把,第三版與第四版之間的區別以電子版的形式,做個詳細的說明尼,這樣,大家復習時就不用花那么貴的錢買書了,100大洋也不便宜的說,咱計量人的工資低啊,呵呵,小女子在這里,全家拜謝呼。 |
nyydmjvo 發表于 2017-4-27 15:13 由于一些政策和計量技術規范更新了,第四版進行了相應的修改。 |
弱弱的問下,第四版和第三版有什么區別?我復習看的是第三版啊,我想不在少數吧 |
春天的棉花 發表于 2017-4-25 15:02 這個測量模型不是兩個變量相加啊 就是一個變量么 就是Y=X 直接測量 A類和B類合成即可啊 |
solarup 發表于 2017-4-25 11:19 我去教材看看去,先謝謝你啦!~~~~~~~~~~ |
本帖最后由 solarup 于 2017-4-25 11:21 編輯 原因很簡單,因為乘法模型右側計算靈敏度系數的時候可以產生一個輸出量Y的值,而加法模型的不能。 這個和靈敏度系算偏導數有關。不信你用不確定度傳播率公式推導一下就是。 按照教材242頁的Y=AXP11...XPnn模型 按傳播率公式,對x1求偏導數得AP1XP22...XPnnXP1-11=YP1/X1其他偏導數同理 可是你要是按照同頁的加法公式,偏導數是A1...An,你怎么去搞也拼不成啊 另外y為啥要是平均值?沒理由啊,這里的公式都是根據測量模型來的,你的測量模型是理論的,你卻要用一個實際估計出來的值,這個說不過去吧。 |
以下純屬個人見解: 本題主要的疑問在于電學設備的修正值表述方式不應是相對形式,而應該是一個絕對的修正值+相對的不確定度。本題表述存在不明確之處才引起樓主的疑問。 由于本人不從事電學校準,所以言論有可能有誤請諒解 |
有人看嗎 |
有朋友看看嗎,請教注冊計量師群里的一位朋友,他說因為這個相對擴展不確定度的單位不是以%而是以uV/V結尾的,不用擔心混淆,所以可以用相對標準不確定合成,是這樣嗎 |
這次看看能不能傳上來 |
怎么圖1沒有發上來 |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21 03: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