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布時間: 2017-2-27 13:40
正文摘要:JJF 1033-2016 《計量標準考核規范》已于2016年11月30日發布,將于2017年5月30日實施,近期準備認真學習該規范,學習中遇到問題,我準備在該版塊中討論,請版友指導哦!說干就干,請見標題! JJF1033—2016中測量重 ... |
劉彥剛 發表于 2017-2-27 17:02 我在2樓說上層術語“測量精密度”是用來定義下層術語“測量重復性”的,但又不是僅僅用來定義“測量重復性”,因此上層術語的含義比下層某一個術語所需含義更廣也是理所當然的。在JJF1001-2011的5.10條“測量精密度”的注1講到了測量精密度的表達形式有標準偏差、方差和變差系數三種,注3講到了“測量精密度”可以“用于定義測量重復性、期間測量精密度或測量復現性”。 用于定義測量重復性就是JJF1001的5.13條定義或JJF1001-1998的5.6條定義,一般指用同一件測量設備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使用同一個測量方法對“同一個被測對象”進行多次測量,所得測量結果的一致性。 用于定義測量復現性則是JJF1001的5.16條定義或JJF1001-1998的5.7條定義,在JJF1001-2011的5.15條定義的“復現性條件”是“不同地點、不同操作者、不同測量系統,對同一或相類似被測對象重復測量的一組測量條件”,定義使用了“對同一或相類似被測對象”重復測量的字眼。 用于定義期間測量精密度則是JJF1001的5.12條,使用了5.11條“期間測量精密度條件”,期間測量精密度條件的定義與“復現性條件”一樣使用了“對同一或相類似被測對象重復測量”的字眼。 因此“測量精密度”定義也就不得不使用“對同一或相類似被測對象”重復測量的字眼。4樓量友舉了測量不確定度評定中的有時進行A類評定示例回答你提出的問題還是很到位的。不確定度的A類評定時,一般需使用“重復性條件”,但也有時需使用“復現性條件”,4樓的例子就是基于“復現性條件”的例子。使用“期間測量精密度條件”時,按規定除了測量方法、測量地點不能改變外,允許測量環境等其它條件在一定范圍內改變,只不過環境的改變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也就放在B類評定方法中,沒有放在A類評定中而已。 基于以上原因,復現性條件是期間精密度條件的特例,重復性條件是復現性條件的特例,因此“測量精密度”定義就不得不使用“對同一或相類似被測對象重復測量”的字眼了。 |
吳下阿蒙 發表于 2017-2-27 17:27 吳下阿蒙說得很有道理,特別是有的被測對象,它只能進行一次測量,那么怎樣去進行不確度的A合金類評定。如對園鋼做抗拉強度的不確定度的A類評定,因為一個園鋼樣只能測一次就斷了,所以只有對類似的園鋼樣進行測量并記錄,再進行測量不確定度的A類評定。 |
本帖最后由 吳下阿蒙 于 2017-2-27 17:30 編輯 而對類似被測對象重復測量,是指怎樣的測量? 這個我認為指的是附件中的情況(附件引與1059不確定度評定A類的評定)。 而這樣測試重復性,應該包含了臺于臺之間的差異,可用于評定一類儀器的不確定度? 比如:我需要評定型號為X的電源的輸出電壓,在使用標準萬用表A校準時,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那么按照1059,是否可以在X型號中挑選出10臺,每臺測試5次,然后按1059公式,求出重復性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做為型號為X的電源的輸出電壓的不確定度中A類的分量呢? |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bmp (672.11 KB, 下載次數: 155)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2-27 15:43 非常感謝規版重視和回復,從大處著眼指明方向。但我想規版拋去我提問中的不恰當,指導我一下!也許我之前的提問是言不達意,我現在換一種方法向你請教:應該說:對同一被測對象重復測量,應該是好理解;而對類似被測對象重復測量,是指怎樣的測量哦?懇請賜教! |
JJF 1033-2016的3.9“測量精密度”定義采用了JJF1001-2011的5.10的定義,應該將這兩個術語相對照,不應該與JJF1001-2011的5.13及JJF1001-1998的5.6的定義相比較。在概念體系中“測量精密度”是上層術語,“測量重復性”是下層術語,術語“測量精密度”是用來定義“測量重復性”的術語,但又不是僅僅用來定義“測量重復性”,因此上層術語的含義比下層某一個術語所需含義更廣也是理所當然的。 |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23 01: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