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劉彥剛 發(fā)表于 2015-8-19 20:17 我們曾于2009年4月在《中國計量》發(fā)表過《檢定結果通知書與不合格通知書》的短文,說明前者的不合理性。 |
本帖最后由 ssln 于 2015-8-18 15:21 編輯 測量不確定度不僅解決了真知不可知的問題。當以最佳估計值作為被測量的測量結果給出時,被測量的真值是多少,一般情況下是不知道。但它會以一定的包含概率存于測量結果附近的區(qū)間。這的確是測量不確定度的巧妙之處,既沒有違背真知不可知的客觀事實,但又與真值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否則,測量不確定度會失去存在的意義。 這話說得毫無厘頭、很不嚴謹,測量不確定度怎么就解決了真值不可知的問題?測量不確定度只是提供了解決不能用誤差表征測量結果問題的表征方法 “被測量的真值是多少,一般情況下是不知道”,那么先生認為幾般情況下是知道的呢?,真值不可知就是不可知,相對可知改變不了絕對不可知的特性 |
不確定度 還沒研究懂 |
本帖最后由 規(guī)矩灣錦苑 于 2015-9-24 23:37 編輯 ziboren 發(fā)表于 2015-9-24 15:59 在測量領域,數學期望就是最佳估計值,請問你說的“包含數學期望”是什么包含的什么東西的“數學期望”呢?是單次測得值的數學期望,算術平均值為測量結果的數學期望,還是被測量真值的數學期望?這三個東東的數學期望應當是什么?建議你思考一下“以測量值的平均值為中心,以3倍平均值的標準差為半徑,其范圍內99%的概率包含數學期望”是什么東東的數學期望?以測量值的平均值為中心,以擴展不確定度U為半寬,其范圍內99%的概率又是包含什么東東的數學期望? |
本帖最后由 ziboren 于 2015-9-24 16:00 編輯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5-8-15 23:38 規(guī)矩先生說:試圖以不確定度為半寬,以測量結果為中心組合成一個區(qū)間,是個不倫不類的區(qū)間,既不是測量結果的存在區(qū)間,也不是被測量真值的存在區(qū)間,其結果只能是起到混淆不確定度與測量誤差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越解釋越糊涂。 解:如果是正態(tài)分布,以測量值的平均值為中心,以3倍平均值的標準差為半徑,其范圍內99%的概率包含數學期望;若以測量值為中心,以3倍單次測量結果的標準差為半徑,其范圍內99%的概率包含數學期望。這就解釋了“以不確定度為半寬,以測量結果為中心組合成一個區(qū)間”的物理意義。 |
長篇大論的帖子沒有時間和耐心看完 |
規(guī)矩灣錦苑講的很透徹,I see ! |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
術語定義就需要72樓這樣千斟萬酌、逐字分析的精神,75樓的進一步推敲我也很贊成。 “人”是中性術語,如果分性就有男人和女人。作為【檢定結果通知書】這個“中性”術語,可以分成通知檢定合格和通知檢定不合格的兩個“性”。 計量技術法規(guī)JJF1001把檢定合格的“通知書”叫“檢定合格證書”,把檢定不合格的“通知書”叫“不合格通知書”,似乎并無不妥。更高法律地位的文件另外反而規(guī)定使用中性名稱“檢定結果通知書”作為檢定不合格帶有強烈定性要求的文書名稱,似乎違背了名詞術語定義的基本科學,說明當時起名字的時候并沒有千斟萬酌,追求名詞術語的完美,這才是造成當前檢定后給客戶報告檢定結果時使用文書名稱出現亂象的根源。 |
njlyx 發(fā)表于 2015-8-20 11:51 有道理。中國是禮儀社會。講點人情,好。堅持原則,又講點人情,應該。 |
從形式邏輯上,【(檢定)不合格通知書】與【檢定合格證】配對似更恰當,它們都屬于【檢定結果通知書】。 但用【檢定結果通知書】通知“(檢定)不合格”并無不妥,未必要上升到是非曲直辯取舍。符合中國人的表達習慣(——不太好的東西通常稍加隱晦)或許是正道? |
王夔 發(fā)表于 2015-8-20 08:45 期望是指人們對所實現目標的一種主觀愿望,期望值是人們對行為和努力能否導致愿望實現的主觀估計值,即根據經驗判斷可能實現的目標大小。 在概率和統(tǒng)計學中,一個隨機變量的期望值(expected value)是變量的輸出值乘以其機率的總和。人們的期望值總是最佳的值,人們對測得值的期望值總是想得到被測量的真值,從這個意義上說被測量的期望值就是被測量真值的最佳估計值。 眾所周知被測量真值無法通過測量獲得,通過測量只能獲得被測量相對“真”的真值——最佳估計值。按量值的溯源性原則,被測量的最佳估計值只能由量值溯源系統(tǒng)中地處給出測得值的測量過程的上游測量過程給出,因此被測參數的真值由測量設備的輸出值給出,測量設備的示值真值由計量標準的輸出值給出,計量標準的輸出值的真值由計量基準的輸出值給出,輸出值是通過實施測量過程得到的,上游測量過程測得值就是下游測量過程測得值的真值最佳估計值。 由于重復性測量(設次數為n)的不確定度是單次測量的不確定度的1/√n,前者比后者小得多,可得出重復性測量過程可視為單次測量過程的“上游測量過程”的結論,進一步推論出前者的測得值是后者測得值的真值最佳估計值,即算術平均值為測得值是單次測量測得值的真值最佳估計值。 我說過被測量真值所在區(qū)間的分布中心應該是真值的最佳估計值,從上述分析中可知被測量真值所在區(qū)間的分布中心(注:不是不確定度的分布中心,不確定度只是個半寬度)就應該是被測量的期望值。 數學知識告訴我們,期望值并不一定包含于變量的輸出值集合里。在計量學中也是如此,JJF1001-2011的5.28條“包含區(qū)間”定義的注1就明確告訴我們:“包含區(qū)間不一定以所選的測得值為中心”。在這里“包含區(qū)間”就是被測量真值的包含區(qū)間,就是被測量真值所在區(qū)間。因此,說“被測量真值在以測量結果為中心,不確定度為半寬的區(qū)間內”是個錯誤的觀點。 另外,注2說“不應把包含區(qū)間稱為置信區(qū)間”,說明計量界把被測量真值的包含區(qū)間與統(tǒng)計數學中的置信區(qū)間畫等號的人大有人在,我們必須隨時提醒他們不要畫等號。注3又說“包含區(qū)間可由擴展不確定度導出”,意思是強調不確定度是被測量真值的包含區(qū)間的半寬,只要找到了被測量真值最佳估計值確定了區(qū)間的中心位置,被測量真值的所在區(qū)間也就可以導出了。 |
ssln 發(fā)表于 2015-8-20 08:50 贊成。 |
本帖最后由 ssln 于 2015-8-20 09:31 編輯 通知書 : 【釋義】指:以書面告知的形式,送達到被告知人的手里。 可見通知書是中性詞,無褒貶之分,大學可以發(fā)錄取通知書,醫(yī)院可以發(fā)病危通知書,體檢通知書可以是完全健康的,也可以有不健康項目 不合格通知書:聲明計量器具不符合有關法定要求的文件(JJF 1001-1998) 說明計量器具被發(fā)現不符合或不再符合法定要求的文件。注:根據現行《計量法》,不合格通知書稱為“檢定結果通知書”(JJF 1001-2011) 從概念內涵上,并不限定不合格通知書一定是經過計量檢定的結果的文件,檢定結果通知書,內涵上一定是計量檢定結果的文件 格式上,通知書封面包含檢定結論項,既然叫不合格通知書,再來一項檢定結論不合格豈不廢話,與證書對應的通知書格式是不是可以隨便調整? 從文字、內涵外延、格式上講,不合格通知書沒有比檢定結果通知書優(yōu)越的地方,反而稍遜 《計量檢定印、證管理辦法》1987年國家計量局發(fā)布,不象《計量法》一樣需要經過全國人大審議,若需修訂應該可以隨時修訂 亂象之源,JJF 1001,從一個不太完美修改成或許更不完美,折騰 又或許錯誤解讀了JJF 1001,或許其并沒有想以不合格通知書取代檢定結果通知書 |
規(guī)矩灣錦苑老師:被測量真值最佳估計值和被測量的期望值是一回事嗎?不確定度的分布中心應該是被測量的期望值(假設分布是對稱的)。 |
劉彥剛 發(fā)表于 2015-8-19 20:17 你做的很對!計量工作本來就是技術基礎工作,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計量是最認真的工作,計量基礎都不能做到認真,中國的質量會是什么樣,大家也就不言而喻了。認真或者說較真要從我們開始,認真要從我們每一位計量工作者開始。 |
本帖最后由 都成 于 2015-8-19 21:40 編輯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5-8-18 21:06 這么兩天您就寫了這么多!整理整理抓緊投稿就是了,我們很是期待啊! |
都成 發(fā)表于 2015-8-19 10:19 我還認為您得到發(fā)表了呢!其實您最后修改的定與原定于本意一致。 使用過的四個定義本意也都是一致的,只是描述的方式和文字有所不同。每一個定義都是千斟萬酌的結果,完美了嗎?沒有!不是又出了一個又一個新的定義嗎?我說核心問題是通過定義能把握其本質意義就夠了,追求完美不一定有意義。定義就是一種約定,首先要傳承先前的文明,其后再賦予其特定的含義,不能亂來。 “檢定結果通知書”就是一個亂定義的術語:“證明計量器具經過檢定不合格的文件”。“檢定結果”和“通知書”組合起來成了一份證明不合格的文件,照此辦理”錄取“和”通知書“組合起來就成了告知不被錄取的文件,荒唐!!JJF1001-1998中改為“不合格通知書”這就順溜了嗎!不用專業(yè)解釋,會語文就行。“檢定結果通知書”在計量法和眾多技術法規(guī)中被使用,JJF1001-1998實施后有一段時間在制修訂檢定規(guī)程時要求用“不合格通知書”,后來在一些法規(guī)中又規(guī)定用“檢定結果通知書”,用吧,還能怎樣。 你說到“檢定結果通知書”一事,我還很認真地向計量司法規(guī)處陳紅處長反映過該不合理。陳處也很正式地答復了我:因為規(guī)定為“不合格通知書”的JJF1001只是技術規(guī)范,而不恰當地規(guī)定為“檢定結果通知書”的《檢定印證章管理辦法》(表述不一定準確)是法規(guī),前者法律地位不如后者,所以現在的檢定規(guī)程還得說是“檢定結果通知書”,只有等《計量法》及配套法規(guī)修訂后,才能消除該不合理。 之后有幸參加壓力技術委湛江會議見到了陳處時,陳處笑說:要計量人都向你這樣認真就好了。 |
一個術語的定義的確必須千斟萬酌、追求完美,但追求完美又何其容易,我們不能因為追求完美不易而以“把握其本質意義就夠了”作為托詞隨意給個“差不多”的定義,追求完美是為一個術語進行定義的原則和目標,怎么能夠說“不一定有意義”呢?定義是一種約定,但這個約定應該是和不同概念的類似術語定義明確區(qū)分。術語“不確定度”定義的不斷改進正是定義追求完美的體現,而幾個不同階段的不確定度定義“本意也都是一致的”從側面也說明了第一個定義就是本著追求完美,逐字逐句千斟萬酌了的,后續(xù)對定義的修改只不過為了使讀者和定義使用者更容易理解,這種修改也許還將繼續(xù)。 同樣一個文書在不同的場景下定義了“檢定結果通知書”和“不合格通知書”兩個術語,說明了計量界定義的亂象。正如都成兄所說的,JJF1001早就規(guī)定了術語“不合格通知書”,在制修訂檢定規(guī)程時就應該用“不合格通知書”,一些法規(guī)中卻置若罔聞,拒不執(zhí)行,偏要規(guī)定用“檢定結果通知書”,法規(guī)和法規(guī)相互打架,老百姓怎么辦,定義的嚴密性、嚴謹性、嚴肅性和權威性在哪里?“檢定結果”+“通知書”定義為測量設備檢定不合格的證明文書,“錄取”+“通知書”是否可定義為錄取不合格的證明文書呢?可是檢定規(guī)程放著JJF1001規(guī)定的“不合格通知書”術語不用,偏要規(guī)定使用“檢定結果通知書”,廣大計量檢定員誰又敢不違抗JJF1001,而去執(zhí)行一個并未追求完美千斟萬酌,不符合語言科學的“檢定結果通知書”呢? 同樣的道理,不確定度和測量誤差、誤差范圍各有各的定義,一個來自主觀估計,一個來自測量計算,各有各的不同來源,也各有各的用途,我們?yōu)槭裁捶且獙⑺鼈兓煜粴猓踔劣诓环帜阄耶嫷忍柲兀?/td> |
感謝分享! |
劉彥剛 發(fā)表于 2015-8-18 21:31 我還認為您得到發(fā)表了呢!其實您最后修改的定與原定于本意一致。 使用過的四個定義本意也都是一致的,只是描述的方式和文字有所不同。每一個定義都是千斟萬酌的結果,完美了嗎?沒有!不是又出了一個又一個新的定義嗎?我說核心問題是通過定義能把握其本質意義就夠了,追求完美不一定有意義。定義就是一種約定,首先要傳承先前的文明,其后再賦予其特定的含義,不能亂來。 “檢定結果通知書”就是一個亂定義的術語:“證明計量器具經過檢定不合格的文件”。“檢定結果”和“通知書”組合起來成了一份證明不合格的文件,照此辦理”錄取“和”通知書“組合起來就成了告知不被錄取的文件,荒唐!!JJF1001-1998中改為“不合格通知書”這就順溜了嗎!不用專業(yè)解釋,會語文就行。“檢定結果通知書”在計量法和眾多技術法規(guī)中被使用,JJF1001-1998實施后有一段時間在制修訂檢定規(guī)程時要求用“不合格通知書”,后來在一些法規(guī)中又規(guī)定用“檢定結果通知書”,用吧,還能怎樣。 |
"我可以在今后有時間時做做整理成文章這方面的工作,8月份已過半,我可以試著爭取在年內完成。"早日出版,盡早拜讀! |
本帖最后由 走走看看 于 2015-8-19 07:19 編輯 劉彥剛 發(fā)表于 2015-8-18 21:31 我對您的“探討”的觀點在您認為”《中國計量》雜志社就我的該《測量不確定度定義的探討》一稿給了我回復,審稿專家肯定了我的觀點!并給出了修改建議,“之后,在您認為”《測量不確定度定義的探討》一稿也得到了李老師的重視!并后來李老師很負責任地給退稿了!“之前,在原主題已經表達得很清楚了,現在也沒有什么改變 |
走走看看 發(fā)表于 2015-8-18 08:43 我還想說的是我之前的《測量不確定度定義的探討》一稿也得到了李老師的重視!并后來李老師很負責任地給退稿了!這使我很認真地再思考,終于發(fā)現了自已對該問題認識的謬誤,并進一步認真思考了該問題。 不是說觀點得到了專家肯定嗎? 從“我還想說的是我之前的《測量不確定度定義的探討》一稿也得到了李老師的重視!并后來李老師很負責任地給退稿了!”你應該看得出個中的原因吧? |
都成 發(fā)表于 2015-8-18 20:22 是的,史老先生是明確反對我的觀點的,因為史老師的根本觀點是堅決反對不確定度,我支持不確定度。我支持史老師觀點中的誤差理論描述,但明確反對史老先生混淆不確定度與測量范圍的半寬的觀點,也包括上面李慎安老師批注的“誤差就是不確定度”明確畫等號的觀點。我認為誤差和不確定度是不同定義、不同來源、不同特性、不同用途的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是容不得相互混淆的。 不同觀點的碰撞是正常的、有益的,我不認為我對他們有什么不尊不敬,我也并不認為他們(包括您)對我個人有什么不良看法,我反而對老師們的積極關注、熱情參與和不吝賜教表示感謝,只不過我還是要實話實說,至今我仍不能接受混淆概念的說法。 您認為我的帖子太多太長,不知該轉哪些,并耽心攪得李老師老人家不得清凈,這是有道理的,我們應該關心愛護我們的長輩,我們的老專家。我認為可以僅僅把本主題帖每個人發(fā)表的帖子原封不動考個U盤給他。當然你說的第二種建議也是可行的,我最近比較忙,大多情況深夜才上網看看論壇,我可以在今后有時間時做做整理成文章這方面的工作,8月份已過半,我可以試著爭取在年內完成。 |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19 14: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