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fā)布時間: 2014-6-9 13:55
正文摘要:JJG343-2012 附錄E中,關于全形塞規(guī)尺寸測量的示例中,25 H7 的全形塞規(guī),孔的上偏差ES=+0.0210mm,請問這0.021mm是怎么計算得來的? 根據附錄D,ES=EI+IT ,(18~30)mm段的H等級的下極限偏差EI不是等于0嗎?IT=7um ES= ... |
cy581100 發(fā)表于 2019-4-26 16:04 恰恰相反,JJG 343 搞錯了。對于孔來說,孔越大,實體尺寸越小;對于軸來說,軸越大,實體尺寸越大。國家標準標注的沒有問題,JJG 343 圖C.1工件軸公差的最大實體尺寸和最小實體尺寸寫反了。我認為附錄D寫寫錯了術語,把基本偏差寫成了基本公差,應該是標準公差、基本偏差。 |
cy581100 發(fā)表于 2019-4-26 16:02 應該是年代早的錯了吧。。GB/T1957 的右圖 |
岸巖 發(fā)表于 2014-8-29 14:56 比較一下吧 那個對的說一下 |
是有些疑問呢,還是要仔細看規(guī)程的 |
謝謝版主指導! |
版主說的非常好,學習了!! 贊!!! |
本帖最后由 規(guī)矩灣錦苑 于 2014-8-27 12:04 編輯 回復 3# 岸巖 建議你仔細分析一下JJG343-2012的圖C.1。環(huán)規(guī)是用來檢驗“工件軸”的,其中左面的圖就是環(huán)規(guī)的公差帶示意圖。 至于Z1應該加還是減,圖C.1表達的意思非常清楚,對于通端塞規(guī)來說是工件孔的最大實體尺寸+Z1,對于通端環(huán)規(guī)來說是工件軸的最大實體尺寸-Z1。 這里需提醒一定要注意的是JJG343-2012的圖C.1出了一個嚴重錯誤,左圖把最大實體尺寸和最小實體尺寸寫反了,那個最小實體尺寸應該是最大實體尺寸。因為軸的尺寸越大,工件含材料越多,實體越大,孔的尺寸越大,工件含材料越少,實體越小,因此圖C.1的右圖標注正確,左圖標注錯誤。此問題可查閱國家標準GB/T1957-2006《光滑極限量規(guī) 技術條件》。 至于量規(guī)公差T1的加減問題,圖C.1表示得也很清楚。即按上述方法確定了量規(guī)(不管是塞規(guī)還是環(huán)規(guī))公差帶的中心位置尺寸后,以其為名義尺寸,上偏差為+T1/2,下偏差為-T1/2。 |
回復 1# qiyexiejing 應該查六項國家基礎標準之一的“極限與配合”族國家標準,其中GB/T1800.3《極限與配合 基礎 第3部分:標準公差和基本偏差數值表》的表1規(guī)定了基本尺寸大于18mm至30mm的7級標準公差為IT7=0.021mm,表3規(guī)定了基本尺寸大于18mm至30mm的孔H 的基本偏差為0,因此25 H7的被測孔的下偏差EI=0,上偏差ES=+0.021mm,公差T=0.021mm。JJG343-2012的附錄D.1和D.2及表2中的“公差”列就是對GB/T1800.3相關數據的復制。 塞規(guī)是用來檢驗孔的,被測孔的下偏差EI=0,上偏差ES=+0.021mm,公差T=0.021mm。查JJG343-2012的表2可得塞規(guī)的T1=0.0024,Z1=0.0034。您查JJG343-2012的附錄D.2得到 IT7對應的上極限偏差ES=0.012mm是查錯了地方,這是基本尺寸大于18mm至30mm的7級孔 J7 的基本偏差值,不是孔 H7 的基本偏差值。 |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22 22: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