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標題: 標準物質再討論 [打印本頁]

作者: vandyke    時間: 2008-11-9 00:34
標題: 標準物質再討論
標準物質應于化學成份量測量的要求而生,如今已廣泛滲透到化學成分、生物、臨床、物理、工程特性等各個方面,成為質量控制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更是計量檢定、校準機構保證量值準確可靠、實現量值傳遞的鏈條和依據。


  但是我認為,標準物質的內涵和外延尚不明晰,大家對于標準物質的概念和應用還有分歧。鑒于此,本版塊特開辟此有獎討論活動。希望大家踴躍參與。凡積極響應者,獎勵2金幣;持續參與者再額外獎勵2-5金幣;精彩發言者,獎勵1-2積分。歡迎學術爭鳴,獎勵上不封頂。




活動討論的范圍是(不限于):標準物質定義的理解、如何區別可重復使用的標準物質和一般的實物標準器、非有證標準物質的使用、標準物質的溯源、標準物質的核查等。


預備知識:


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物質委員會(ISO/REMCO)于2005年年會上通過了關于標準物質的新的定義。
標準物質(RM):物質,相對于一種或多種已確定并適合于測量過程中的預期用途的特性足夠均勻、穩定。
  注釋1:RM是一個通用術語。
  注釋2:特性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例如物質或物種的特性。
  注釋3:用途包括測量系統的校準、測量程序的評價、為其它物質賦值和質量控制。
  注釋4:一種標準物質只能用于特定測量中的一個目的。

有證標準物質(CRM):標準物質,用計量學上有效程序對一種或多種特性定值,附有提供了特性量值、量值不確定度和計量學溯源性描述的證書。
  注釋1:“值”的概念包含定性屬性,如特性或序列,這種屬性的不確定度可以用概率表示。
  注釋2:ISO導則34和35及其它導則中,給出了用于標準物質制備(生產)和認定的計量學有效程序。
  注釋3:ISO導則31給出了關于證書內容的指南。

標準物質的分級
我國將標準物質分為一級與二級,它們都符合有證標準物質的定義。
 一級標準物質的條件
(1) 用絕對測量法或兩種以上不同原理的準確可靠的方法定值。在只有一種定值方法的情況下,用多個實驗室以同種準確可靠的方法定值;
(2) 準確度具有國內最高水平,均勻性在準確度范圍之內;
(3) 穩定性在一年以上,或達到國際上同類標準物質的先進水平;
(4) 包裝形式符合標準物質技術規范的要求。
 二級標準物質的條件
(1) 用一級標準物質的定值方法或與一級標準物質進行比較測量的方法定值;
(2) 準確度和均勻性未達到一級標準物質的水平,但能滿足一般測量的需要;
(3) 穩定性在半年以上,或能滿足實際測量的需要;
(4) 包裝形式符合標準物質技術規范的要求。

參考文獻: 標準物質的現狀及其進展.pdf (43.26 KB, 下載次數: 101)

標準物質量量值溯源性初探.pdf (31.26 KB, 下載次數: 73)

標準物質、標準樣品生產者能力認可準則.pdf (659.54 KB, 下載次數: 117)

ISO/REMCO關于標準物質的新定義.pdf (127.4 KB, 下載次數: 67)

NIST Standard RMs.pdf (216.61 KB, 下載次數: 59)

標準物質與實驗室管理.pdf (715.55 KB, 下載次數: 176)

拋磚引玉:


我的幾個問題:1、為什么標準濾光片屬于標準物質,而旋光標準石英管不屬于?硬度標準塊、阿貝折射儀標準塊等是否可以歸于標準物質?
              2、一些檢定規程和校準規范需要計量機構自行配制溶液進行儀器檢定、校準,這些溶液是否屬于標準物質?
              3、進而下一個問題是:檢定校準中是否必須使用有證標準物質?經過用戶再處理(稀釋、混合等)的有證標準物質是否仍然算有證標準物質?
              4、倘若BW編號的標準物質屬于工作級(非有證)標準物質,那么許多其他系統如環保、醫藥的所謂對照品、標準品是否屬于有證標準物質(似乎皆有一紙證書)?又屬于哪一級標準物質?一級?二級?工作級?




歡迎大家就自己碰到的各種問題踴躍討論、交流。

[ 本帖最后由 vandyke 于 2008-11-14 13:57 編輯 ]
作者: 喬浩    時間: 2008-11-9 21:54
我想這些問題大家應該經常會遇到,但是都沒有認真的思考過,關鍵是這個標準物質的定義對于很多人來說會很令人費解,我就對注釋2感到很迷惑,不知道這句話在整個定義里起到了什么限制性的作用,由此想到驗光機的標準器模擬眼,是不是因為和標準鏡片一樣的道理而不屬于標準物質呢?
作者: machen    時間: 2008-11-11 19:32
物質數值穩定才能稱標準物質吧,
作者: 火鳥    時間: 2008-11-12 19:57
標題: 基準物質
基準物質是一種高純度的,其組成與它的化學式高度一致的化學穩定的物質(例如一級品或純度高于一級品的試劑)。這種物質用來直接配制基本標準溶液,但在較多情況下,它常用來校準或標定某未知溶液的濃度。
  基準物質
  standard chemicals
  用以直接配制標準溶液的物質,或用以標定容量分析中的標準溶液的物質。又稱標準物質。標準溶液是一種已知準確濃度的溶液,可在容量分析中作滴定劑,也可在儀器分析中用以制作校正曲線的試樣。基準物質應該符合以下要求:①組成與它的化學式嚴格相符。②純度足夠高。③應該很穩定。④參加反應時,按反應式定量地進行,不發生副反應。⑤最好有較大的式量,在配制標準溶液時可以稱取較多的量,以減少稱量誤差。常用的基準物質有銀、銅、鋅、鋁、鐵等純金屬及氧化物、重鉻酸鉀、碳酸鉀、氯化鈉、鄰苯二甲酸氫鉀、草酸、硼砂等純化合物。20世紀50年代以后,不少人考慮到電量(庫侖數)可以準確測量,建議用庫侖作為一種實用的基準物質,代替一些純的化學試劑。
作者: 規矩灣錦苑    時間: 2008-11-12 22:07
標題: 響應版主號召,談談我對標準物質定義的理解
標準物質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用途非常明確——該物質必須是用于測量過程的。測量過程按ISO10012:2003的定義包括了檢定、校準、比對、實驗、化驗、檢驗、測試、測繪、賦值、稱量……所有的測量活動。不用于測量過程的物質不屬于標準物質比如大米是吃的,只有當其特性被賦值后,用于與同種大米的比對,即用于測量過程了,這些大米就可以劃為標準物質了。這就是“適合于測量過程中的預期用途”的含義。
  2具有確定了的一種或多種特性——凡是物質都具有自己的一種或多種特性。標準物質與一般其他物質的不同之處在于,其特性必須是“已確定”。特性未被確定就不能叫標準物質。比如我們買的茅臺酒是要喝的,不能叫標準物質,但是如果把這瓶酒的幾種關鍵特性“給予確定”,以后用于與其他酒比對以判定是否真正的茅臺酒,這瓶酒就屬于標準物質了。
  3特性必須足夠均勻、穩定——標準物質的特性必須是均勻的、穩定的,否則同一種特性就變成了多變的值或多個值了,就不能滿足測量過程的預期用途。
  4特性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定量的特性不難理解。定性的特性包括了是與非、優與劣、合格與不合格。例如被標定了顆粒度大小的粉末物質可以通過稱量法用來校準標準網篩的合格與否,可以算標準物質。
  5一種標準物質只能用于特定測量中的一個目的——不管標準物質有幾種特性,每一種特性只能有一個值,因此只能用于特定測量中的一個目的。同一種特性具有多個值就有多個目的,就是儀器或者標準器組了。成組量塊和砝碼屬于標準器組,鋼卷尺屬于量具,卡尺屬于儀器,單個量規、標準硬度快則既屬于量具也屬于標準物質。
作者: 規矩灣錦苑    時間: 2008-11-13 14:23
標題: 關于標準物質的法律效力
對有證標準物質的理解實際上就是確認標準物質的法律效力
  既然標準物質是用于測量過程的,它的特性就必須首先得到確定。確定的程序是否合法就是用標準物質實施的測量過程的結果是否能夠獲得承認的問題,例如校準結果和比對結果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效力高低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取決于標準物質是否有證及發證單位的權威性。所以:
  1標準物質必須有證書——有證書的標準物質才能稱為“有證標準物質(CRM)”,用有證標準物質出具的測量結果才能具有法律效力。一個人沒有戶口,沒有身份證就不能算法律意義上的公民,許多具有法律責任的事都不能從事,甚至是銀行存款都不行。無證的標準物質同樣不具有法律地位。
  2給標準物質發證必須按規定程序——這個規定程序就是“計量學上的有效程序”,“ISO導則34和35及其它導則中,給出了用于標準物質制備(生產)和認定的計量學有效程序”。發證的部門自然是有資質的單位,例如國家給標準物質賦值的法定和授權單位。就如同只有公安戶籍管理部門發的戶口和身份證才有效。
  3標準物質證書的信息量應滿足測量過程需求——“ISO導則31給出了關于證書內容的指南”,就是說證書的基本內容至少包括“特性量值、量值不確定度和計量學溯源性描述”,當然標準物質名稱、編號、發證單位、責任人都是不可少的,就像戶口和身份證的基本內容一項都不可少一樣。當標準物質的特性屬于定性屬性時,“如特性或序列,這種屬性的不確定度可以用概率表示”。
  4計量學上的特性還包括在溯源鏈的地位等級特性——就像人分為有民事能力、有限民事能力、無民事能力的人一樣,計量器具分為工作計量器具、工作標準器、國家計量基準,標準物質也有類似的溯源鏈的地位高低之分。我們實驗室“自行配制溶液進行儀器檢定、校準”的這些溶液同樣屬于標準物質,只不過是相當于工作計量器具的地位,直接用來測量產品。這種標準物質的量值由從國家標物中心獲得的有證標準物質來傳遞,從而確保測量結果的溯源性。
作者: 風吹石    時間: 2008-11-13 14:46
標題: 標準物質和計量器具的區別
標準物質和計量器具的根本區別,就在于計量器具可以通過上級對自身的測量或定度來實現某個(組)量值。而標準物質的自身是一次性的,其所代表的量值是由對該物質同批次的另一部分物質進行測量或標定得到的。這里的關鍵是真正出值的那批物質已經不存在了,所使用的確是替代品。規定和程序甚至法律,只能保證該替代品與真正已經消耗了的那批物質其量值盡可能高度的一致。
舉例說:硬度塊不是標準物質,因為他的值是標準機在該硬度塊上直接測量出來的。做碳硫分析的鐵粉就是標準物質,因為它所代表的碳硫含量是通過標定同批次的另一部分物質所得到的。

[ 本帖最后由 風吹石 于 2008-11-13 14:56 編輯 ]
作者: 規矩灣錦苑    時間: 2008-11-13 21:02
標題: 回復 7# 風吹石 的帖子
我有點不明白,如果硬度塊不能劃為標準物質,那么1樓樓主問的第一個問題“1、為什么標準濾光片屬于標準物質”就是一個錯誤的問題了,因為濾光片的波長或譜線也是用儀器測量出來的。到底哪個正確呢?還是兩個都正確,我理解錯了呢?
作者: vandyke    時間: 2008-11-14 11:07
標題: 回復 7# 風吹石 的帖子
“標準物質和計量器具的根本區別,就在于計量器具可以通過上級對自身的測量或定度來實現某個(組)量值。而標準物質的自身是一次性的,其所代表的量值是由對該物質同批次的另一部分物質進行測量或標定得到的。”這樣的說法恐難茍同。
首先,標準物質特別是有證標準物質的特性量值是必須經過計量學溯源的,溯源的途徑依然是量值傳遞,溯源的方法根據標準物質等級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具體看上文“預備知識”部分)。
其次,標準物質盡管大部分確實是一次性使用的,但也有不少是可以重復使用的(甚至與一般的計量標準器的使用類似),這個例子我就舉上文提到(檢定分光光度計所用)的標準濾光片。
因此“通過上級對自身的測量或定度來實現某個(組)量值”的未必不是標準物質,“而標準物質的自身是一次性的”也不能成為標準物質區分計量標準器的理由。
作者: 風吹石    時間: 2008-11-14 12:12
標題: 回復 9# vandyke 的帖子
我們這里檢定分光光度計的標準濾光片是按照計量器具每年送檢的,它相當于砝碼和量塊一樣,有一個單一的值,我認為不屬于標準物質(無論上級出具了什么證書)。
標準物質證書中賦予該物質的值是從哪里來的?不是通過測量其自身得到的,而是測量了它的“同類”才有的值。這就是標準物質和其他類計量器具的根本的區別。
硬度塊由于其可以重新定度,我一般將它劃為計量器具。但就其本質來說,它還是我所說的標準物質,因為打過硬度的地方已經不能再用了(類似于一次性使用),只是由于它的整體還在,感覺上不是一次性的。
自身是否是一次性的,就是區別標準物質和計量器具的標志或理由。這里突出的就是“自身”二字。
在這里討論的問題,應該和該儀器或物質是否有證沒有關系,否則只要把證書拿出來就行了,無需討論。

[ 本帖最后由 風吹石 于 2008-11-14 12:15 編輯 ]
作者: 規矩灣錦苑    時間: 2008-11-14 13:07
JJF1001的第8.13條給標準物質的定義是“標準物質 參考物質  standard  material  :具有一種或多種足夠均勻和很好地確定了的特性,用以校準測量裝置、評價測量方法或給材料賦值的一種材料或物質。”本樓樓主提供的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物質委員會(ISO/REMCO)于2005年年會上通過的標準物質新定義是:“標準物質(RM):物質,相對于一種或多種已確定并適合于測量過程中的預期用途的特性足夠均勻、穩定。”基本意思是一致的,但是都沒有強調“自身是一次性的”這個附加條件。不知道10樓風吹石老師提出的標準物質必須“自身是一次性的”是不是有標準或文件依據,如果有,可否提供?
作者: vandyke    時間: 2008-11-14 13:40
標題: 回復 10# 風吹石 的帖子
標準物質通常成批制造。標準物質的證書所反映的特性量值同樣是該批標準物質的說明,而不僅限于你手中這一個標準物質。標準物質的定值、確認要經過嚴格的均勻性穩定性的考核,這樣的考核既在每一個獨立的封裝內進行,也在同一批不同封裝內進行,還在批與批之間進行。因此不能說是“測量了它的‘同類’才有的值”,而應該把整批樣都看作是“自身”(因為在不確定度范圍內它們都是無差異的)。倘若按照你的觀點,那標準物質的“標準性”就大打折扣,豈不變成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一般——永遠不可能獲得你所要制造的“標準物質自身”了?
再者,以是否一次性使用作為標準物質的判斷依據未免偏頗。因為標準物質的特性量值與自身是否一次性無關,而其本身的特別屬性(濃度、粒度、吸光度、折光率等)有關,倘若它失去了它的基本屬性(例如經過了物理變化或者化學變化),就算它仍是一次性使用的,那也不能反映它的特性量值了。我們可以做一個思想試驗:假設一個極端的例子,砝碼的使用方法不是直接放在天平托盤上測量靜態質量,而是通過從一定高度跌落的方法測量某個瞬時的砝碼的沖量,那恐怕砝碼也要變成一次性使用了(由于跌落碰撞導致砝碼發生損傷),這是是不是說砝碼就成了標準物質呢?難道說一個物品是否是標準物質,就看它的使用方式嗎?
作者: 規矩灣錦苑    時間: 2008-11-14 13:54
因為我們現在討論的問題是限定在計量學領域的問題,因此我認為,針對定義可以把我們的共同點放在一邊,即拋除均勻性、穩定性和用于測量過程的目的不管,那么剩下的就是標準物質與量具、儀器的區別關鍵了。
  JJF1001給計量器具的定義是:“測量儀器  計量器具 measuring  instrument   :單獨地或連同輔助設備一起用以進行測量的器具。”這就是說“具有一種或多種確定了的特性”是標準物質比計量器具多出來的附加條件。
  因此我還是堅持認為,硬度塊具備了標準物質的全部條件,應該屬于標準物質。但是,冶煉溫度測量用的快速熱電偶,雖然是投入鋼水中測量后就融化了,符合“自身是一次性的”使用這個條件,但是其特性卻無法“已確定”,鋼水的溫度高低必須通過二次儀表把快速熱電偶感應的信息顯示出來,顯示的溫度可能是1200℃,也可能是1300℃,所以快速熱電偶只能是計量器具的一種,而不能劃為標準物質。
作者: 規矩灣錦苑    時間: 2008-11-14 14:09
標題: 回復 12# vandyke 的帖子
順便補充一下,快速熱電偶是成批生產,成批購買的,一次有時要買成千件,檢定也是抽檢的,因為只要檢定了,這個熱電偶也就廢了,其他的快速熱電偶是否合格就看這些抽檢的熱電偶計量特性是否符合計量要求了,似乎具備了標準物質的定義要求,但是卻缺乏標準物質最根本的條件,就是它的特性必須是“已確定”。這種熱電偶就有點類似于鋼卷尺了,可以測量許多量值,所以不是標準物質。
作者: 風吹石    時間: 2008-11-14 14:50
標題: 回復 12# vandyke 的帖子
版主所說的只能算是保證標準物質具有足夠一致性的手段,這是不用懷疑的。
所用的標準物質不是測不準,而是根本沒有測。這是兩個概念。
標準物質的特性同它是否一次性使用無關,這我沒有異議。我也只是強調標準物質其量值的來源。舉例中砝碼的值是直接測量這個砝碼“自身”得來的,沖擊以后還可以再次測量它(只不過再測時由于沖擊使得它的值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所以它還是計量器具而不是標準物質。
作者: 風吹石    時間: 2008-11-14 15:23
標題: 回復 13# 規矩灣錦苑 的帖子
從嚴格定義上講,贊成把硬度塊看成標準物質(前面已經說過),我所強調的是要測量其“自身”而不能用“替代”,不是強調“一次性”。所說的熱電偶如果在使用前對其做了標定,那它就是計量器具,這和今后怎么使用無關;如果標定的是它的“同類”(由于數量大而用抽檢的方法不是我們討論的范圍),那它就是標準物質。

[ 本帖最后由 風吹石 于 2008-11-14 15:27 編輯 ]
作者: 規矩灣錦苑    時間: 2008-11-14 16:19
從計量器具和標準物質的定義上看,“具有一種或多種確定了的特性”是標準物質比計量器具多出來的最主要的區別,因此我覺得還是要從這個區別入手來確定某一樣東西是標準物質還是其他計量器具。因此如何正確理解“具有一種或多種確定了的特性”這句話的含義成為關鍵,或者再簡單點,就是如何正確理解“具有確定了的特性”這句話的真實含義。我的理解是:
  1既然是“確定了的”,那么它的特性不管是定量的特性還是定性地特性,就不能是變化的,換句話說也就是每一種特性就只能有一個值。硬度塊只有一個值,是符合的。快速熱電偶盡管是通過檢定它的同類來決定它是否合格,但是因為其測量的溫度值不是唯一的,所以不屬于標準物質。
  2“具有確定了的特性”本身并沒有說用什么方法確定,不管是測量其“自身”還是通過測量其“替身”來確定,只要是“具有確定了的特性”就應該算滿足定義的規定。我認為,硬度塊和標準濾光片是測量其自身,標準鐵粉是測量其替身,都不影響他們屬于標準物質的結論。
  3定義并沒有說“確定了的特性”在使用后是否一定被破壞,就應該包括兩種情況。有的標準物質使用后“確定了的特性”被破壞,不能再使用,例如標準鐵粉。有的標準物質使用后“確定了的特性”仍然保持,可以繼續使用,例如標準濾光片。否則,建議標準定義以注的形式加以說明,例如“注:標準物質或其部分在用于測量過程后,將不能被用于另一個同樣的測量過程”。從而排除砝碼、量規、濾光片等。
作者: 風吹石    時間: 2008-11-14 16:37
標題: 回復 17# 規矩灣錦苑 的帖子
回答第1條:是否把實物量具和計量器具的概念混淆了?實物量具也屬于計量器具的;
回答第2條:正是由于“具有了確定了的特性”,它才成為了標準物質,但計量器具也是具有確定了的特性的,所以這不能作為區別是計量器具還是標準物質的依據;
回答第3條:一次性使用也不是依據(前面已經說過)。
看來我的說明中關于“自身”的表述還不是很清楚,不好意思。
作者: 規矩灣錦苑    時間: 2008-11-14 20:43
是的,實物量具也屬于計量器具的一種。現在討論的焦點就是標準物質與實物量具的差異,因為非實物量具與標準物質差異太明顯了。
  計量器具也好、量具也好、實物量具也好,它們的定義與標準物質的定義相比,所缺少的正是這個“具有確定了的特性”。所以我認為,既然量具的定義不強調“具有確定了的特性”,它們的一種或多種特性就“可以是確定的,也可以是未確定的”。
  比如鋼卷尺,經過檢定后我們確定了它的測量范圍和示值誤差就可以了,而對于它的某個刻度值到底是多長并不需要確定,可能這個刻度長一點,那個刻度短一點,其特性是不確定的。因此鋼卷尺只能是實物量具,不能是標準物質。快速熱電偶的溫度特性到底是幾度也不能確定,我們檢定后只能確定示值誤差,所以也只能是量具。
  老兄如何理解標準物質的定義為什么要加“具有確定了的特性”這個條件呢,作為術語的定義都是嚴密和嚴謹的,而且是最簡明的啊,我想是不會輕易加這幾個字的吧。
作者: demiding    時間: 2008-11-15 13:48
一些檢定規程和校準規范需要計量機構自行配制溶液進行儀器檢定、校準,這些溶液是否屬于標準物質?
              3、進而下一個問題是:檢定校準中是否必須使用有證標準物質?經過用戶再處理(稀釋、混合等)的有證標準物質是否仍然算有證標準物質?
              4、倘若BW編號的標準物質屬于工作級(非有證)標準物質,那么許多其他系統如環保、醫藥的所謂對照品、標準品是否屬于有證標準物質(似乎皆有一紙證書)?又屬于哪一級標準物質?一級?二級?工作級?

就本人的工作談一下對以上一些問題的看法:
1、關于檢定規程中要求自行配制的溶液是否屬于標準物質的問題:目前的檢定規程中如果涉及到示值誤差等量值評價的指標時,必須使用有證標準物質,這樣才能保證量值的可追溯性,即溯源性。因此,計量單位自行配制的溶液進行檢定的項目通常是對沒有溯源性要求的性能指標進行評價時使用的,例如離子色譜儀線性檢定標準溶液。對于這類標準溶液不具有溯源性。因此,檢定校準中要根據實際檢測指標確定是否需要使用有證標準物質。
2、目前標準物質中醫療行業存在的質控品在許可證審批過程中也涉及到對溯源性的評價,但是,由于醫療行業的特殊性,諸多項目無法溯源,因此無法申請有證標準物質,但是該類物質在穩定性、均勻性也是經過考核,符合使用要求的,所以可以暫且把它們歸為工作級標準物質。
作者: 風吹石    時間: 2008-11-15 17:53
標題: 回復 19# 規矩灣錦苑 的帖子
如果不具有確定了的特性,也就成不了標準物質,對定義中的這點沒有懷疑。
我所要表達的是:這個確定了的特性是如何得來的。這才是實物量具跟標準物質的區別所在。
作者: vandyke    時間: 2008-11-17 14:05
所謂標準物質(Reference Material),首先必須是物質(material)或者翻譯成材料、原料、素材,而不是廣義的物質(matter)。由于這個詞匯是舶來品,國內的翻譯不盡相同:標準物質/參考物質……但終歸屬于一種材料(單一的或者復合的)。
        其次,我們要注意到“特性”這個詞。因為凡是標準物質,無論復現何種量值,都必須通過它本身的“特性”來反映。這種特性,無非是它的物理特性、化學特性、生物活性等,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內稟屬性,不是人為加工、改變而獲得,也不是可以用其他材料通過人為改造而可以替代的屬性,是這種材料(material)本質的反映。
        我認為只要抓住這兩點,就能夠區分標準物質和實物標準器。

        舉幾個例子(僅套用上述兩點判據,其他暫不論)。
1、砝碼不屬于標準物質。理由:砝碼雖然屬于某種材料(合金)制成,符合判據一,但它所復現的量值——質量,卻不是這種材料的特性,質量的大小可以通過人為調整。我們可以用銅、用鋼、用鉑、用銥,甚至可以你高興用木頭、用巖石都可以制造成相同質量的“砝碼”。這就是說質量的大小不依賴于你所選擇的材料(material)。所以它不是標準物質。
2、鈥玻璃(吸收型波長標準濾光片)屬于標準物質。理由:它是一種玻璃材料,摻入了一定量的稀土氧化物(氧化鈥)制成的。符合判據一。它所復現的特性量值是光譜吸收的特征波長,這種特征波長是“氧化鈥”這種化合物本身固有的性質,與它的濃度無關(不能通過人為增減氧化鈥的濃度而改變它的特征波長)。你不可能用其它元素或者化合物來替代氧化鈥而形成同樣的特征波長。符合判據二。所以鈥玻璃屬于標準物質。
3、氮氣中一氧化碳氣體屬于標準物質。理由:氮氣和一氧化碳氣體都屬于材料(material)。符合判據一。一氧化碳的濃度是這種混合氣體所復現的特性量值。但這種特性量值其實包含兩層意思:1是它具有一定的濃度(可以人為改變);2是它的濃度反映的只能是一氧化碳這一種物質,而不是其他物質(如二氧化碳),在這一方面是不可以人為改變的,也不可以用其它物質替代的,是它的本質屬性。(在這方面混合氣體與化學中的標準溶液類似)符合判據二。所以氮氣中一氧化碳氣體屬于標準物質。
作者: zjzhijie    時間: 2008-11-18 22:32
標準物質必須具備以下特征:1、材質均勻;2、性能穩定;3、定值準確;4、附有證書;5、能夠大批量生產;6、具有與待測物質相近的組成和特性。
我國對標準物質的定義為:經很好確定其一種或幾種特性、用于校準某一裝置、評價測量方法和確定材料特性量值的物質或材料。
作者: jstlihui    時間: 2008-11-19 11:13
2、一些檢定規程和校準規范需要計量機構自行配制溶液進行儀器檢定、校準,這些溶液是否屬于標準物質?

這些溶液應該屬于標準溶液,是按GB/T601制備的。
作者: jstlihui    時間: 2008-11-19 11:26
是否可以用:以可溯源到(SI)單位的是計量器,無法溯源到(SI)的單位的是標準物質。
作者: vandyke    時間: 2008-11-19 12:59
標題: 回復 25# jstlihui 的帖子
倘若不能溯源至SI單位,標準物質也只能是內部質控物,而談不上有證標準物質了。因為有證標準物質必須是可溯源的
作者: jstlihui    時間: 2008-11-19 14:14
標準器和標準物質是兩個概念。有證標準物質的溯源,但到不了SI單位。
作者: jstlihui    時間: 2008-11-19 14:45
標準物質是個大的概念,它包涵基準標準物質,基準標準物質應具有計量學特性,應可溯源至SI單位,標準物質則不一定。
作者: vandyke    時間: 2008-11-19 22:32
看看下面三份溯源圖就會明白標準物質是否可以溯源至SI單位。

NIST標準物質溯源圖


ISO/CD17511臨床檢驗標準物質溯源圖


我國標準物質溯源圖

作者: 風吹石    時間: 2008-11-20 00:28
標題: 回復 29# vandyke 的帖子
如果說標準物質可以溯源到SI單位,它就不是標準物質了。
SI單位只是確定了基本量,然后再選幾個輔助量,這跟標準物質沒關系。
作者: 風吹石    時間: 2008-11-20 01:56
標題: 回復 22# vandyke 的帖子
完全完全同意第二段的說法。
問題是 :標準物質所具有的特性是“天生”的(這跟我們發了什么證書沒關系),但標準物質的這種“天生”的特性你是如何知道的?是通過檢測了同批次的物質確定的。
而計量器具所具有的計量特性是通過我們對其“自身”的測量得來的。
這就是他們之間的本質區別。
作者: vandyke    時間: 2008-11-20 13:19
如果認為同批次標準物質不是標準物質“自身”的話,那你所謂的真正是“自身”的標準物質就成了“孤品”,并且由于不能通過測量“自身”而獲得特性量值(如您所說,一次性使用的只要一測量它就被破壞了),也就是這個標準物質我們無法定值,而不定值也就沒有特性量值這一說,無特性量值就不是標準物質。推論就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標準物質,只有標準物質的“替身”。
作者: 風吹石    時間: 2008-11-20 14:17
這里討論的是標準物質和計量器具的典型區別,本人認為就是是否為“自身”。版主不妨也說一個(不是照抄名詞定義),讓我們來討論以下。
作者: vandyke    時間: 2008-11-20 22:45
標準物質與一般實物標準器的最大區別就是它是利用自身的屬性——“特性”來復現、保存和傳遞量值的。這就是我的觀點。
“特性”和“量值”可以分開理解:特性是量值的載體,是不受人為改變的;量值通過特性來反映,是可以人為改變的。
為什么不能用“是否測量自身”作為判斷的依據,主要有以下幾點:
1、標準物質是可以分割的。作為均一穩定的“溶液”,它可以“分割”成任意的量(體積)而不影響其特性量值;作為穩定的混合“氣體”(氣體標準物質),它可以“分割”成任意體積(有時候壓力也不成為影響因素)而不影響其特性量值;作為“固體”(晶體或粉末),我們同樣可以取任意一部分而不影響其特性量值……標準物質的可“分割”特性注定了任意測量都是對它“自身”的測量,而不是對“替代品”的測量。這就好比儲存了全息照片的晶體,你可以砸碎它,沒關系,每一個碎片都完整的保留了原來的全部信息。
2、標準物質的固有的屬性都是“先驗”的。通常情況下,我們制備標準物質是嚴格遵照某些特定的工序、使用特定數量的、特定種類的原料制成。經過這些工序出來的產品的量值其實是已知的甚至是人為決定的,測量不過是驗證而已,談不上測量了就會破壞這個標準物質,萬一數據對不上“預期值”,頂多這批產品無效;要是對上了,再按照抽樣檢驗通過后,這一批都可以“定值”了(其實這個值在生產前早已定好)。
3、就算是“一次性使用”的標準物質,通常也是可以重復測量的。的確在許多領域,測量是一項破壞性的活動;但在非破壞性的測量中,“一次性使用”的標準物質真的就那么嬌貴僅僅能測量一次嗎?非也。化學、臨床、生物(或者還有其他領域)強調類似“溶液”、“氣體”、“粉末”之類形式的標準物質,一旦開封就不得重新密封再使用;從盛放標準物質的容器中取出來的部分標準物質,一旦取出也不能放回(無論是否進行測量)。這是從怕“玷污”標準物質的考量的,而并非這些東西真的見光死。倘若解決了“污染”的問題,許多“一次性使用”的標準物質,就可以重復使用了。例如,通常認為溶液標準物質一旦裝入其他容器(比色皿)進行測量,難免受空氣、容器的污染發生變質。我們可以采用永久封裝技術密封在一個小容器中進行測量(容器不影響測量也不影響標準物質的特性量值)。檢定校準分光光度計使用的氧化鈥溶液就是一個成功范例。NIST將它封裝在石英比色皿中,作為整套標準物質使用。(SRM 2034 )。或者用變通的辦法,例如將氧化鈥摻如玻璃里制成氧化鈥濾光片——這在我國已普遍采用。
作者: 風吹石    時間: 2008-11-22 21:52
版主的觀點我開始接受了,只是覺得還是沒有顯示出標準物質同計量器具的顯著區別,是不是說標準物質是用來傳遞“特性”,而計量器具是用來傳遞“參數”的?
作者: 喬浩    時間: 2008-11-22 22:59
應該是標準物質傳遞特性所獨有的特定參數,標準器就是傳遞人為賦予它的標準參數。
作者: 風吹石    時間: 2008-11-23 07:11
謝謝兩位版主,這個問題我已經基本清楚了。
知道了不少的東西,也賺了一大批金幣,值啦。
作者: fssjlcss    時間: 2008-11-23 10:53
標題: 關于標準物質的又一話題
版主在開篇給我們提出幾個討論題目,其中一段原話為——“3、進而下一個問題是:檢定校準中是否必須使用有證標準物質?經過用戶再處理(稀釋、混合等)的有證標準物質是否仍然算有證標準物質?”
    我想就這一話題再引申提出一個問題。在化學校準測試項目的不確定度評定中(在校準過程中有對標準物質稀釋、混合等處理的動作),標準物質的不確定度分量是否可以直接按B類方法引用標物證書給出的不確定度值,還是要對標準物質稀釋、混合等處理做一詳細的不確定度評定。
    我是做化學計量檢定工作的,我們這里因為有幾大石油化工企業,因此我們這里的化學檢定項目比較多和復雜。在我做校準檢測時要給出校準項目的不確定度評定。但我看到的大多數化學校準項目的不確定度評定中,在標準物質的不確定度分量分析時大都直接說用某某出品的有證標準物質經過稀釋到XX濃度,其不確定度按B類評定,就直接引用標物證書給出的不確定度值。但我個人認為在對標準物質稀釋、混合等處理時不可避免的引入了移液管、量瓶、天平、溫度和人員觀察讀數等帶來的不確定度,從不確定度評定目的角度講,這一不確定度分量是不應該省略的。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希望大家討論討論。
作者: vandyke    時間: 2008-11-23 22:04
標題: 回復 38# fssjlcss 的帖子
對于化學檢測中不確定度的評估,可以參照CNAS—GL06《化學分析中不確定度的評估指南》,其內容等同采用EURACHEM 與CITAC 聯合發布的指南文件《分析測量中不確定度的量化》(Quantifying Uncertainty in Analytical Measurement)第二版。
作者: fssjlcss    時間: 2008-11-24 20:27
標題: 回復 39# vandyke 的帖子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化學分析中不確定度的評估指南》,有多少人真正按這個指南做過不確定度分析,反正我是看過而且是經常看,很多遍。但沒有按上面的方法做過分析。我不得不承認這個指南的權威性和高度性,但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在看完這本指南后,有沒有感到象其它計量基礎書籍一樣,是一本用詞非常嚴謹的漢化版——(Quantifying Uncertainty in Analytical Measurement)。

希望大家說說自己的真心話。

[ 本帖最后由 fssjlcss 于 2008-11-24 20:36 編輯 ]
作者: yan111kai333    時間: 2008-11-24 20:30
我知道的標準物質有光度計上地,火焰,原子吸收都有標液,都是在標物中心解決地,
還有可見,紫外都是標準濾光P,這些也是吧,我感覺是地
液相,氣相也有標液,這些也是標物,酸度,電導,濁度,都有哈嘿嘿
化學這方面離不開標物耶

他們共性是都是規程上規定地,都是要有證地
不知我這個菜鳥說的對不
作者: vandyke    時間: 2008-11-24 22:04
標題: 回復 38# fssjlcss 的帖子
在使用標準物質的測量活動中,u(CRM)、u(CRM制備)和u(CRM測量)是構成整個測量不確定度的三個方面。國內許多不確定度評估常常忽視u(CRM制備)的存在,也許是疏忽也許是對制備過程的不確定度的認識不完備而有意回避。可以看一下《標準物質及其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本書源于英國有效分析測量(VAM)項目,詳盡介紹了標準物質的定義、生產,儀器校準中的使用、評價數據準確性的應用、方法確認的應用等許多方面的內容。
作者: jiliang    時間: 2008-11-25 10:26
按照檢定規程的要求進行檢定時必須使用有證標準物質,否則不符合要求。經過用戶自己稀釋的標準物質是否還是有證標準物質的問題,我認為倒是應該進行討論。
我單位現有可燃氣體報警器項目,正在新建硫化氫氣體檢測儀項目,這些項目都需用標準氣體。要燃氣體報警器項目所用標準氣體都是國家標準物質中心的。
作者: fssjlcss    時間: 2008-11-25 20:24
標題: 回復 43# jiliang 的帖子
一般來說標物中心的標氣一部分是可以滿足檢定規程要求的,可以不改變濃度直接使用的,當然也就無所謂自己稀釋的標準物質是否還是有證標準物質的問題。但還有一些報警器項目,按規程規定所使用的標氣濃度,標物中心是買不到的,或濃度不對。這時需要我們還要有動態配氣裝置,用動態配氣裝置重新配置標氣濃度。對于動態配氣裝置每年定期送檢,這樣我認為用動態配氣裝置重新配置標氣也應該算有證標準物質。

[ 本帖最后由 fssjlcss 于 2008-12-6 08:36 編輯 ]
作者: fssjlcss    時間: 2008-11-25 20:30
標題: 回復 42# vandyke 的帖子
我到計量院的出版社問過這本書,他們說賣沒了

[ 本帖最后由 fssjlcss 于 2008-12-6 08:36 編輯 ]
作者: wang_sh0488    時間: 2008-12-22 14: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leochu    時間: 2008-12-22 19:28
1、一般來說,濾光片不屬于標準物質的范疇。至少在我們的行業,濾光片每年送檢出具的都是檢定證書,而且我國的標準物質都有其標準號的,他明顯不屬于這類。
2、如果是自行配制的溶液,不屬于標準物質的。因為你無法保證自己的溶液足夠均勻以及有很好確定了的特性。
3、在檢定校準工作中,使用的標準物質都要有溯源的,所以必須要有證書。像有些標準物質必須經過稀釋的,如濁度液等的,還是可以作為標準物質使用的,但是在不確定度評定中必須把配制溶液引入的不確定度加進去。而且要求稀釋使用的容量瓶等必須經過校驗。
4、像這種工作級的標物以及其他行業的,只要有國家認可的標物號,還是可以使用的,只要證書上的不確定度或者準確度符合規程或規范的要求即可。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有不同意見可繼續探討哦。
作者: vandyke    時間: 2009-1-11 20:37
是否有檢定證書不是標準物質的必要條件。有證標準物質必須附有證書——卻不一定是檢定證書,非有證標準物質自然可以沒有證書——但是可以有描述標準物質信息的說明文件。
工作級標準物質的說明文件,一般記述的是標準物質特征量的信息值(無不確定度的)或者是參考值(有不確定度的),而不是認定值(有不確定度且可溯源)。對于只含有信息值的標準物質,在校準檢定中如何使用呢?
作者: haishangfeiyan    時間: 2009-3-3 11:00
標準物質:就是可以用來作為基準的物質。
如:PH標準液
作者: vandyke    時間: 2009-3-3 13:08
標題: 回復 49# haishangfeiyan 的帖子
這樣的理解是不準確的。基準的定義極嚴格,要按照基準的要求,99%的標準物質都不能算基準級的。并且目前“基準標準物質”的定義在ISO/REMCO內部還不能取得一致意見
作者: 文老師    時間: 2009-4-25 09:50
我的理解是: 標準物質可以取量使用, 部分和整體具有相同的特性(因此有均勻性要求), 并且足夠穩定(在有效期任何時間內使用均可認為所代表的特性量值不變). 標準物質的特性值是需要用多種標準方法或一種標準方法多次測量確定的.
作者: wang_sh0488    時間: 2009-5-6 10: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vandyke    時間: 2009-5-8 22:01
53# wang_sh0488
標準物質也好,參考物質也罷,都是Reference Material的翻譯;并且表達同一個意思的還有美國稱之為SRM(標準參考物質)、俄羅斯稱之為CO(標準樣品)。
至于是否“有證”,如上文所述,則不是判斷標準物質的依據。
作者: wangjr    時間: 2009-5-9 22:34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國際貿易的日益頻繁,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以及技術標準在不同時間空間實施的一致性日益受到有關方面的重視。REFERENCE MATERIAL(我國國內比較普遍地稱為標準樣品或標準物質,以下簡稱為RM)作為能夠校準計量器具、評價測量方法以及給材料賦值的特定產品,在確保技術標準在不同時間和空間實施的一致性方面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RM 在 ISO 導則 30 中的定義為“RM 是具有一種或多種足夠均勻和足夠好,確定了特性的材料或物質,它用于對儀器的校準、對檢測方法的評定和對材料的賦值”。RM 在工農業生產、國際貿易以及科研等方面的應用日益廣泛,特別是越來越多的向社會提供公正數據的實驗室通過廣泛采用RM作為證明其實驗室能力的依據。這就要求涉及 RM 生產、使用與管理的人員應對 RM 的概念有正確、清楚的認識,這樣才能充分發揮RM在相關應用領域中的作用。
作者: ETSlab    時間: 2009-5-21 09:39
請問做玻璃浮計所用的檢定液能不能算標準物質?怎么定義?
作者: luckljz    時間: 2009-5-21 18:46
XRF的檢定標本可以算是標準物質嗎
作者: vandyke    時間: 2009-5-22 21:07
56# ETSlab
檢定玻璃浮計、酒精計、密度計所使用的煤油、汽油、乙醚、乙醇等溶液只能算工作介質不算標準物質,你對照一下標準物質的定義就知道。
作者: vandyke    時間: 2009-5-22 22:07
57# luckljz
X射線熒光光譜儀檢定用的純銅或黃銅圓塊、純鋁圓塊、鎳鎘不銹鋼圓塊都有相應的標準物質可供選擇。按照規程的原文,“國家計量行政部門批準適用本規程的標準物質后,即應采用”,可知至少在規程頒布時,國內并無相應標準物質。但這并不是說這些標準金屬樣塊就不算標準物質,只是當時沒有嚴格經過計量學上的考核,只能算某某部門制造的合金“標準樣品”(相當于“標準物質”),當這些“標準樣品”經過計量學溯源并且遵循標準物質生產者的指南——ISO導則34生產和定值,就可以“升級”為“有證標準物質”。
另外,國際上這類標準物質和有證標準物質早就存在——要知道標準物質的起源就是從鋼鐵行業的需求來的,美國國家標準局(NBS)也就是現在的NIST,早在1906年就生產了第一批鋼鐵類的(鑄鐵)標準物質(當時稱為標準樣品)。
目前最重要的鋼鐵產品分析用標準物質生產者為:
NIST、歐洲EURONORM-CRM生產者集團(包括英國分析樣品局、法國CTIF和IRSID、德國鋼鐵有證標準物質工作組等等)、日本鋼鐵聯合會、中國計量院標準物質研究中心、俄羅斯ISO TSNIICHM
作者: 阿拉丁    時間: 2009-5-28 21:40
1、我認為,自行配置的校準樣品,不能算標準物質。與標物配套使用的例如顯色劑等可以自己配置。
2、關于標物稀釋的問題,我認為應該限制稀釋次數和指定等級的工具。比如1000mg/L的標樣稀釋成1mg/L,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
  a取0.1mL定容到1000mL.
  b取1mL定容到100mL,然后從稀釋的樣品中取1mL定容到10mL.
這個過程中引入的不確定度與標物證書的肯定不同,兩種稀釋方法的不確定度評定也不同。在進行不確定度評定時應該考慮進去。所以建議標物證書給出稀釋方法和稀釋工具的等級。
作者: vandyke    時間: 2009-5-31 22:29
60# 阿拉丁
標準物質的再處理(濃縮、稀釋、混合等)所帶來的不確定度甚至說偏離認定值的風險,都不可能在證書中反映。證書記載的只能是標準物質最終銷售形態時的不確定度。但是作為證書或者附加的信息,可以建議標準物質的用途、使用范圍、再處理方法。
倘若你的意思是標準物質本身如何獲得這樣的不確定度——也就是說建議給出標準物質制備的詳細流程及各步驟的不確定度,那倒是生產商應該改進的地方。某些發達國家的標準物質銷售商(或者聯盟)可以提供額外的關于制備的詳細信息,不過也是另付費的。信息便是金錢。不是嗎?
作者: 阿拉丁    時間: 2009-6-1 20:45
61#vandyke
  是的,生產商還應該在最小標物包裝上給出標物的有效期。這樣明了。有利于先進先出。
作者: whyy    時間: 2009-6-2 10:06
以前所理解的標準物質真是簡單化了呀!
我想借此提出我的疑問:同樣是標準物質,必須用標物所的么,環科院的有什么區別呢?
作者: 阿拉丁    時間: 2009-6-2 21:43
我想只要有標物生產許可的就行吧!從標物中心買的約有不是標物所生產的。
作者: 阿木    時間: 2009-6-11 10:35
本帖最后由 阿木 于 2009-6-11 10:38 編輯

具我了解:標準物質是以特性量值的穩定性、均勻性和準確性為其主要特征的。這三個特性也是標準物質的基本要求。
分類如果
                         按學科或專業分類的標準物質 
類號
分類名稱
品種舉例
1
地質學巖石、礦石、礦物、土壤
2
物理化學粘度、密度、電化學、熱化學、熱物理
3
核科學、放射性同位素成分、射線能量
4
環境科學環境氣體、水質、粉塵
5
有色金屬銅、鋁、鋅、錫
6
鋼鐵生鐵、鋼
7
聚合物聚合物、橡膠
8
玻璃、陶瓷、耐火材料水泥、玻璃、耐火材料
9
生物學和植物學抗生素、果樹葉
10
生物醫學和藥學藥品、血清
11
臨床化學膽甾醇、脲酸
12
紙張紙的反射顏色
13
石油異辛烷、殘余燃油
14
無機化工產品無機試劑、化肥、純氣體
15
有機化工產品純有機化合物、農藥、致癌物
16
技術工程粒度、硬度
17
物理學熱導、磁矩、溫度固定點

作者: bshdl    時間: 2009-6-29 23:12
先回荅問題2
個人之見:檢定人員自行配制的溶液,不應是有證標準物質。咱們國家的標準物質,是有發布的編號的。GBW開頭的是國家一級標準物質,GBW(E)開頭的是國家二級標準物質。標準物質有其相應的申報、批準、管理、復查的機構和程序。檢定人員自行配制的溶液,沒有國家發布的編號所以不是有證標準物質。但是,如果配制的溶液是成份量,使用的方法是重量法或容量法,也是可以實現其量值的溯源的。
作者: bshdl    時間: 2009-7-5 20:55
檢定校準中是否必須使用有證標準物質?
檢定校準中是否使用有證標準物質要看規程或規范中的規定,通常情況下在規程/規范的編寫過程中,如果有相對應的標準物質,規程/規范中肯定會優先使用標準物質來進行量值溯源/傳遞的。

經過用戶再處理(稀釋、混合等)的有證標準物質是否仍然算有證標準物質?
有證標準物質經過用戶再處理后,應該就不能算是標準物質了,除非證書中對處理過程有明確及詳細的描述,并給出了有證標準物質處理后的量值及相應的不確定度。不過即使標準物質證書中沒有對再處理過程進行描述,用戶自己也可以通過對再處理過程進行不確定度分析,來實現最終量值的溯源(如對標準濁度液的稀釋過程)。
作者: vandyke    時間: 2009-7-5 22:10
經過用戶再處理(稀釋、混合等)的有證標準物質是否仍然算有證標準物質?
我自己也覺得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1、按照常理,有證標準物質的證書僅對生產商出廠銷售到達最終用戶前的商品聲明有效。不可能對用戶拆開包裝后記憶后續處理負責。也就是說除非用戶拆封后不做任何處理直接使用,才能算使用的是有證標準物質。任何形式的處理都會對標準物質的認定值造成明顯的或者潛在的改變。
2、倘若認同上述觀點,則至少相當數量的有證標準物質是無法使用的,或者只能“無證”使用。例如,氯化鉀晶體電導率標準物質。使用它就必須溶解在水溶液中,而且溶解的量的多少直接關系到認定值是否失效。再比如pH緩沖鹽標準物質也類似。

解決上述矛盾的方法有兩個:(1)嚴格按照檢定規程校準規范操作有證標準物質,它的后續產物仍可視為有證標準物質。標物證書對這種后續產物持續有效。
(2)標物證書記載詳細的標準物質操作程序,和限制條件(例如僅限于質量法稀釋,或者可以容量法稀釋等等)。標物證書聲明的認定值就是經過這樣處理的后續產品的標準值,而不是標物原始狀態的標準值。

我認為,只有(2)號方法才是解決問題的完備辦法。
作者: any    時間: 2009-7-10 11:01
最根本在于,是否按標準物質管理辦法經過法定程序申報。保證其合法性有效性溯源性。經過稀釋了之后則不成為標物。
作者: vandyke    時間: 2009-7-12 11:27
本帖最后由 vandyke 于 2009-7-12 11:30 編輯

標準物質的認定方案(引用自《分析化學中的標準物質選擇與使用指南》,【德】A.Zschunke著,于亞東、徐學林、劉軍 譯,于亞東 校)

1、
基準方法

在必須縮小認定值的不確定度時,可用一個單獨的、所謂的基準分析方法來認定。如果只在一個實驗室中進行,推薦使用另一個非基準方法進行誤差驗證。

2、
精選方法組

當一個或幾個機構中有許多不同的分析方法可用,并且滿足下列條件,就可只以2~4家實驗室(方法)的結果為基礎來認定:(1)分析方法已經過認真確認;(2)確認時覆蓋了與CRM候選物成分類似的樣品成分范圍;(3)應用這些方法的人員已經過很好的培訓;(4)選擇方法是盡量減少了不確定度的共同來源;(5)結果的一致性很高。
這個概念的實施需要分析者有豐富的經驗并將經驗很好的總結且文件化,以及熟悉儀器狀況。

3、
實驗室間合作

這是一個廣泛使用的概念,認定這必須找到一組實驗室,這些實驗室在類似所分析的材料領域有專業的分析經驗。認定者還要使這些實驗室盡可能多的采用獨立的分析方法,這樣做可以將引起正或負偏差的未知潛在系統誤差置于同一水平上。這個方法的優點在于,當有10~18個參與者時,通過技術評述可以識別異常值并將其剔除。最終結果將各個實驗室的值作為具有同等品質的整體對待,并從中計算出最終平均值和標準偏差。


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在標準物質的實踐

NIST創造了標準參考物質(SRM)這個術語,作為它的有證標準物質的商標。在RM生產過程中參考SRMs的美國私有標準物質生產者,如果滿足NIST在其質量管理體系制定的某些要求,就可以被授權在產品質量方面聲明“可以溯源到NIST”,這些標準物質叫做NTRM


NIST的賦值和(或)認定模式
模式1:單一基準方法認定,并用其他方法驗證
模式2:兩個經過嚴格評估的獨立方法認定
模式3NIST使用一種方法,外部合作實驗室使用不同方法認定(賦值)
模式4:基于兩個或多個與NIST合作的實驗室使用不同方法的賦值
模式5:以特定方法協議為基礎的賦值
模式6NIST使用單一方法或者外部合作實驗室使用單一方法的賦值
模式7:以實驗室間研究所選數據為基礎的賦值


NIST的證書上,常常出現這三種(或其中一種、兩種)值:認定值、參考值(曾稱為非認定值)、信息值。
認定值:SRM證書或分析證書中報告的值,NIST對其準確性具有最高的信心,NIST以充分研究或計算所有已知或疑似偏差來源。當用模式1、模式2、模式3賦值,且模式的所有要求均被滿足時,這些值通常被稱為認定值。這三種模式都要求NIST親自測量并監督賦值過程的實驗設計。認定值必須給出不確定度。若樣品均勻,不確定度通常指在大約95%的置信度水平上真值可能出現的范圍;若樣品顯著不均勻,不確定度通常指一個預測區間,95%的樣品的真值可能已規定的置信度水平出現在該區間內。
參考值:是在NIST證書或分析報告或研究報告中提供的對真值的最佳估計,NIST并沒有充分研究所有已知和疑似偏差來源。通常使用以下模式確定參考值:
使用模式4、模式5、模式6
使用模式4、模式5、模式6或者模式7得出的結果——用于用戶不要求所使用的值為認定值的場合;
使用模式2或模式3,但是多種方法間缺乏足夠的一致性;
特殊場合可使用模式7,如結果來自另一國家計量院,NIST與該計量院對用于特定基體或被分析物組合的方法有歷史可比數據。
參考值的不確定度可能不包含所有不確定度的來源,也可能只是測量方法準確度的一個估量。

信息值:是SRM/RM使用者可能感興趣和認為有價值的值,但是沒有足夠的信息評估該值得不確定度。一般這個不確定度不列在證書中。信息值可以從一下賦值模式中得到:
模式4、模式5、模式6或者模式7——用于用戶不要求所使用的值為認定值或參考值的場合;
模式4、模式5、模式6或者模式7——但缺乏足夠的信息評估不確定度;
NIST以外的實驗室提供的結果,作為SRM基體的補充信息。不像NIST的測量沒那么具有代表性,但使用者可能會對其感興趣。

NIST化學測量SRMsRMs的賦值模式

模式

認定值

參考值

信息值

模式1




模式2




模式3




模式4




模式5




模式6




模式7




以√表示可以提供該項值


作者: xiongzhi6100    時間: 2009-10-20 14:01
標準物質和計量器具的根本區別就在于計量器具可以通過上級對自身的測量或定度來實現某個(組)量值。而標準物質的自身是一次性的,其所代表的量值是由對該物質同批次的另一部分物質進行測量或標定得到的。這里的關鍵是真正出值的那批物質已經不存在了,所使用的確是替代品。規定和程序甚至法律,只能保證該替代品與真正已經消耗了的那批物質其量值盡可能高度的一致。
舉例說:硬度塊不是標準物質,因為他的值是標準機在該硬度塊上直接測量出來的。做碳硫分析的鐵粉就是標準物質,因為它所代表的碳硫含量是通過標定同批次的另一部分物質所得到的。
作者: Danny    時間: 2009-11-16 11:16
本帖最后由 vandyke 于 2009-11-16 21:39 編輯

(摘自《分析化學中的標準物質選擇與使用指南》,【德】A.Zschunke著,于亞東、徐學林、劉軍 譯,于亞東 校)

標準物質的分類
1. 概述

       標準物質有許多種分類方式。本章中所提及的分類,遠不象有機化合物的那種系統分類,而是基于與分析實踐相關的主要方面而進行的框架大綱式分類。

       物理特性(Physical Character) 標準物質可以是氣體、液體或固體。在每一種狀態下標準物質都有其特有的特性以及制備和貯藏處理問題。而且,固體的標準物質可以提供其主體特性,局部特性和空間分布特性。

       提供的特性(Supplied Property) 分析化學中使用的標準物質是用以展現一種或幾種特性的。可以是一種純的化學物質、一種含有多種成份的混合物或者是某種物理化學的特性。而且,正如以上所說的,對于固體標準物質來說,至少在原則上,至少在原則上要保證從物質的主體性質到實現參考目標的順利轉換。

       計量學特性(Metrological Qualification) 在分析化學中,標準物質在建立溯源鏈中起著重要作用。同樣,它們的計量特性,特別是提供的不確定度和在溯源層級中所處的位置,都是質量保證中的焦點問題。

       制備方法(Preparation Method) 標準物質可依據不同的程序、原則甚至是“哲理”進行制備。氣體和液體標準物質常是合成的。而固體的標準物質則會有很強的基體效應。因此,從分析實踐角度考慮,特別是在環境分析中,采用自然基體的標準物質比合成的標準物質更有利于應用。

       預期用途(Intended Use) 標準物質主要被用來進行校準分析儀器(即測定儀器響應與被分析物含量之間的關系)、確認分析方法(即評價分析方法,特別是準確度)、鑒定被分析物。最近,標準物質被用來作為“能力測試物質”在實驗室能力驗證中廣泛使用,這是標準物質應用的又一重要方面。

       在以下的幾個小節中我們將深入討論以上問題。我們的目的不是介紹一種全面的系統的處理方式,而是介紹在各種應用領域中遇到的共性問題。

       在第2節中首先定義了基本術語,如“標準物質”、“有證標準物質”和相關術語。所有的這些定義都是根據代替原則來制定的,目的是可以用定義的術語來代替簡化了的獨立的半個句子,這半個句子含有被定義術語的所有主要特性。附加的信息在注釋中給出。為方便讀者,給出了ISO導則30中的定義和注釋,而對GUM和VIM中附加的定義則省略了注釋。

2. 標準物質的定義

       ISO導則30[2.1]中定義了與標準物質有關的基本術語,本書選用了其中一些定義,另外,還從“不確定度表示指南”(GUM)[2.2]和“國際計量學通用基本術語”在這VIM[2.3]中選取了三個計量學基本術語。

       標準物質(RM)具有一種或多種足夠均勻和很好地確定了的特性,用以校準測量儀器、評價測量方法或給材料賦值的材料或物質。
       注:一種參考物質可以是純的或混合的氣體、液體或固體。如粘度計校準時使用的水,在量熱法中作為熱-容校準物的藍寶石,以及在化學分析中用以校準的溶液。

       有證標準物質(CRM)附有證書的標準(參考)物質,其一種或多種特性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確定,使之可溯源到準確復現的表示該特性值的測量單位,而且每個特性值都附有給定置信水平的不確定度。

       注1: 所指的是術語“標準物質定值”定義的定位。

       注2: 有證標準物質通常成批制備,其特性值的測定中包含確定的不確定度,這個不確定度代表該批全部的有證標準物質。

       注3: 有證的標準物質特性有時可以方便可靠地復現,如當把物質置于特殊的裝置時:把一個已知三點的物質放入三點容器中;把已知光學密度的玻璃放入傳輸過濾器中;把均勻微粒尺寸的球體放置在顯微鏡的載玻片上等。這些裝置也可被認為是有證標準物質。

       注4:所有有證標準物質均在VIM給出的測量標準或器具的范圍內。

       注5:某些標準物質或有證標準物質具有的特性不能用精確定義的物理或化學測量方法測定,因為它們不能與化學結構建立相互聯系或者有其它的原因。這些物質包括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如疫苗,這時則使用世界衛生組織指定的公認的國際單位。

       標準物質的定認定 這是一個程序,這個程序要建立獲得一種材料或物質的一種或多種特性值的過程,并要確保溯源到一個精確單位的特性表達值,可憑此程序頒發證明。

       標準物質證書 說明一種標準物質的一種或多種特性值和它們的不確定度的文件,并證明已實現了必需的用以確保其有效性和溯源性的程序。

       測量不確定度 表征合理地賦予被測量之值的分散性,與測量結果相聯系的參數。
       (定義出自GUM[2.2],有三個注解)

       溯源性 通過一條具有規定不確定度的不間斷的比較鏈,使測量結果或測量標準的值能夠與規定的參考標準,通常是國家測量標準或國際測量標準,聯系起來的特性。
       (定義出自VIM[2.3],有三個注解。)

       測量標準(器具) 用以定義,認識,保存或復制一個量的單位或一個或多個特性值作為標準的材料測量,測量儀器,標準物質或測量體系。
       (定義出自VIM[2.3], 有三個注解)。

       根據ISO導則30的定義,有證標準物質是標準物質的子集,如,一種標準物質可以是有證標準物質,也可以不是有證標準物質。但是,標準物質常被當作非有證標準物質誤用。
作者: Danny    時間: 2009-11-16 11:17
本帖最后由 vandyke 于 2009-11-16 21:39 編輯

(摘自《分析化學中的標準物質選擇與使用指南》,【德】A.Zschunke著,于亞東、徐學林、劉軍 譯,于亞東 校)

3. 標準物質的物理特征

       標準物質可以是氣體、液體或固體。據了解BAM(德國材料)開發的標準物質的一些例子。在每一種狀態下都有其特有的特性和標準物質的制備、貯藏和處理問題。而且,固體的標準物質可以提供其主體特性、局部特性和、空間分布特性。
      

       氣體標準物質,常被稱為標準氣體或校準氣體,主要應用于氣體分析,包括氣體混合物成份分析、純的氣體中痕量雜質的分析和氣體物理化學特性的測量,如氣體燃料的熱值。當在此領域進行分析化學的研究時,我們要注意氣體的揮發性,它們只能在封閉的體系下進行處理。

       標準氣體混合物常是以混合一定量的純的氣體或已知其成分的混合氣體合成的。因而,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兩種,靜態方法和動態方法,靜態方法是在容器里制備貯存的原料,如重量分析法,即混合成份被不斷地轉移入有壓力的氣瓶中,靠稱重的方法測定其含量;動態方法則是用以制備立即應用的樣品,如動態體積法,即通過控制混合成份氣體的流量和持續的壓力,將混合的氣體導入混合管中并在轉移后使用。

       用這些技術可以準確地制備氣體混合物。但在處理和轉移時要十分的小心,以確保氣體混合物的組成在被使用時與制備要求相一致。引起氣體混合物成份變化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空氣擴散到氣流中,泄漏引起的氣體流失,容器和轉移管材料對混合成份的選擇性吸附以及低蒸汽壓成份的凝結。

       液態標準物質常常是包含規定量的單一或多種分析量的水溶液,如重金屬離子溶液。它們典型的用途是校準分析儀器,如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校準,但所使用的溶液決不僅限于元素分析。對于其它許多標準溶液也各有用途,如痕量有機化合物的有機溶劑溶液被用于環境分析,血清物質的溶液被用于臨床分析,無機鹽溶液被用于電導的測量。

       通常,校準溶液是采用在一定量的溶劑中溶解一定量的純物質的方法制備的。在這個過程中,能被控制的引起誤差的主要來源是:物質的雜質和溶劑的雜質。和氣體混合物一樣,校準溶液也可以被準確地制備,在這個過程中,引起誤差的主要來源是貯藏和處理過程。如校準溶液可能被空氣成份中的污染物污染(如二氧化碳會影響所有的標準溶液)、過濾時來自容器材料的污染、溶劑的蒸發影響(如在常溫下塑料瓶中的水溶液會由于水蒸氣的散失而顯著的濃縮:見例[2.4])、還有不穩定的被分析物的分解。

       固體的標準物質有眾多種不同的形式,從鐵餅到奶粉、從大塊的樣品、碎片到粉末和顆粒,這些形式對樣品的代表性和均勻性選擇帶來了問題(見第四章)。例如,大塊的合金樣品由于在熔化結晶過程中的分離更易于不均勻性產生,而粉末又常表現為高黏度的流動因此很難混合。而且,固體的標準物質不僅要提供主體特性,還要提供表層組成成分的局部特性,或者提供多孔物質中的每個孔的單位貢獻的空間分布特性。固體標準物質的應用范圍很廣,從金屬分析到食品分析,并包含對各種各樣的物理化學特性的測量。雖然局部的特性值很重要,但目前的介紹仍然局限在標準物質的主體化學成份的特性特點上。

       與氣體混合物和溶液的制備不同,固體標準物質常是無例外的“自然物質”—如典型的工業、環境、生物材料的精制樣品——其成份已分析測定(顯著的例外見[2.5])。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分析完成是通過實驗室間的合作研究實施的,由幾個權威實驗室采用不同的獨立的分析方法來進行。

       在制備和使用固體的標準物質時,同樣存在著由不均勻性引起的問題,但與氣體或液體物質不同。對于被分析物的含量,在材料中不一定是等分布的,如鋼中鉻的含量、江中沉積物中PCBs的含量,因此,樣品中被分析物含量可能會有所不同,而且隨著樣品尺寸的減小這種不均勻性會增加。因此在制備固體的標準物質時要十分小心地確保其足夠的均勻性,并且在以后的分析中要不斷進行均勻性測試。在使用標準物質分析樣品時,要充分考慮到引入的可能的不均勻性。標準物質證書在表述不均勻性時常會指明引入的最小樣品量及明確的不確定度。

       起初,我們以為與標準氣體混合物和校準溶液相比,固體標準物質的穩定性是次要的問題。但是,固體物質同樣也有降解的現象發生,如被分析物和基體成分之間存在的化學反應、不穩定被分析物的分解或微生物的活動等。這對有機化合物的成份和象土壤樣品的微生物活性物質的分析應用尤其重要。


4. 標準物質提供的特性

       分析化學中的標準物質被用來對物質的一個或幾個特性值附值。可以是一種純的化學物質、也可以是一種含有多種成份的混合物或者是具有某種物理化學特性的物質。同時,正如前文所說的,至少在原則上要保證從物質的主體性質到實現參考目標的順利轉換。

       系統地看,標準物質作為化學成份附值的作用是第一位的,但是,從實踐的角度看,首先要定性,否則用高準確度方法定量的化合物得到的結果常常是錯誤的。沒有適當的定性就定量是一種浪費,會得到錯誤的結果。純的物質也時常用在校準溶液或其它混合物的制備中。

       獲得純的物質當然是一個理想。在現實中,我們獲得的純物質,其總雜質的含量要非常低,而且雜質含量是確切知道的。實際上,要達到這種要求是不容易的。這是因為直接測定樣品主要成分所采用的方法,其準確度常常不能達到要求,如純化銅中的銅含量在99.999%以上,這就要求分析方法的準確度在10-6以上,因而測定純化銅中的銅含量的唯一的辦法是:確認并測定所有的雜質并從100%中減去。這樣做法的缺點是,某些重要的雜質可能被忽略,如溶解在金屬中的氣體。

       標準物質提供的特性的最重要的形式是混合物的組分,即混合物中一種或幾種被分析物的含量。很顯然,在組分測量中組分標準物質承擔著測量標準的角色,如,在定量的化學測量中,很少需要全組分的混合物,但也有例外,如對自然的氣體來說,全組分分析用以測定生熱值。通常,只測定一種或幾種特定的被分析物組分,同時要進行定性或半定性的基體分析。組分標準物質通常被設計成與實際分析樣品的成份和基體類似。標準物質也被用來對各種物理化學特性附值。典型的例子有:燃燒熱(苯酸),國際溫度標尺的固定點(鋅,錫和其他金屬),和IUPAC pH標尺的固定點(緩沖溶液)。另外,固體的標準物質還可以被用來對固有的特性附值,如組分或表層特性值,或空間分布特性如多孔物質中的有一定尺寸的孔的分布狀況。表征某些特性的物質,如物質的硬度,稱為參考目標比標準物質要好。總之,從固體到溶液,從自然樣品到人工樣品,多種標準物質都在應用著。

       關于標準物質提供的特性的進一步分類,現在已經有很好的模式,列入了象NIST、BCR、COMAR數據庫的標準物質目錄中(見第8章)。在最近的ILAC文件目錄(2.6)中,這些分類被合并成一個詳細的分類體系,有以下五種主要類別:

       類別A:化學組分 標準物質,可以是純的化學化合物或是有代表性的樣品基體,自然的或有附加的被分析物(如,用以作殘留分析的含殺蟲劑的動物脂肪),表現一種或多種化學或物理化學特性值的性質。

       類別B:生物和臨床特性 與第一類相似的標準物質,但表現一種或多種生化或臨床特性值的性質,如酶的活動。

       類別C:物理特性 表現一種或多種物理特性值的性質的標準物質,如熔點、粘性和密度。

       類別D:工程特性 表現一種或多種工程特性值的性質的標準物質,如硬度、抗張強度和表面特性。

       類別E:其他特性

       這個類別被進一步分類,分別為三個附加的水平,如一種鋁合金中還含有含量低的成分錳、硅、銅、鎳和鉻,按化學組分—金屬—有色金屬—鋁合金列出。
作者: Danny    時間: 2009-11-16 11:17
本帖最后由 vandyke 于 2009-11-16 21:40 編輯

(摘自《分析化學中的標準物質選擇與使用指南》,【德】A.Zschunke著,于亞東、徐學林、劉軍 譯,于亞東 校)

5. 標準物質的計量學品質

       標準物質是構筑分析化學溯源鏈的重要物質。因此,他們的計量特性,特別是提供的特性的不確定度和他們在溯源層級中所處的位置都是質量保證中的關鍵。

       關于第一種計量特性,測量不確定度,有兩個要求:不確定度要已知且適合于使用目的。因此,標準物質可以依此不確定度水平(越低越好)分級,和依據此不確定度陳述的可靠性和權威性進行分類。

       在物理計量中,測量標準通常依據以下在等級圖中的水平分類。測量基標準構成的兩種計量(qualifier )位于層級圖的最高端,二級的標準來自于一種或多種基準的直接比較導出并校驗,以此類推。這個等級系統被用來建立測量體系的準確性。那些校準用工作標準,依次以標準物質校準,以此類推。理想狀態是,所有這些都溯源至基標準的水平上。在這個過程中,測量系統的偏差就會被校正,同時,測量不確定度也回溯到基標準的測量不確定度,并且包括了比照測量的不確定度。

       除了某些特定的氣體分析領域(如自動排氣測量),目前,在分析化學中,至今還沒有建立起類似物理計量的體系。這需要對分析標準進行比較,包括次取樣和樣品的預處理,正象物理標準,如兩個測量實體,通常可以直接比較一樣,而在分析化學中,與溯源鏈有關的不確定度常常高出很多,其結果是長的溯源鏈是無效的。目前,唯一被廣泛接受的計量方面的標準物質的分類是2.1章中定義的“有證標準物質”和“內部標準物質”,內部標準物質是使用者為使用目的而準備的標準物質的統稱。兩類標準物質的不同主要是鑒定水平上,而不是不確定度水平。

       但是最近,考慮到將“基準標準物質”作為測量基標準的工作已做了很多,這個概念來自于1993年成立的CCQM,CCQM作為國際單位“摩爾”有關的米制公約的一個新的委員會,肩負著為分析化學的頂級計量水平發展新的概念、方法和結構的任務。作為其第一步行動,CCQM定義了“基準測量方法”,作為常被稱為絕對方法或確定方法的更精確的定義[2.7]。基準標準物質也因此被定義為用基準方法測定其值的標準物質。

       CCQM采納的正式定義如下[2.8]:

基準測量方法是一種具有最高計量品質的測量方法。它的操作可以完全的被描述和理解,它的不確定度可以用SI單位表述,測量結果不依賴被測量的測量標準。
基準標準物質具有最高計量品質,用基準方法確定量值的標準物質。
       目前,對于有證標準物質來說,通常是由多家實驗室研究來確定其(有證)值,由不同的權威實驗室用幾種獨立的方法得出的被公認的值。沒有理由說明為什么這個程序原則上不能用于基準標準物質的定值。最重要的是,只有那些有效的方法才能被認可,即要明確指出具體的不確定度,同時每個測量值的不確定度都要在一個限度內,此時,多家實驗室的測定結果才能被賦值。最近,這個觀點被CCQM廣泛接受。“基準測量方法”補充了“基準制備方法”,該方法主要應用于由純物質制備混合物或溶液,“基準制備方法”進一步完善了“基準測量方法”。關于術語方面,“基準方法”這一說法已被作為“確定方法”的更準確的稱謂被分析界更廣泛地接受。而“基準標準物質”目前仍在討論之中,如在純物質中對它的使用就有很多限制。為此,本書中沒有使用這一說法。

       在物理測量中,校準和檢定通常是將工作標準和相應的參考標準進行比較。類似的有證標準物質可以(而且應該!)被作為在建立內部溯源性時工作標準的參考標準,為此,我們制定了新的草案,作為其中重要的一條,對自有證標準物質到內部標準物質的不確定度傳遞要特別注意.
6. 標準物質的制備方法
       標準物質可依據不同的程序、原則甚至是“哲理”進行制備。氣體和液體狀態的標準物質常是人工合成的。由于固體標準物質具有很強的基體效應,因此,從分析實踐角度考慮,特別是在環境分析中,采用自然基體的標準物質比合成的標準物質更有利于應用。

       純物質的標準物質的制備有兩個主要步驟。首先,合適的原材料的提純,如除去雜質,通常要考慮材料、雜質及雜質的量,使用高度專業化的技術。第二,剩余的雜質量要明確指出。這樣做有兩個目的。用于直接測定純度沒有合適方法的樣品,正如以前所提的,因此純度常是非直接測定的,如純化銅中銅的含量是從100%中減去確定的雜質量;另外,量化了雜質的純物質可以作為痕量分析中的標準物質。

       氣態的標準物質幾乎無一例外的是人工成批混合制備、為貯藏或為及時使用而連續制備。原則上,“自然產生”的氣體混合物的分析樣品也可以達到相同的目的。但是采用人工制備混合物的主要優點如下:

自然的混合物中常包含我們不想要的成分,它會影響混合物的穩定性或影響具體指定的被分析物的測定。
對于自然的混合物來說,不可能達到為實踐應用的全成份分析目的,如所有成份的含量達到痕量水平。
固定的混合物(如,在加壓的瓶子里的混合物)可用重量法進行,比常規分析方法可能達到的精確度更高(0.1% 的波動或更好)。
非常低的水平的被分析物的混合物或在容器中反應的被分析物不能保持足夠的穩定性,因此要“在線”制備。
       通常,人工制備的溶液常優于自然溶液,大多數原因如上所示:沒有不想要的成分、完全符合成分要求、高準確度。

       對于固體標準物質來說,情況常常完全相反。標準物質幾乎無一例外的是“自然的”物質的分析樣品。這種優先選擇主要是由于固體物質分析方法的有限制的選擇性,特別是在樣品處理過程中。通常,固體物質的分析方法受基體影響大。方法確認時,標準物質的基體與被分析的樣品基體要無顯著區別。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樣的物質不能人工制備,如土壤樣品、食品樣品和生物材料,即使是人工制備的標準物質,如合金,通常也要由分析測定確定其成分而不是依據其混合配方來得到數值。只是在近期,“再構造分析”才被描述在專論中[2.5],舉例來說,就是為了多元素分析的質量保證,控制純物質的固體樣品的制備和應用的方法(如XRF)。至于主體特性的固體標準物質的制備,一個主要的挑戰是要生產出有代表性和均勻性的樣品。如上所述,固體的標準物質多種多樣,其每種形式,如大塊的樣品、碎片、小顆粒或粉末等就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由于熔化結晶時的分離,金屬合金的大塊樣品容易不均勻,而粉末常表現為高黏度流體性而難于混合。這些問題在標準物質的應用領域始終都存在,例子見第4章。

       毋庸置疑,標準物質是分析化學質量保證的主要工具。但是,為每個分析任務供應特制的標準物質很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應把精力放在參考方法的發展上。顯然,work-horse分析方法還要繼續受基體影響的困擾。但是,在評價常規方法的準確度方面,高準確度的參考方法要比標準物質強得多,因為沒有基體不匹配的問題。同樣,一種已知準確度的參考方法與常規方法同時對真實樣品分析,二者結果是可比較的。

7. 標準物質的預期用途
       標準物質主要被用來進行校準分析儀器(即測定儀器響應與被分析物含量之間的關系)、確認分析方法(即評價分析方法,特別是準確度)、證明被分析物。最近,在實驗室能力驗證中使用越來越多的標準物質作為“能力測試物質”。

       標準物質在分析化學中的基本應用是提供化學組分或物理化學特性的參考值。為了正確應用這些參考值,一定要特別注意已知的不確定度。在以下段落中將概述標準物質的主要作用,更多的有關標準物質使用的通用指導文件,請參看ISO導則33[2.10]。
作者: Danny    時間: 2009-11-16 11:20
本帖最后由 vandyke 于 2009-11-16 21:40 編輯

(摘自《分析化學中的標準物質選擇與使用指南》,【德】A.Zschunke著,于亞東、徐學林、劉軍 譯,于亞東 校)

7.1 用于測量體系的校準

       在用儀器方法的成分分析中,目標量通常是不能被直接測量的,如特定基體中特定的被分析物的含量,而儀器的響應是可以測量的,并可以換算成被分析物的量。為測定儀器的響應與被分析物含量之間的關系,測定已知含量的被分析物校準樣品的儀器響應,并且同時測量整個量程。從測量的響應與被分析物含量值的比較可得出相應的響應曲線(如直線的傾率和截距),這些參數中包括不確定度。用這種方法我們可以以測量的響應預計出未知樣品的被分析物含量,同時亦以測量響應的不確定度和測量響應的曲線參數的不確定度預計出被分析物含量。ISO 11095[2.11] 描述了用標準物質和校準曲線是直線的一般情況下的校準數據評價的校準實踐設計。

       由于事實上大多數分析樣品的基體與校準用樣品的基體不同,由此使來源于校準的不確定度的計算通常是不全面的。因此,基體匹配的樣品已經在校準、測定中使用,并且用于校正由于基體不匹配引起的偏差。原則上說,基體匹配的標準物質已經被用于校準,但實際上只在特定的領域如氣體分析中使用。通常,校準用標準物質為純物質制備的校準溶液,基體匹配的標準物質用于研究因基體作用引起的偏差。這種實踐甚至形成了一種通用的觀念即基體標準物質不能用于校準而只能用于質量控制。
7.2 用于測量方法的評價

       作為方法確認研究的一部分,偏差測定和校正需要使用基體與被分析樣品相匹配的標準物質,由于缺少合適的基體標準物質,一般采用單一的確認的樣品。為測定潛在的偏差,被確認的分析方法要分析確認的樣品,其結果與參考物質提供的參考值進行比較。被確認的分析方法與參考方法(如不確定度已知且足夠小的方法)同時采用合適的樣品,并且被確認的方法的結果與標準方法的結果是可比的,這種方法可以被選擇使用。

       這種比較按以下三個步驟執行和評價:

比較測量結果和相應的參考值,考慮相關的不確定度;
如果發現顯著性偏差,就要進行偏差校正,最好是調整程序或儀器,或用校正因子計算,或采用附加的校正條款;
測量不確定度包含偏差校正,考慮兩個方面的計算,即未矯正的測量不確定度和校正的不確定度。
       依照程序,分析方法的準確度可以溯源到參考值,包括不確定度,確認的樣品的貢獻也考慮在其中。因此,這些數據(如有證值)可溯源到公認的參考標準。
7.3 用于測量標度的定義

       采用國際單位制最大程度保證了國際上測量的協調一致。但是,還有測量結果不能用國際單位制表示,如硬度。對于這些測量,可用約定俗成的測量標尺。這些標尺基于賦給標準物質或標準目標的值,與特定的測量方法或儀器相結合。顯然,標準物質只定義標尺點上選擇的數字,即所謂的“固定點”。因此,標尺定義也要求有插補程序的規范。

       測量標尺也用于那些難以直接測量的國際單位制中的量的標準物質。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國際溫度標尺(ITS-90)的定義,它是基于一系列純物質的準確的可復制的熱力學平衡狀態,以及其它幾種純氣體的三點和一系列純金屬的熔點。由這些固定點和承認的插補程序,采用公認的測量方法和儀器,直接測量得到的熱力學溫度就獲得了定義的溫度標尺。

       ISO導則33[2.10]給出了附加的說明和解釋。

7.4 用于(被)分析物的鑒別

       如書中2.3中所述,由于沒有進行合適的定性分析,而直接以高準確度方法測定化合物常常會得出錯誤的結論。對被分析物的適當的定性分析,即鑒定分析是極為重要的。通常,在毒物分析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定性分析,相比之下,準確定量分析的重要性則遜于定性分析(見第六章的例子)。因此,通過儀器測試獲得可靠的純物質的性質特征是標準物質反映被分析物所必需的。

       在這個過程中,最困難的是對定性分析的不確定度的評估,如,對錯誤的定性分析可能性的評估。一般來說,這種評估要結合多種形式的信息,如可能的候選樣品、響應特性和結構-性質相關性。迄今為止,仍然欠缺對定性分析的不確定度評估的標準統計工具。在[2.12]中說明了此領域近期的情況和前景。
作者: Danny    時間: 2009-11-16 11:20
本帖最后由 vandyke 于 2009-11-16 21:40 編輯

(摘自《分析化學中的標準物質選擇與使用指南》,【德】A.Zschunke著,于亞東、徐學林、劉軍 譯,于亞東 校)

7.5 用于能力驗證(PT)
       如[2.13]中所述,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為特殊需求而生產標準物質是標準物質發展的主要趨勢。標準物質在與實驗室認可相關的能力測試中有越來越多的應用。實際上,在能力測試中,組織者使用已知的被分析物含量(或其他特性值)的樣品作為盲樣,參與者分別分析這些盲樣,用如z-score(見[2.14])這樣的適當的評價手段來評價比對結果和目標值,從而評價參與者的能力。為此,目標值應從一個獨立的參考(權威)分析中獲得。但是,所有的參與者的測量結果的中間值過去常被現在也仍然被作為獨立建立的參考值代替。這個程序到現在仍被明確認為是不足夠的。結果能力測試PT計劃的組織者對PT樣品以及完善的目標值的需求越來越大。一個由IRMM Gell組織的國際測量評價項目(IMEP)“國際單位-可溯源”能力測試計劃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顯然,能力驗證所用的物質要求基本上與標準物質的要求是一致的,即:它們的特性值要足夠完善,針對使用目的要足夠均勻和穩定。但是,比起有證標準物質,它們的不確定度可以更大一些,也不要求長期的穩定性。因此,能力測試的物質可以單獨的生產制備,也可以按照有證標準物質的生產要求制備,制備的部分物質可以免去穩定性測試和實驗室間比對研究的初步定值。
作者: zhangyi166    時間: 2009-11-19 15:41
我們廠里也有檢定分光光度計的標準濾光片是按照計量器具每年送檢的。
作者: wangwenying    時間: 2009-12-21 20:11
"2、一些檢定規程和校準規范需要計量機構自行配制溶液進行儀器檢定、校準,這些溶液是否屬于標準物質?"
例如,電導率儀,pH計檢定規程后有配制標準溶液的說明,這樣是否可以自行配制這些標準溶液?配制人員是否需要持某種證?
作者: 阿拉丁    時間: 2010-3-23 19:54
現在我這里有很多卡氏水分測定儀,但是沒有規程上的標準物質,被檢單位還要求檢定,只能用蒸餾水。有的型號只能給出%,請教高手指點迷津。
作者: vandyke    時間: 2010-5-20 21:18
標準物質具有名義特性和量這雙重屬性,簡單可以理解為具有“質”和“量”的屬性,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測量。可是,是不是一種標準物質只能有一種名義特性(不在標準物質使用中利用的屬性不算名義特性)呢?
作者: 海濤    時間: 2010-7-13 21:03
我認為可以簡單地概括成一句話,就是特定量的特定物質就是標準物質。說得啰嗦了反到使人糊涂。
作者: johnsheng    時間: 2010-9-6 15:58
標準物質應該是一個相對概念,因為真值永遠不可獲得,所以說只要滿足實際要求,
并且所標注的量值都能夠得到合理的解釋,就可以作為標準物質
作者: liuzuopeng    時間: 2010-12-5 00:14
2、一些檢定規程和校準規范需要計量機構自行配制溶液進行儀器檢定、校準,這些溶液是否屬于標準物質?
這些應該不是標準物質,而是工作主校準品
作者: vandyke    時間: 2010-12-17 23:20
回復 81# johnsheng


    砝碼、硬度塊、標準色板、水三相點瓶、干涉濾光片  哪些算標準物質?哪些不算?為什么?
作者: vandyke    時間: 2010-12-17 23:21
回復 82# liuzuopeng


    按照標準物質的定義,哪一條內容不符合呢?
作者: 秋水    時間: 2010-12-26 23:43
回78樓,卡氏水分測定儀校準用標準物質可以在中國計量院化學所買到,有兩種一種是國產,一種是美國的
作者: guangzhoupwp    時間: 2011-1-5 11:31
我們化學的很多規程里都是需要現場配制標準曲線的,這個配制過程里難免會引入相應的不確定度分量,但是實際的操作中并沒有考慮這些不確定度對結果的影響,或者在不確定度評價中也只是給了一個大概的估值。實際上不同人、不同器具、不同環境帶來的不確定度分量都不一樣。但是很多的化學藥品都要現配現用,實在是一個頭痛的事情。
作者: 蘇三    時間: 2011-3-2 17:49
回復
我的個人理解:
              2、一些檢定規程和校準規范需要計量機構自行配制溶液進行儀器檢定、校準,這些溶液是否屬于標準物質?
    這種情況是在發布規程時,還未出現有證標準物質。因此為了開展工作,只能允許自己配制。這些不屬于有證標準物質,只能算試劑。

              3、檢定校準中是否必須使用有證標準物質?經過用戶再處理(稀釋、混合等)的有證標準物質是否仍然算有證標準物質?

檢定校準中必須使用有證標準物質,經用戶處理后的標準物質,應該不是是有證標準物質,但在檢定校準中,實際當做有證標準物質使用,只是不確定度增加了。


            

作者: 楊申寅    時間: 2011-5-4 12:20
真是重要的問題,我們從藥檢所購買的對照品,是否屬于標準物質,我個人認為不妥,僅作為比對使用,因為對照品報告也只注明使用說明,沒有不確定度報告。而且也沒有溯源性。只能認為該物質由中檢所發布,儲藏、分包而已。
作者: qingshuihe    時間: 2011-5-4 21:48
關于現在國家標物中心賣的標物的包裝提出些改善意見:
1、建議證書中給出詳細嚴謹的使用說明,例如每次取樣搖勻,怎么搖,搖幾次才算均勻,不會影響下次使用
2、建議包裝改為小包裝,例如哈希的COD給的顯色劑每次一小瓶,消解完后扔掉即可,如果能改成這樣根據實際使用劑量的包裝,即不浪費,也不影響下次使用。
3、現有標物,即使每次使勁搖勻,到了后面值總是偏大,而且明顯偏大,這個情況該怎么處理?例如濁度用一次就扔?標物很貴的,太浪費
作者: qingshuihe    時間: 2011-5-4 21:54
在檢定濁度計時,買的400NTU的標物,用經國家計量檢定的移液槍和經省級計量院檢定合格的A級容量瓶稀釋的低濃度值的如20NTU的溶液還屬于標液不?
作者: 樹丫男孩    時間: 2012-2-6 13:46
基準物質是一種高純度的,其組成與它的化學式高度一致的化學穩定的物質(例如一級品或純度高于一級品的試劑)。這種物質用來直接配制基本標準溶液,但在較多情況下,它常用來校準或標定某未知溶液的濃度。
作者: deyangwangyu    時間: 2012-2-16 20: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市場室    時間: 2012-8-27 09: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fengzhenfeng    時間: 2012-9-10 08:11
標準物質,顧名思義就是標定準確的物質。可以用于定義、實現、保存和復現量的單位或者一個、多個量值。由此可以作為計量基準、計量標準,有效用于量值傳遞。
作者: sfs68029    時間: 2013-4-2 20:29
響應版主號召,談談我對標準物質定義的理解
標準物質(RM)reference material(RM):援引美國加聯定義指的就是具有一種或多種足夠均勻和很好確定了的特性值,用以校準測量裝置、評價測量方法或給材料賦值的一種材料或物質。
標準物質可以是純的或混合的氣體、液體或固體。例如,校準粘度計用的水、量熱法中作為熱容量校準物的藍寶石、化學分析校準用的溶液。
一種標準物質應該具有一種或多種特性(值),這些特性(值)應該是足夠均勻的。需要注意的是,定義中強調的是特性的均勻性,而非物質的均勻性。另外,定義明確給出了標準物質有三大用途,即校準測量裝置、評價測量方法和給材料賦值。
從注釋中人們可以得到如下信息:一是標準物質可以普通物質的三種基本狀態出現。二是其化學成分千變萬化,可以是任何元素、分子的組合。實際上,標準物質首先是物質,因此就會有物質的三種基本狀態;其次才是標準物質,是經過特殊加工處理,可以滿足與分析測量特定用途有關要求的物質。
作者: 豬吃老虎    時間: 2013-5-10 22:45
回答第2條:由于“具有了確定的特性”,才成為了標準物質,但計量器具也是具有確定了的特性的,所以這不能作為區別是計量器具還是標準物質的依據
作者: jerryling    時間: 2014-1-16 17:15
在這里請教一下:如果所需要的標準物質,國家標物中心沒有(比如碰上正在研制),能否有其它途徑買到替代使用的標物?能買進口標物來用嗎?
作者: zhigeng    時間: 2014-6-17 08:53
有哪位大哥做過溶出性質的標準樣品啊 可以傳授下經驗么
作者: zhigeng    時間: 2014-6-17 08:56
比如說食品接觸材料中重金屬溶出之類的標準樣品
作者: 劍客    時間: 2014-8-13 14:36
請問標準物質在哪里買最便宜?關于化學類標準物質項目有檢定員資格證嗎?在哪里可以考到?




歡迎光臨 計量論壇 (http://www.bkd20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欧美极度极品另类|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国产91中文剧情在线观看|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青青草97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日本高清一本视频|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下|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 色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在线欧美亚洲| 午夜电影在线看| а√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在线精品小视频|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高清αv| 18videosex性加拿大| 最近最新2019中文字幕高清|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日本邪恶全彩工囗囗番3d| 国产ts亚洲人妖| а天堂中文最新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在线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韩国高清色www在线播放| 把腿扒开做爽爽视频在线看| 免费观看黄色的网站|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蜜臀| 欧美亚洲第一区| 国产你懂的在线| 一个男的操一个女的| 深夜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福利你懂的| 久久久久久一区国产精品| 精品一二三区久久AAA片|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久久综合色88|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欧美| 国产高潮国产高潮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