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輪重儀的檢測當一套(兩個輪重儀)單軸稱量系統用于超載檢測時,在受控區域內使用前必須對其進行計量性能檢測,每個輪重儀的最大秤量是15t,而其面積只有0.4×0.7m2,如何檢測最大秤量的計量準確度?有的朋友可能會說,在出廠之前是用疊加法已經測試合格,到現場沒必要再測了。這是不對的,因為輪重儀的基礎改變了,其測試條件也就改變了。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兩塊輪重儀上加放附加臺板,以擴大承載面積。
② 不斷軌軌道衡的檢測在這里講的不斷軌軌道衡不是指鐵路上使用的那種產品,是指冶金行業中使用的煤塔秤。因為在這里使用的不斷軌軌道衡是靜態計量,其必須進行靜態檢測。通常煤塔秤的最大秤量為一百多噸,即是被稱量的煤炭凈重也有幾十噸,如果也在兩根稱重軌上加放附加臺板,再向上加砝碼或替代物,檢測起來非常麻煩。
③ 鋼包秤的檢測鋼包秤作為冶煉過程中必備的計量設備,常用的形式是稱重模塊式。如果將稱重模塊安裝到大包迥轉臺上或鋼包車上后,再用標準砝碼對其計量性能進行測試時,根本就沒有安放砝碼的地方。不要說標準砝碼法了,就是用替代法也是比較困難的(當然,如果將標準砝碼放在大包內也是可以的,但標準塊的取放也不方便)。最好的方法是疊加法,先在工廠內測試,通常是同時對一套系統進行測試,而后直接安裝在支架上使用。因為鋼包秤的允許使用誤差較大,即是存在較大偏差,也不會影響正常使用。三、 幾種檢測方法比較在這部分內我想將檢測方法分為兩塊,一塊是在規程中被認可的,一塊是我們這次需要探討的。
② 關于加載點問題對于偏載檢測,檢測時加載點是作用在稱重傳感器上方的承載器上的;但對于各稱量點準確度檢測時,其檢測點與承載器接觸面積也不會大,最大也僅僅是作用在一條線上,不可能象砝碼一樣有較大面積的壓在承載器上。由此可以想像到,用疊加法檢測衡器稱量準確度的這個方法,對承載器的剛度、強度要求比用砝碼法高的多。
③ 以點代面問題偏載檢測時所用載荷量是該衡器最大秤量的1/n-1,也就是講,幾個稱量點所用載荷量的總量大于該衡的最大秤量。是否可以這樣認為,當一臺衡器在偏載檢測合格后,其稱量準確度就不必再檢測了(當然,這是建立在承載器結構的剛度設計合格的前提之下)。
① 理論基礎:計算法的理論基礎是:輸出信號=供橋電壓×稱重傳感器靈敏度×(載荷當量值/稱重傳感器數量×稱重傳感器最大秤量)
② 方法步驟:
a 首先,檢測出空載狀態時的輸出信號值;
b 其次,加1/10最大秤量標準砝碼,并檢測出此時的輸出信號值;
c 然后,再連續加兩個1/10最大秤量標準砝碼,檢測出此時的輸出信號值,并比較其線性;
d 如果有條件,可再加一定量值的標準砝碼,測出其輸出信號值,且與前線性進行比較。
③ 相關影響量:
a 供橋電壓的偏差值修正;
b 稱重傳感器靈敏度偏差值修正。
④ 基本條件:采用計算法的前提條件是生產地位必須提供以下基本器件的相關數:
a 稱重傳感器準確度是多少;
b 稱重顯示控制器線性指標是多少;
c 承載器設計剛度的計算數據;
d 衡器基礎的承載力要足夠。也可以講,計算法是一種綜合控制法,我們可以根據制造單位所提供的承載器計算參數,將有限的標準砝碼集中放置于承載器的局部位置,用百分表或鋼尺測量出承載器的變形量,來核對制造單位所提供的計算參數,這樣檢測者不但得到該稱量值的計量誤差,也同時得到該衡的承載能力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