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當n≥10或自由度≥9以后,一般是可以認為實驗標準偏差s的可靠性就行了。否則,按n的大小,適當擴大所得出的標準差。注意,并非擴展不確定度。
該國際標準中,根據p=100%分散區間半寬a(參閱JJF1059第5、6節)計算所構成的標準偏差u之間,提出只需分以下三種類型,分別以a乘一個轉換系數b(coefficient for transfomation of a to u):
該標準的上述作法大大簡化了評定,而且便于記憶。在某種程度上是使所評定出的標準不確定度u在并不太大的范圍內近似地給出。例如正態分布,按說應是1/3a≈0.3a,上表擴大到了0.5a。三角分布本是≈0.41a,按上表取為0.5a也還稍有擴大。而矩形分布本是≈0.577a,近似地取0.6a,也稍有所擴大,把兩點分布按U形分布取0.7a則是稍有所縮小。
ISO14253-1:1998雖用于工件幾何形狀是否合格的判定(原標準名稱為“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Inspection by measurement of workpiece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 Part 1:Decision rules for proving conformance or non-conformance with specifications),但其原則可用于其他產品技術參數、指標。
圖1給出了合格區(conformance Zone)的確定。圖中A為單側檢驗(One-sided specification)規范要求(按供貨合同或技術規范所給出的合格指標);B為雙側檢驗規范要求(Two-sided specification);1為規范區間(specification Zone);3為合格區間,指檢測結果只有出現在這個區間才是可認定合格的。
圖2為不合格區間(Non-conformance Zone )圖中A為單側檢驗;B為雙側檢驗;1為規范區間;4為不合格區間,指當檢測結果出現在這個區間才是可認定為不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