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溫度單位(℃),與熱力學溫度單位開爾文(K),按規定本就不應該使用詞頭。
兩者的轉換關系如下(摘自JJF 1007-2007《溫度計量名詞術語及定義》):
對了,還有Ω和mK的關系
這兩個不是同種量的計量單位,前者為電阻單位,后者為熱力學溫度單位,兩者之間應該不存在關系。
路云 發表于 2020-7-24 21:47
攝氏溫度單位(℃),與熱力學溫度單位開爾文(K),按規定本就不應該使用詞頭。兩者的轉換關系如下(摘自JJF 10 ...
劉彥剛 發表于 2020-7-25 03:40
熱電阻就將兩者關聯起來了,請見JJG229-2010《工業鉑、銅熱電阻》。
那只是熱電阻的阻值與溫度的函數關系。我看了一下規程,我的疑惑是:1、為什么不使用攝氏溫度單位℃表示,而要使用熱力學溫度單位K表示。2、為什么熱力學溫度單位K可以帶詞頭m,表示成“mK”?有依據來源嗎?如果將其表示成“m℃”,它與“mK”有何本質區別(注:忽略不允許使用詞頭的規定)?
路云 發表于 2020-7-25 13:59
那只是熱電阻的阻值與溫度的函數關系。我看了一下規程,我的疑惑是:1、為什么不使用攝氏溫度單位℃表示 ...
劉彥剛 發表于 2020-7-25 15:10
之所以不使用攝氏溫度單位℃表示,而要使用熱力學溫度單位K表示。正是熱力學溫度單位K可以帶詞頭m ...
哪個標準里規定了熱力學溫度K可以帶詞頭?既然可以帶詞頭,“m℃”也沒什么別扭啊。況且兩者從物理意義上沒有任何區別,也不會引起歧義。
規程所有的溫度技術指標要求,都是用攝氏溫度℃表示,突然冒出一個“mK”,我倒是真的覺得很別扭,還不如用“m℃”更直觀,更容易理解。
zhangjmqust6699 發表于 2020-7-28 08:58
那就用科學計數法,以后寫的時候慢慢就改過來了。就和濕度的單位是%RH,相對濕度的單位也是%RH一樣。
大家 ...
“RH”本身就是“相對濕度”的英文縮寫,用了中文“相對濕度”的表述,不用“%RH”,而用“%”表示,語法邏輯上沒啥問題呀,避免同義的重復表示,也不會引起歧義啊。再說“%”也不是計量單位符號,與本主題討論的問題沒可比性。
柴龍剛 發表于 2020-7-30 09:41
K=℃+273.15;1K=1000mK,m是詞頭,屬于倍數單位的前綴。
哪個標準里規定了熱力學溫度“K”可以加詞頭?
路云 發表于 2020-7-28 17:37
“RH”本身就是“相對濕度”的英文縮寫,用了中文“相對濕度”的表述,不用“%RH”,而用“%”表示,語法 ...
zhangjmqust6699 發表于 2020-7-30 13:38
詳細請查閱:JJF 1012-2007 濕度與水分計量名詞術語及定義 附錄A,我只是覺得這個問題和mK一樣,很多人不 ...
附錄A只是注解,并非應用,注解自然要對其進行詳細的描述與解釋。通常在應用場合的表達方式都是如下:
有些計量單位是不能加詞頭的,如:攝氏溫度“℃”、時間單位、以 °、′、″表示的角度單位等。
路云 發表于 2020-7-30 14:29
附錄A只是注解,并非應用,注解自然要對其進行詳細的描述與解釋。通常在應用場合的表達方式都是如下:
有 ...
路云 發表于 2020-7-30 12:54
哪個標準里規定了熱力學溫度“K”可以加詞頭?
zhangjmqust6699 發表于 2020-7-31 13:15
我覺得這個是規程規范的,應該是在術語的基礎上進行編寫才對。
如果按照正常的來說,你列舉的那個應該是 ...
按說“%”或“%RH”都不是“計量單位”,故也不可能是“計量單位的符號”。嚴格地說,無論是說“濕度”還是“相對濕度”,用百分號“%”標示足矣,根本用不著畫蛇添足在“%”后面添加“RH”,也不會與“絕對濕度”產生歧義或混淆。比較權威的標準就是GB/T 21984-2017《短期天氣預報》:
柴龍剛 發表于 2020-7-31 14:47
ITS-90溫標中有定義的。還有就是有些國家規范中都有采用mK表示溫度,比如JJG160. ...
ITS-90是什么標準?定義里說了熱力學溫度單位符號“K”可以加詞頭嗎?國家計量檢定規程或校準規范不是專門的的計量單位的規范使用的規定要求,它只是一份作業指導書類似的技術規范,這種文件出現不規范的使用情況。
路云 發表于 2020-7-31 14:56
按說“%”或“%RH”都不是“計量單位”,故也不可能是“計量單位的符號”。嚴格地說,無論是說“濕度”還 ...
jjjqqq123 發表于 2020-8-4 09:48
K不能加m,那mm,mg,ms,mA都不能加了。
mm、mg、ms、mA都是帶有詞頭的計量單位,那是不是攝氏度“℃”、角度單位“度”、“分”、“秒”,時間單位“日”、“時”、“分”等也可以帶詞頭啦?
路云 發表于 2020-7-25 13:59
那只是熱電阻的阻值與溫度的函數關系。我看了一下規程,我的疑惑是:1、為什么不使用攝氏溫度單位℃表示 ...
王偉wangwei 發表于 2020-8-8 11:34
我覺得開爾文是國際單位,所以首選使用,一般用K表示溫度的大部分都是有很高要求的,想像標準鉑電阻,并 ...
是否允許使用詞頭,與要求高低沒有關系,況且單位攝氏溫度℃與單位熱力學溫度K在量值上是相等的(即:1 ℃=1 K)。所以不管多小,加詞頭表示的方便程度,是不存在差異的。不允許攝氏溫度℃加詞頭,而只允許熱力學溫度K加詞頭,給不出任何讓人信服的理由。
路云 發表于 2020-7-31 15:19
ITS-90是什么標準?定義里說了熱力學溫度單位符號“K”可以加詞頭嗎?國家計量檢定規程或校準規范不是專 ...
daijia2046 發表于 2020-8-10 16:45
其實不確定度用mK只是一種變化量的標識,溫度升高1K就是溫度升高1℃,,溫度變化1mK,就是溫度變化0.001℃ ...
為什么不可以說“溫度變化1 mK,就是溫度變化1 m℃”?或者說“溫度變化0.001 K,就是溫度變化1 m℃”?
劉耀煌 發表于 2020-8-12 09:23
有一份文檔“法定計量單位和詞頭使用規則”里面提到法定計量單位中的攝氏度和非十進制單位不能使用詞頭。如 ...
哪份文檔里說了“mK可以有”?可以有為什么我8樓曬出的GB3100-93的附錄A的表格第Ⅳ部分不予列出?
路云 發表于 2020-8-12 16:05
哪份文檔里說了“mK可以有”?可以有為什么我8樓曬出的GB3100-93的附錄A的表格第Ⅳ部分不予列出? ...
劉耀煌 發表于 2020-8-12 16:31
GB3100-93 4.5條明確規定攝氏溫度、角度單位度、分、秒、時間單位日、時、分等不得用詞,而不提熱力學溫 ...
而不提熱力學溫度,就應該認為熱力學溫度單位允許使用詞頭。
不能簡單地認為不提就是允許。熱力學溫度單位K是SI的7個基本單位之一,而攝氏溫度℃則屬于具有專門名稱的SI導出單位。連SI基本單位帶詞頭的示例都不在專門表述SI單位的十進倍數和分數單位的附錄A中列出,那是否也意味著不能使用詞頭呢?
關鍵是有沒有看到“熱力學溫度K可以使用詞頭”的正式規定。要說可以使用,同樣也可以找到攝氏溫度℃使用詞頭的不規范案例。
路云 發表于 2020-8-12 22:57
而不提熱力學溫度,就應該認為熱力學溫度單位允許使用詞頭。不能簡單地認為不提就是允許。熱力學溫度單位K ...
劉耀煌 發表于 2020-8-13 09:54
附錄A只是給出常用的,也就是不常用的沒給出。另外,法無禁止即可為,禁止的項目比較我,可以全部羅列出 ...
“法無禁止即可為”這句話用在這里恐怕不太合適。
附錄A只是給出常用的,也就是不常用的沒給出。
允許的項目多,不全部羅列也是可以理解的
還有什么單位的十進倍數和分數單位沒給出?即使在某些地方未給出,在其他地方就一定會給出。而熱力學溫度K不是不全部羅列,而是沒有一處列出。
根據GB3100-1993附錄B的這段表述,允許熱力學溫度單位“開爾文K”加詞頭使用,同時又禁止攝氏溫度單位“攝氏度℃”加詞頭使用的雙重標準,沒有任何的道理。
路云 發表于 2020-8-13 14:36
“法無禁止即可為”這句話用在這里恐怕不太合適。附錄A只是給出常用的,也就是不常用的沒給出。允許的項 ...
劉耀煌 發表于 2020-8-13 14:52
熱力學溫度常用單位只有K,高溫也不使用kK、MK、GK。mK也不常用,附錄只列K很正常。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
到底是不常使用還是不能使用?列出的很多也是不常使用的。
用“m℃”與用“mK”在本質上有什么區別?是會導致引起理解方面的歧義,還是會影響其他什么東西?目前已經用到了“mK”表示,并不代表這種表達方式就是規范的。我也同樣見到用“m℃”表示的。
daijia2046 發表于 2020-8-10 16:45
其實不確定度用mK只是一種變化量的標識,溫度升高1K就是溫度升高1℃,,溫度變化1mK,就是溫度變化0.001℃ ...
QQ圖片20200930140038.png (338.73 KB, 下載次數: 425)
直接回答樓主1樓的問題,那就是1 ℃=1 K,1 m℃=1 mK。攝氏溫度t與熱力學溫度T的定義函數關系為:t=T-T[sub]0[/sub](式中,T[sub]0[/sub]=273.15 K)。
路云 發表于 2020-10-3 22:17
直接回答樓主1樓的問題,那就是1 ℃=1 K,1 m℃=1 mK。攝氏溫度t與熱力學溫度T的定義函數關系為:t=T-T ...
springwood 發表于 2020-9-30 13:56
樓主說的是這個吧,不同的溫度對應不同的電阻溫度比,需要查分度表,別盡扯些無關的話題,規不規范合不合理 ...
歡迎光臨 計量論壇 (http://www.bkd208.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