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問題疫苗案讓人們明白了冷鏈的重要性。其實,不光藥品,日常生活中許多消費品也需要冷鏈保證質量安全。比如,現在天氣日漸熱起來,冷飲產品開始走俏,而冷飲產品就須臾離不開冷鏈。那么問題就來了:疫苗這么重要的藥品冷鏈出了事,冷飲的冷鏈安全嗎?
這個問題真是個問題。過去冰棍雪糕等冷飲制作工藝不如現在好,衛生條件也有限,冷鏈各環節無法做到嚴絲合縫,吃冷飲吃壞肚子是經常的事。即使現在冷飲生產和儲存的技術水平提高了,若某些環節不注意,也會吃出問題。哪年夏天沒有因吃冷飲而生病住院的案例呢。
為了避免吃出病來,有人總結出一些防病小竅門,比如,當拿起一根冰棍往嘴里塞之前,最好看一看它是否身形完整、線條流暢,要是身材變形了,那最好就別吃了。為什么?因為冰棍變形說明它很可能曾經融化過,經過了二次冷凍,而一旦有過融化,就很容易受到細菌等微生物侵襲,變得不衛生。這就是冷鏈出問題了。
冷飲之所以為冷飲,必須夠冷才行。從科學上講,這個“冷”要達到一定的溫度標準,才能保證食物的安全。當然,因材質不同,冷飲對溫度條件的要求也不一樣。一般來說,冰含量多些的冷飲(比如果味冰棍)要求保存在低于-18℃的環境下,奶含量多些的冷飲(比如雪糕、雪泥、冰淇淋等)則要求保存在低于-22℃的環境下。在銷售終端的店面冰柜,要求稍微低一些,一般溫度不高于-15℃。
對于生產廠家而言,制作和儲存冷飲產品的硬件設備應該都具備,只要管理到位,就不會有問題,但是,從廠家冷庫出來到消費者手里這個過程的衛生安全情況就不保險了。雖然業內通行的行業標準對冷飲運輸、銷售都有相應的要求,比如對運輸條件這樣規定:“第一,運輸車輛應符合衛生要求,短途運輸可使用冷藏車或有保溫設施的車輛,長途運輸應使用具有制冷功能的運輸車;第二,產品不應與有毒、有污染的物品混裝、混運;第三,搬運應輕拿輕放,嚴禁摔扔、撞擊、擠壓。”但是這些規定太過粗率,而何為“長途”、何為“短途”亦未清晰界定,這就導致企業在執行過程中存在很大的隨意性。
雖然比不上藥品對冷鏈設備及各環節要求那么嚴格,但若嚴格按照標準來,冷飲產品的冷鏈投入也不低。假如普通倉庫的造價是500元/平方米,配備保溫系統的低溫冷庫的造價則要高出5倍以上。硬件設備投入外,更多的花費還在于運營中的耗損以及維護。比如耗電,一些面積大的低溫冷庫一個月的電費就可能高達數十萬元。這么大的投入對企業而言就是壓力。在近年來冷飲行業利潤下滑的大背景下,有的企業為了縮減成本,就在冷鏈上偷工減料。媒體調查發現,在一些城市,許多二、三級批發商并沒有配備專用冷凍運輸車或者運輸車的冷藏條件達不到要求,從廠家冷庫到銷售終端,用什么車運的都有,普通面包車、摩托車都上了。到了終端店面,冷柜也有問題,許多廠家配的冷柜要么質量本身就不好,要么年久失修,根本達不到冷藏要求。在農村,更甭提了,冰棍從冷柜里拿出來,湯湯水水、稀里嘩啦。
冷鏈有這么多問題,既有企業縮減成本及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該領域法規標準不健全的原因。我們看到,現行有些標準不夠細化,而且也缺乏強制力。人們在享受冷飲帶來的歡愉時,卻因為其不衛生、不安全而要冒健康風險,這就不值了。所以,政府相關部門應盡快完善冷飲相關法規標準,加強市場監管,使企業重視冷鏈各環節,讓冷鏈真正成為一條保障消費者飲食健康衛生的安全鏈。胡立彪
歡迎光臨 計量論壇 (http://www.bkd208.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