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標題: 曬出計量老照片 分享背后老故事 [打印本頁]

作者: 上帝    時間: 2016-4-18 09:35
標題: 曬出計量老照片 分享背后老故事
生活照,集體照,計量儀器,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

活動規則:
     1、直接跟帖展示出自己有關的老照片,照片數量1張起,無上限;黑白、彩色不限;跟帖曬照片的同時簡單介紹提供照片背后的故事(字數不限,不過當然介紹越精彩越好)當然,如何把您以前的、現在的照片對比圖發上來,就更好啦!
     2、照片內容可以是個人生活照、集體照、老物件和計量相關的一切。
     3、照片要真實哦,咱們論壇的網友都是火眼金睛,嘿嘿。
     4、歡迎各PS好手發揮才能,為自己的照片增光添彩。但不要過度PS。


獎勵:
     1.曬照片+2積分
     2.評選出前三名送禮品



作者: 八一八    時間: 2016-4-18 11:30


國內第一臺20MN力標準機
http://www.bkd208.com/thread-171527-1-1.html


作者: 醬里個醬    時間: 2016-4-18 11:56

國家計量局
北京東四馬大人胡同27號,原度量衡處的所在地,是一個普通的四合院


1958年1月國務院批準國家技術委員會報告,同意將一機部工具院并入國家計量局(國家計量局與工具院合并前全體人員合影) ,這樣國家計量局一下就壯大起來,標志著國家計量局初創時期的結束。

圖片來源:蔡正平http://www.bkd208.com/thread-169458-1-1.html



作者: 趙盼CCIC    時間: 2016-4-18 15:46
這應該是人類最古老的天平了

IMG_20141109_122420.jpg (537.81 KB, 下載次數: 751)

IMG_20141109_122420.jpg

作者: ljsrex    時間: 2016-4-18 17:13
我覺得人類最古老的天平應該是 人 本身。左手托一件,右手托一件。感受兩物的平衡,從而判斷質量大小。
作者: duomeiti    時間: 2016-4-18 17:16
我長期從事長度計量檢定工作,對于計量論壇關于長度的帖子非常關心,于2007年6月7日下載關于長度的計量器具的圖片,如下:

5Zu 54一套舊支架.jpg (54.21 KB, 下載次數: 702)

5Zu+54一套舊支架

5Zu+54一套舊支架

5Zu 55一套舊支架.jpg (36.31 KB, 下載次數: 697)

5Zu+55一套舊支架

5Zu+55一套舊支架

5Zu 56新支架.jpg (41.45 KB, 下載次數: 670)

5Zu+56新支架

5Zu+56新支架

作者: tianlove    時間: 2016-4-18 18:40
曬出計量老照片 分享背后老故事

mmexport1459406439309.jpg (124.48 KB, 下載次數: 755)

mmexport1459406439309.jpg

mmexport1459406442110.jpg (89.73 KB, 下載次數: 736)

mmexport1459406442110.jpg

mmexport1459406444746.jpg (96.11 KB, 下載次數: 704)

mmexport1459406444746.jpg

作者: 涼了的咖啡    時間: 2016-4-18 20:40
tianlove 發表于 2016-4-18 18:40
曬出計量老照片 分享背后老故事

好熟悉的電表檢驗臺,90年代我們也用這個,只是沒有留下影像。
作者: 涼了的咖啡    時間: 2016-4-18 20:42
這個活動好,100個贊!我也要翻翻我的老照片
作者: xqbljc    時間: 2016-4-19 12:04
         我們國家解放后的50年代末先后頒發了第一批50多個規程,下面的圖片是最早的《水平儀試行檢定規程》。

                                               
         由這個38-58《水平儀試行檢定規程》,我們能夠看出,當時還沒有JJG的簡拼,規程的紙張是近乎黑色的粗糙紙,印刷質量相當差,印刷的字體是繁體字,可見當時漢字的簡化還沒有應用,每本的價格是0.09元。規程僅包括以下三部分內容:⑴概述、⑵受檢部位和檢定工具、⑶檢定要求和檢定方法,至于后面的檢定結果的處理和檢定周期等內容都沒有,估計與當時哪個年代還沒有《計量法》有關。

         規程的正文前內頁,有這樣一句話,“本規程是根據過去幾年來執行蘇聯檢定規程的經驗及蘇聯一些最新的資料以及結合中國情況修改編制而成的”,由上面的話,我們能夠看出,我們國家的規程應該是源于蘇聯,且受蘇聯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這也是我們國家規程的歷史溯源吧。  

作者: xqbljc    時間: 2016-4-19 14:26
          大家都知道,小角度檢查儀是幾何量專業常用計量器具,由北京計量儀器廠生產的該儀器是依據正弦原理,利用量塊的尺寸差組成標準角與受檢小角度測量儀器進行比較測量。早期由北京計量儀器廠生產的小角度檢查儀見下圖:
               
          那么這個儀器前期設計是怎樣的呢?最早期(60年代)由國家計量院長度處科研設計的小角度檢查儀外形圖見下圖:
                  
           上圖即為我們國家最早由國家院長度處科研實驗設計的小角度檢查儀(60年代),科研實驗設計為計量老前輩沈家騫為首的一個團隊,現在沈老已經逝去,但是他們為計量事業做出的貢獻仍然值得后人懷念和尊重。當時的指示器是指示表,這與后來正式生產的產品采用干涉頭有所不同,但整體結構包括原理是相同或相通的。該實物現保存于國家院長度所,是該類儀器發展的基石和見證。

作者: xqbljc    時間: 2016-4-19 23:02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6-4-19 23:26 編輯

            

         這是一張拍攝于1978年的老照片,是國家局在廣西召開的幾何量專業的規程審定會,參會人員共100余名,是自己印象中會議代表人數最多的一次,因為當時根據國家局的意見,規程審定會同時也是學習班性質的。圖片中是其中部分參會代表(72人)。該照片拍攝于廣西自治區陽朔的大榕樹下,也就是傳說中劉三姐拋繡球的地方。現在去陽朔的大榕樹游覽,是需要買門票的。照片的拍攝者是國家局的計量老前輩金華彰,所以在照片中沒有他的身影。

         1978年廣西規程審定會,有萬能角度尺、正弦規、百分表檢定儀等10余個規程審定,共分為三個小組,本人所在的小組主要討論了萬能角度尺、正弦規等規程,也就是在這次審定會上及會后,萬能角度尺被改名為角度規,正弦規被改名為正弦尺,由于改名的問題爭執過大,還專門查了辭海,在實在爭執不下的情況下,最后100余名參會代表還進行了無記名投票,但投票結果并未公布。現今角度規已改回為萬能角度尺,正弦尺也改回為正弦規,一個簡單的名稱更改問題竟然使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應該不是與日俱進吧?

        時間如梭,一晃近四十余年過去了,照片中許多人已經記不清晰了,就簡單介紹如下吧:
        前排左數第三人為廣西所的同志,不知為什么,大家都稱呼其為“老表”;第三排右數第二人為國家院長度處的沈家騫,著名的量儀專家,小角度檢查儀的設計者,已去世多年;第三排右數第九人為上海院的馬樓冠,著名的量儀專家(萬能量具);第三排右數第十二人為哈量的代表;第四排右數第一人為北京院的張泰昌,著名的精測專家,幾何量1000問等專業書籍的作者;第四排右數第七人為北量的代表;第四排右數第十二人為濟南機床二廠的王業貞..........。那個年代,沒有計算機,搞個100余人的花名冊實在比較困難,再說,審定會為計量器具名稱爭執的不亦樂乎,哪有時間去搞花名冊呢,由于實在記不清了,講錯了又顯得不夠尊重,就不多介紹了,相信許多當年參會代表還健在,會找到自己的。


作者: 斤斤計較    時間: 2016-4-22 10:53

1983年11月,國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聶榮臻元帥專門寫了賀信,科學的指出:“科技要發展,計量須現行”。國防計量地位從此與日俱增。



作者: 斤斤計較    時間: 2016-4-22 11:05


1964年5月 國防工業各部門在北京召開計量聯合工作會議




作者: 天地有雪    時間: 2016-4-22 11:44
現如今只能感嘆,今非昔比了
作者: easyzy    時間: 2016-4-22 14:01
本帖最后由 easyzy 于 2016-4-22 14:08 編輯

50年代的蔡司6米測長機,現在還在服役

1.jpg (142.42 KB, 下載次數: 752)

1.jpg

作者: luoshiyu    時間: 2016-4-23 16:27
我國計量的發展歷程是經過一代一代累計的,真的不容易到今天
作者: cdsjmcl    時間: 2016-4-23 16:35
斤斤計較 發表于 2016-4-22 11:05
1964年5月 國防工業各部門在北京召開計量聯合工作會議

          第二張照片的標題是后加的吧?難道84年就有了“校準”的概念?別在意,隨便問問。
作者: 周金香    時間: 2016-4-23 18:11
cdsjmcl 發表于 2016-4-23 16:35
第二張照片的標題是后加的吧?難道84年就有了“校準”的概念?別在意,隨便問問。 ...

那時還真有這個概念,雖然和現在的定義不一樣。
再看那個留影的影字,典型的那個時候的痕跡。
作者: 八一八    時間: 2016-4-25 21:57
斤斤計較 發表于 2016-4-22 10:53
1983年11月,國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聶榮臻元帥專門寫了賀信,科學的指出:“科技要發展,計量須現行” ...

真是高瞻遠矚
說創新如何如何,沒有計量,談什么創新
作者: 新聞專員    時間: 2016-4-26 11:36

1981年10月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首屆研究生(部分)畢業照



來源中國計量2016年第三期,計量系統第一次招考碩士研究生的往事回憶,作者:蔡正平

作者: sinaweibo    時間: 2016-5-14 07: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八一八    時間: 2016-5-27 11:20
1963年4月 計量局角度的培訓班留影

s02.jpg (22.69 KB, 下載次數: 678)

s02.jpg

作者: coyote    時間: 2016-5-30 11:15
這個應該勉強點,但是確實很少見了,使用簡單沒有測量工具。

臥式投影儀.JPG (29.78 KB, 下載次數: 702)

臥式投影儀.JPG

作者: coyote    時間: 2016-5-30 11:29
斗,中國市制容量單位(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
桿秤,現在少見了,不過部分地方還有用的。

斗.JPG (11.27 KB, 下載次數: 722)

五斗米,斗-容器

五斗米,斗-容器

老式桿秤.JPG (8.44 KB, 下載次數: 723)

小時候長見的,衡器

小時候長見的,衡器

作者: 葵花向太陽    時間: 2016-7-15 18:50
從事計量15年,雖說沒有經歷最早那種物質匱乏技術不先進的時期,但作為在西部小城從事計量工作的80后,也見過一些很有歷史的計量標準及書籍,感謝生在這個時代,讓我和我們的計量事業一起經歷成長,雖沒經歷過那些艱辛,但也見證了計量的發展,這些照片,看我的心情激動,雖說我們是計量人,但看到那些老照片的,那種感受,我都不會表達了。感動中
作者: changh898    時間: 2016-7-23 15:52
重溫計量發展史
作者: hanlingchen    時間: 2016-7-29 16:43
向前輩學習!
作者: 醬里個醬    時間: 2016-8-2 15:51

1987年5月4日,北京紀念五四青年節,團市委組織的科技咨詢活動。


1986年,304所召開的全國長度區域站長工作會議


304所研制的精密孔徑儀

作者: 尋    時間: 2016-8-11 12:59
學習,感動,溫故知新。
作者: 宿醉    時間: 2016-8-25 11:01
   
    有幸在西藏氣象局出差時見到,從年份即可看出老一輩計量人的智慧。幸之,敬之!

01_副本.jpg (52.34 KB, 下載次數: 622)

內部構造

內部構造

02_副本.jpg (55.27 KB, 下載次數: 569)

臘封觀察窗

臘封觀察窗

03_副本.jpg (43.6 KB, 下載次數: 616)

各種手動按鈕

各種手動按鈕

04_副本.jpg (38.98 KB, 下載次數: 604)

年份

年份

作者: 星雨    時間: 2016-10-8 08:15
xqbljc 發表于 2016-4-19 23:02
這是一張拍攝于1978年的老照片,是國家局在廣西召開的幾何量專業的規程審定會,參 ...

向老前輩致敬。
作者: 威斯特法倫    時間: 2016-10-13 15:47
easyzy 發表于 2016-4-22 14:01
50年代的蔡司6米測長機,現在還在服役

這個我們實驗室也有,不過軍綠色的測長機讓人肅然起敬。
作者: 周友剛    時間: 2016-10-28 07:42
學習了,感謝樓主!
作者: 417120690    時間: 2016-11-2 10:40
太牛了,這么齊全的照片
作者: yandaqing78    時間: 2016-11-7 14:16
和我的年齡豐仿
作者: lic411325    時間: 2016-11-7 18:38
老夫子都不懂
作者: woosize    時間: 2016-11-15 12:01
coyote 發表于 2016-5-30 11:15
這個應該勉強點,但是確實很少見了,使用簡單沒有測量工具。

好像三豐老師投影儀很多單位還在用
作者: coyote    時間: 2016-11-16 10:40
woosize 發表于 2016-11-15 12:01
好像三豐老師投影儀很多單位還在用

是TESA的臥式投影儀,只有顯示單元沒有工具單元。
作者: baiyue00490049    時間: 2016-11-22 20:57
計量學習+計量老物件大天平

mmexport1464959370097.jpg (21.21 KB, 下載次數: 565)

mmexport1464959370097.jpg

mmexport1464671429339.jpg (17.09 KB, 下載次數: 521)

mmexport1464671429339.jpg

作者: baiyue00490049    時間: 2016-11-22 20:58
計量人的故事

mmexport1464709029632.jpg (21.6 KB, 下載次數: 595)

mmexport1464709029632.jpg

mmexport1479818650219.jpg (13.52 KB, 下載次數: 602)

mmexport1479818650219.jpg

mmexport1479818658082.jpg (21.93 KB, 下載次數: 584)

mmexport1479818658082.jpg

作者: 自然卷銀sir    時間: 2016-12-11 11:55
xqbljc 發表于 2016-4-19 23:02
這是一張拍攝于1978年的老照片,是國家局在廣西召開的幾何量專業的規程審定會,參 ...

哈哈哈哈··········手動點贊
作者: measureme    時間: 2016-12-22 09:55
上帝您好,我剛下載您上傳的JJF1033-2016。怎么打開時顯示“必要的壓縮卷不存在啊?”。謝謝您

作者: hello小白    時間: 2017-2-8 16:18
向各位老前輩致敬,聽老前輩介紹,以前他們做計量的,要挑著設備到處跑,不容易啊!
作者: xqbljc    時間: 2017-2-8 18:10
hello小白 發表于 2017-2-8 16:18
向各位老前輩致敬,聽老前輩介紹,以前他們做計量的,要挑著設備到處跑,不容易啊! ...

          “挑著設備到處跑”?此話怎講?那個年代(九十年代前)是隨身帶著(或部分托運)標準器具、出撿專用箱以及檢修工具、配件、資料,甚至要帶著汽油桶、酒精、乙醚、石油醚等,乘坐火車、長途汽車去基層進行計量儀器的檢修,沒有出撿車的。當下,如果還帶著汽油桶等化學試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撿,后果可想而知的。
作者: xqbljc    時間: 2017-2-8 19:04
                        

         照片中的兩人是我們國家從事幾何量計量專業的老前輩。左邊是上個世紀50年代制定《平板》國家規程,研發平面度國家基準的張成悌老前輩,右邊是50年代制定國家《量塊》規程的王承鋼老前輩。他們現在依然在為我們國家計量事業的發展做著貢獻,贊一個!

作者: hello小白    時間: 2017-2-8 19:44
xqbljc 發表于 2017-2-8 18:10
“挑著設備到處跑”?此話怎講?那個年代(九十年代前)是隨身帶著(或部分托運)標準器具、出 ...

老前輩是力學室的,說的應該是80年代左右的事情。
作者: lov    時間: 2017-3-17 11:18
我是干質檢的,搜標準搜到了這里,感覺自己就像是井底之蛙,一下子看到了廣闊的天空,好多東西都要學,好激動哇!
作者: admin    時間: 2017-3-17 11:30
measureme 發表于 2016-12-22 09:55
上帝您好,我剛下載您上傳的JJF1033-2016。怎么打開時顯示“必要的壓縮卷不存在啊?”。謝謝您
...

http://www.bkd208.com/thread-196035-1-1.html
用這個鏈接
作者: cdut2014    時間: 2017-4-17 16:10
老師您好,您發過一個JJG(蘇)48-2006 負壓篩析儀檢定規程 的帖子,但是沒有解壓密碼,希望您能給一個密碼,急需這個規程,謝謝!
作者: 正俊帥    時間: 2017-4-21 12:39
重復的事情認真做,做出不一樣的精彩!
作者: sinotest    時間: 2017-5-3 16: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22063974    時間: 2017-5-16 10:41
今天無意瀏覽網站,竟看到了這么有價值的圖片,這些圖片也見證了計量的歷史時代,總有一種說不說的感動在里面,希望我們計量人能為國家的現代化發展持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中國成為真正的科技強國。
作者: luo.lili    時間: 2017-6-22 16:15
這個活動好,1000個贊!
作者: bishengke    時間: 2017-7-5 10:32
希望看到更多的老照片,傳承計量文化!
作者: 泰安德美計量    時間: 2017-8-5 15:11
老一輩計量人的智慧,到今天我們還在沿用學習,感動。。。。
作者: sky112    時間: 2017-8-28 17:11
感謝 分享,學習了
作者: sky112    時間: 2017-8-28 17:12
感謝分享,學習了
作者: Caohuahu    時間: 2017-10-7 09:52
1983年11月,國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聶榮臻元帥專門寫了賀信,科學的指出:“科技要發展,計量須現行”。國防計量地位從此與日俱增。
作者: 楊平1991    時間: 2017-10-22 21:54
可以,哈哈,認真學習學習一下,有朝一日能用的上
作者: 南山槐    時間: 2017-12-8 10:11
希望看到更多的老照片,傳承計量文化!
作者: 燭影    時間: 2018-1-23 11:12
本帖最后由 燭影 于 2018-1-23 11:16 編輯

王莽建國元年,西漢科學家劉歆設計并制造出這個銅質的“嘉量”,就是你們看到的這個神器,可以用來測量“寸”、“尺”、“斗”、“升”、“斛”,不要小看這件神器,在古代這可是一種精密的計量儀器,被稱為“新莽嘉量”。目前新莽嘉量的原件保存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新莽嘉量-2.jpg (29.63 KB, 下載次數: 657)

示意圖

示意圖

新莽嘉量.jpg (133.33 KB, 下載次數: 674)

新莽嘉量

新莽嘉量

作者: awardlee    時間: 2018-1-27 14:30
斤斤計較 發表于 2016-4-22 10:53
1983年11月,國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聶榮臻元帥專門寫了賀信,科學的指出:“科技要發展,計量須現行” ...

真是文物呀,前輩。
作者: 八一八    時間: 2018-3-3 20:04
不錯,老照片老味道
可惜留下的太少
作者: sancaitdr    時間: 2018-3-12 20:58

作者: fzg999999    時間: 2018-4-17 21:42
向計量前輩致敬,我們這一代也要為后人留點什么,加油!
作者: 山青青    時間: 2018-4-30 11:29
coyote 發表于 2016-5-30 11:29
斗,中國市制容量單位(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
桿秤,現在少見了,不過部分地方 ...

原來斗是這樣的,很好奇,升、石又是咋樣的呢?
作者: 偷腥的大喵    時間: 2018-5-9 14:51
真的是老物件
作者: 韋斯牛    時間: 2018-6-11 12:31
學習了,漲見識了
作者: 瀟瀟雨    時間: 2018-7-10 14: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1015961014    時間: 2018-7-20 09:35
前輩的故事讓人感動,我輩更是任重而道遠
作者: 宿醉    時間: 2018-7-31 12:24
都是前輩與大神。
作者: fxjliuzi    時間: 2018-7-31 13:38
趙盼CCIC 發表于 2016-4-18 15:46
這應該是人類最古老的天平了

哪個博物館?
作者: 趙盼CCIC    時間: 2018-8-5 15:01
fxjliuzi 發表于 2018-7-31 13:38
哪個博物館?

新疆烏魯木齊博物館
作者: 椒星計量    時間: 2018-8-24 16:12
下載的文檔打不開,是加密的怎么解
作者: 中量泰和    時間: 2018-11-18 16:04
八一八 發表于 2016-4-18 11:30
國內第一臺20MN力標準機
http://www.bkd208.com/thread-171527-1-1.html

圖一好像是中國計量院,看到一個熟悉的面孔
作者: pingdanshizhen    時間: 2018-12-18 14:59
請問各位前輩,我想下載試題,不知如何領取金幣
作者: 54112102    時間: 2019-1-12 16:34
這些老照片太讓我震撼了!
作者: 秋意濃    時間: 2019-1-14 15:05
了不得啊,科技進步太快了
作者: HUNGHE    時間: 2019-1-19 18:14
向前輩學習!
作者: ebee    時間: 2019-2-20 16:20
tianlove 發表于 2016-4-18 18:40
曬出計量老照片 分享背后老故事

好親切的照片。。這一套裝置好像在90年代就要好幾萬吧。。。
作者: jienzhang    時間: 2019-3-13 15:57
計量的前世今生,很有意義的帖子。
作者: guanguanhjl    時間: 2019-3-25 14:35
斤斤計較 發表于 2016-4-22 10:53
1983年11月,國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聶榮臻元帥專門寫了賀信,科學的指出:“科技要發展,計量須現行” ...

很給力,真棒!
作者: luojun0522    時間: 2019-4-28 09:01
學習了,被震撼到了
作者: 斤斤計較    時間: 2020-4-30 08:55
上傳一些,福建當年的會議和一些培訓照片

7144aa981d799322abb8a5fbd3a762c.jpg (488.75 KB, 下載次數: 461)

7144aa981d799322abb8a5fbd3a762c.jpg

d7f3284de3497e6657f9a7ea16a6030.jpg (645.89 KB, 下載次數: 461)

d7f3284de3497e6657f9a7ea16a6030.jpg

1ff0d61463f9d04cebec2d0612ec518.jpg (497.71 KB, 下載次數: 470)

1ff0d61463f9d04cebec2d0612ec518.jpg

e8b684db30196b887e6a9b7e7e99cc4.jpg (576.31 KB, 下載次數: 433)

e8b684db30196b887e6a9b7e7e99cc4.jpg

d62b5b665e05f9e8100465bb4542306.jpg (774.78 KB, 下載次數: 484)

d62b5b665e05f9e8100465bb4542306.jpg

fd888aa6104a89b590c8c78bf20d975.jpg (579.65 KB, 下載次數: 455)

fd888aa6104a89b590c8c78bf20d975.jpg

作者: qzhangrw    時間: 2020-8-5 16:14
看得我的眼睛有點模糊,因為她開始濕潤了起來...
向前輩致敬!
作者: 赤腳熊貓    時間: 2020-10-26 12:16
讓后輩們大開眼啊。嘆科技進步,國家越來越強大。
作者: 新入行的羅羅    時間: 2022-4-26 11:26
葵花向太陽 發表于 2016-7-15 18:50
從事計量15年,雖說沒有經歷最早那種物質匱乏技術不先進的時期,但作為在西部小城從事計量工作的80后,也見 ...

我是新入行的羅羅,說得真好
作者: yjw516461702    時間: 2022-4-27 07:58
看了這么多前輩的老照片,這是感慨萬千呀,真的要感謝這些前輩打下的基礎。
作者: 一閃一閃亮星星    時間: 2022-7-1 16:47
這個帖子好厲害,感覺見到了好多有意義的東西,點贊




歡迎光臨 計量論壇 (http://www.bkd20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 哒哒哒免费视频观看在线www | 一个人看的视频www在线| 男同精品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天天爱|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欧美日本精品| 美女污污视频网站| 在线观看国产人视频免费中国|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青青草国产青春综合久久| 成人午夜性A级毛片免费|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色综合天天综一个色天天综合网|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的网站|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中宇|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在线电影|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欧美| ww4545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欧美妇乱xxxxx视频|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www.色午夜| 最近韩国免费观看hd电影国语| 四虎1515hm免费国产| 91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 日本视频免费看| 伊人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另类自拍| 强制邻居侵犯456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 老师我好爽再深一点的视频| 国内精品福利视频| 久久一本色系列综合色| 浪荡欲乱之合集| 国产亚洲蜜芽精品久久| 99国产精品久久| 日本人强jizzjizz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麻豆| 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夏夏和三个老头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