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標題: 《史氏測量計量學說》征求意見稿(5) [打印本頁]

作者: 史錦順    時間: 2015-8-25 08:33
標題: 《史氏測量計量學說》征求意見稿(5)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5-8-25 08:37 編輯


                         《史氏測量計量學說》征求意見稿(5)

                                                                                                                          史錦順        

第4章 誤差量的特點與誤差合成   

1 誤差量的特點
        誤差,表明測得值與實際值(被測量的真值)的差距。誤差是個泛指的概念,包括誤差元與誤差范圍兩個概念。
       誤差元等于測得值減真值。誤差元是誤差概念的基本單元,表明誤差的物理意義與計算方法,是誤差理論的基礎。但對一項測量計量的表達對象,誤差元是可正可負、在一定界限內有大有小的量,不便直接表達與應用。
       誤差量的特點是它的上限性。取誤差元的絕對值,就去掉了誤差元的正負號;取誤差元的絕對值的一定概率(99%)意義上的最大可能值,就把誤差元的多個可能值,用一個值來代表,這個值就是誤差范圍。
       誤差范圍體現了誤差量的特點,簡單、夠用;它被應用于研制、計量、測量三大場合。研制是用計量標準與物理機制建立儀器的誤差范圍;計量靠計量標準檢驗、公證儀器的誤差范圍;測量是利用誤差范圍。人們用經過計量合格的測量儀器進行測量,在得到測得值的同時,知道了該測得值的誤差范圍不超過測量儀器誤差范圍的指標值,只要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指標滿足要求,人們就得到了夠格的測量結果,達到了測量的目的。
-
       將誤差元變成誤差范圍,稱為誤差合成。誤差合成還包括將局部的誤差范圍,合成為總誤差范圍。
       誤差合成的任務就是兩條:去掉諸誤差元的正負號;找到諸誤差元(以及分部的誤差范圍)共同作用產生的總誤差元的絕對值的最大可能值。
       一般量的特點是“雙限性”,就是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而誤差量不同,對誤差量的要求是不能過大,而越小越好,這是誤差量的“上限性”。因為誤差元有正有負,所謂誤差大、誤差小,是只論絕對值,而不管正負號。
       考慮、選取誤差合成的方案,特別要注意誤差量的上限性。。隨機誤差范圍的自身計算、各隨機誤差范圍的合成,一般都滿足大量、不相關的條件,要用“方和根”合成。取3σ為其上限。各系統誤差的合成,系統誤差與隨機誤差范圍的合成,本書基于誤差量“上限性”的特點,主張取“絕對和”法

2 誤差范圍的人、繩、狗模型   
       真值、測得值、誤差元與誤差范圍的關系,可以比喻為人、繩、狗的關系。
       真值比做人,測得值比做狗,誤差就是人與狗的距離。人狗的距離,有時是定值,有時在變化,但距離的最大值被繩長所限制。繩長比做誤差范圍,是個單一值;人與狗的距離比做誤差元,從零可變到繩的長度。
       固定人的位置,狗活動在以人為圓心、以繩長為半徑的圈內。這像研制與計量中的測得值區間。測得值區間以真值為中心、以誤差范圍為半寬。
       某時觀測到狗的位置,則人必在以狗為圓心,以繩長為半徑的圈內。這像測量中的真值區間。被測量的量值區間(真值區間)以測得值為中心、以誤差范圍為半寬。
       繩長限制了人與狗的距離。知道人的位置,可以找到狗;同樣,知道狗的位置,也可以找到人。
       同一誤差范圍,貫通于測量的研制、計量、測量三大場合。是“測得值區間”與“被測量量值區間”的標志量,是測得值與真值之間變換的基礎。研制中,確立真值到測得值的變換;測量中,給出測得值到真值的變換。誤差范圍決定兩個變換的質量,也就是決定測量的水平。
-
       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在生產時被造就,而在計量時,被公證。能確認誤差范圍之值,是因為計量中有標準。
       研制與計量中,依靠真值確認誤差范圍;測量中由已知的誤差范圍與測得值而得知被測量的量值。測量結果是測得值加減誤差范圍,被測量的真值包含在測量結果中。
-


作者: 史錦順    時間: 2015-8-26 11:33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5-8-26 11:41 編輯

                       《史氏測量計量學說》征求意見稿(5.1)

                                                                                                                         史錦順

第4章 誤差量的特點與誤差合成(續1)      

3 誤差范圍的重要性
         1 誤差范圍是測量儀器的測得值函數的簡化表達(見下章)。
       2 誤差范圍是測量儀器性能的表征;誤差范圍指標值是測量儀器水平的標志。
       3 計量是對測量儀器誤差范圍的檢驗與公證。計量的作業是求得被檢儀器的實際誤差范圍值;儀器計量合格,就是指儀器的誤差范圍的實際值不大于儀器的誤差范圍指標值。
       4 誤差范圍是測量中真值函數的簡化表達(見下章)。
       5 測得值與誤差范圍共同構成測量結果。標志測量水平的是誤差范圍。在滿足儀器使用條件、正確操作的條件下,測量者用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指標值,當作測得值的誤差范圍,是合理的、冗余的代換。因此,人們選用誤差范圍指標夠格的測量儀器進行測量,在得到測得值的同時,也知道了測得值的誤差范圍。被測量的真值包含在測量結果中。于是人們就達到了測量的目的。

       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指標(準確度),是儀器生產的目標,是計量合格性判別的標準,是使用者選用儀器與表示測量結果的依據。測量儀器的研制、生產、使用,用一個誤差范圍指標(準確度)貫穿起來,是人類社會的組織效果,是人類文明的一種體現。

4 誤差合成方法的比較

        誤差合成,主要用于兩種場合。研制測量儀器時,依據儀器的測量方程,把構成總誤差的各個測量因素,合成為總誤差范圍。直接測量時,依據直接測量的測量方程,把隨機誤差、各項系統誤差合成為總誤差范圍。間接測量時,依據間接測量的函數關系公式,把各個直接測量的誤差范圍,合稱為總誤差范圍。計量,著眼于檢驗被檢儀器的誤差范圍,不需要進行誤差合成;在直接測量中,運用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指標值,通常不必進行誤差合成。
       誤差合成有三種方法。
       (1)混合法
       歷史上,標準的研制、測量儀器的研制,誤差合成大都用混合法。就是對隨機誤差與項目較多的小的系統誤差,用方和根法;而對少數幾項大的系統性誤差,用絕對和法。這是一種直觀的判斷,沒有這方面的嚴格分析。歷史證明,混合法基本可用。
       (2)方和根法
       取各項平方和的根。
       各量和的平方,等于各量平方的和再加上交叉乘積項之和。交叉乘積項之和可以忽略的條件是各量獨立而不相關。當誤差量滿足隨機、大量、不相關這三個條件時,方可進行用“方和根”法。隨機誤差一般可認為是不相關的。隨機誤差間,可以取“方和根”。由于測量儀器不僅有隨機誤差,還有系統誤差,而且系統誤差通常占主導地位,如何判別相關性,就是個難題。
       主張采用方和根法,是當代的主流;但實際是一種行不通的空想。
       他們講道理時說,當分項間不獨立時,要計及相關系數,要計算協方差。而計算相關系數、計算協方差,極其麻煩。怎辦?通常都是設“獨立”、“不相關”;這是掩耳盜鈴的作法。不確定度理論推廣以來,對通常的相關或部分相關的情況,都按“不相關”處理,這是錯誤的。
       所謂用“相關系數公式判別相關性”實際是行不通的。相關系數公式僅僅對隨機誤差才成立,包含有系統誤差的場合,相關系數公式不成立。現有的相關系數公式對系統誤差的靈敏度為零。一般儀器是以系統誤差為主的,而相關系數又與系統誤差無關,這樣,所謂相關性判別,實際是沒法計算的。大量規范、文件、書籍所說的“假定不相關”,都是不符合實際的。是掩耳盜鈴。方和根法所要求的條件不成立,方法本身就沒有理論基礎,就行不通;硬這樣做,后果是出錯。

       (3)絕對和法
       各項分項誤差,絕對值相加(隨機誤差按3σ計入)。
       絕對和法的優點:
       1 符合誤差量上限性的特點,不要求條件、保險。
       2 符合最基本的數學原理(數學手冊方法)。
       3 實際性能到性能指標有余量,信譽高。
       4 好算,設計者歡迎。
       5 有余量,合格性的臨界狀態少,計量易判別。
       6 可靠,測量者歡迎。
       7 鑒定會容易通過。
       8 促進提高儀器性能。
-



作者: njlyx    時間: 2015-8-26 16:52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5-8-26 16:56 編輯

關于【“誤差”合成方法】——

       理論上“合理”的應該是用“相關系數”考慮“相關性”的合成公式

       實際應用上“較合理”的是史先生稱謂的“混合法”,它實際上是按兩種極致取“相關系數”(——對號稱為“隨機誤差”的分量,按“白噪聲”對待,其自相關系數及與其它任何誤差分量之間的互相關系數一律取為“0”;對號稱為“系統誤差”的分量,其自相關系數及與其它“系統誤差”分量之間的互相關系數一律取為“1”)。對各誤差分量的“性質”認定,當然需要適當的實踐經驗
      
       一律“方和根”(相當于將相關系數一律取為“0”),或一律“絕對和”(相當于將相關系數一律取為“1”),都是有失偏頗的。

      具體操作中對“相關系數”的取值還是應該由責任人根據經驗來定,不宜強迫他,只要讓他對“結果”負責就ok了。只有對那些毫無經驗的入門者,可以建議他采用較為“穩妥”的一律“絕對和”方法。

作者: 過路人    時間: 2015-8-26 17:49
誤差合成不是想當然的,當前的合成方法是基于概率論推導出來的,本來就有很嚴謹的數學基礎。建議結合案例講理論,別講空頭理論。
作者: qcdc    時間: 2015-8-26 21:56
過路人 發表于 2015-8-26 17:49
誤差合成不是想當然的,當前的合成方法是基于概率論推導出來的,本來就有很嚴謹的數學基礎。建議結合案例講 ...

說得好!頂一下
作者: 史錦順    時間: 2015-8-27 18:28



                         《史氏測量計量學說》征求意見稿(5.3)

                                                                                                                                史錦順        

第4章 誤差量的特點與誤差合成(續3)
(3)積的誤差公式
      定理三:二量積的相對誤差范圍,等于二量的相對誤差范圍之和。
       證明
       3.1物理公式
              Y = A B
       3.2計值公式
              Ym = Am Bm
       3.3測量方程
       聯立物理公式與計值公式,解得
              Ym / Y= Am Bm/(A B)
       3.4 誤差范圍關系
       由測量方程
             (Y+ΔYm)/ Y = [(A+ΔAm)/A] [(B+ΔBm)/B]
             1+δr(Y) =[(1+δr(A))][1+δr(B)]
            δr(Y) =δr(A) +δr(B)
             │δr(Y)│max =│δr(A)│max+│δr(B)│max
      誤差元的絕對值的最大可能值是誤差范圍,故有:
              δR(Y)=δR(A)+δR(B)  
       定理三得證。
            (注:δ表示相對值)

(4) 商的誤差公式
       定理四:二量相除,商的相對誤差范圍,等于二量的相對誤差范圍之和。
       證明
       4.1 物理公式
              Y = C / B
       4.2 計值公式
             Ym = Cm / Bm
       4.3 測量方程
       聯立物理公式與計值公式,解得
              Ym / Y = [Cm /Bm] B/C  
       4.4 誤差范圍關系
       由測量方程
             (Y+ΔYm)/ Y = [(C+ΔCm)/C] / [(B+ΔBm)/B]
             1+δr(Y) =[(1+δr(C))] / [1+δr(B)] =[(1+δr(C)) [1-δr(B)]
             δr(Y) =δr(C) -δr(B)
             │δr(Y) │max=│δr(C) -δr(B) │max =│δr(C) │max +│δr(B) │max
       誤差元的絕對值的最大可能值是誤差范圍,故有:
             δR(Y)=δR(C)+δR(B)   
       定理四得證。
-



作者: 史錦順    時間: 2015-8-28 07:44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5-8-28 07:53 編輯


                          《史氏測量計量學說》征求意見稿(5.4)

                                                                                                                                  史錦順        

第4章 誤差量的特點與誤差合成(續4)

(5)冪的誤差公式
       定理五:Y等于A的n次方,則Y的誤差范圍等于A的誤差范圍的n倍。
       證明
       5.1物理公式
              Y=A^n  
       5.2計值公式
              Ym = Am^n
       5.3測量方程
       聯立物理公式與計值公式,解得
              Ym / Y= Am^n/A^n
       5.4 誤差范圍關系
       由測量方程
             (Y +ΔYm)/ Y= (Am/A)^n= [1+δr(A)]^n
             1+δr(Y) = 1+nδr(A)
             δr(Y) = nδr(A)
             │δr(Y) │max=│nδr(A) │max = n│δr(A) │max
       誤差元的絕對值的最大可能值是誤差范圍,故有:
             δR(A)= nδR(A)  
       定理五得證。

(6)根的誤差公式
       定理六:Y等于B的n次方根,則Y的誤差范圍等于B的誤差范圍的1/n倍。
       證明
       6.1 物理公式
              Y =B^(1/n)
       6.2 計值公式
       對物理量加標號,m表測得值
              Ym = Bm^(1/n)
       6.3 測量方程
       聯立物理公式與計值公式,解得
              Ym / Ym= Bm^(1/n) / B^(1/n)  
       6.4 誤差范圍關系
       r表誤差元,R表誤差范圍。
             (A+ΔYm)/ Y = (Bm/B)^ (1/n)= [1+δr(B)]^ (1/n)
             1+δr(Y) = 1+(1/n)δr(B)
             δr(Y) = (1/n)δr(B)
             │δr(Y) │max=│(1/n)δr(B) │max = (1/n)│δr(B) │max
       故有:
             δR(Y)=(1/n)δR(B)
       定理六得證。
-







歡迎光臨 計量論壇 (http://www.bkd20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人武警gay男同gvus69| 女警骆冰被黑人调教免费阅读小说| 国产放荡对白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蜜臀 | 欧美最猛性xxxxx69交| 在线视频观看一区|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999在线视频精品免费播放观看| 波多野结衣bt|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国产最大av| 免费看黄色网页| 日韩小视频网站|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久久99|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国产亚洲精品2021自在线 | 狠狠操天天操视频| 国内女人喷潮完整视频|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18禁裸男晨勃露j毛免费观看| 秋霞免费手机理论视频在线观看| 女娃开嫩苞经历小说|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99久久超碰中文字幕伊人|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晚上睡不着来b站一次看过瘾| 国产啊v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美腿乱|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片 | 国产免费拔擦拔擦8x高清在线人|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 大学生秘书胯下吞吐|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国产日本在线视频| 无码吃奶揉捏奶头高潮视频|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 a级大胆欧美人体大胆666|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