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標題: 計量技術機構改革、創新與發展之我見 [打印本頁]

作者: 新聞專員    時間: 2015-6-15 17:24
標題: 計量技術機構改革、創新與發展之我見

一、計量技術機構的改革

1.計量技術機構改革的基本原則

(1) 計量技術機構改革必須在確保國家單位統一、完善國家量值傳遞體系、保證量值準確可靠、保障國家安全、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原則下組織實施。

( 2 ) 計量技術機構的法律地位和公益性質不改變。計量技術機構的法律地位明確,是政府依法設置的法定計量機構, 是政府法定實驗室, 不是第二方實驗室, 不屬于檢驗檢測機構, 繼續為政府設置的法定計量機構, 與國際慣例保持一致。

(3) 計量技術機構的法定任務不改變。計量技術機構是國家量值傳遞體系的主體,繼續承擔研究建立國家計量基準、各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 開展量值傳遞和實施強制檢定, 強化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功能。

(4) 計量技術機構體系要保持其獨立性和完整性, 計量技術機構不同于產品質檢機構以及其他檢驗檢測機構。計量技術機構的法律地位、法定任務、工作性質、管理方式等具有與其他檢驗檢測機構不同的特殊性, 不應和質檢機構或其他檢驗檢測機構整合。

2.計量技術機構的改革與整合模式

(1) 垂直整合省以下計量技術機構

垂直整合省以下計量技術機構, 構建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和省級計量技術機構組成的國家二級計量技術機構體系。

以省級計量技術機構為主體,實行對市級、縣級計量技術機構人財物資源的垂直整合, 建立統一人員調配、統一財務管理、統一資產配置、統一項目計劃、統一業務調度的新型省級計量技術機構體系。市級計量技術機構為省級計量技術機構的分支機構, 縣級計量技術機構為分支機構的實驗室或派出機構。

垂直整合省以下計量技術機構, 一是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共用; 二是有利于計量標準項目的合理布局. 三是有利于業務的統一調度和服務的快速便捷; 四是有利于市場的規范和有序競爭; 五是有利于實驗室的質量管理和技術能力的提升。

(2) 垂直整合中心城市計量技術機構

省會城市和中心城市的相同或相近的計量技術機構實行人財物資源的垂直整合。即省會城市省級計量技術機構和同域的市級計量技術機構的垂直整合, 包括省會城市省級計量技術機構和同域的副省級城市計量技術機構的垂直整合; 中心城市的市級計量技術機構和所屬區縣計量技術機構的垂直整合。

二、計量技術機構的創新

1.計量技術機構的創新能力

國務院頒布的《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提出研究具有產業特點的量值傳遞技術和產業關鍵領域關鍵參數的測量、測試技術, 開發產業專用測量、測試裝備,研究服務產品全壽命周期的計量技術, 構建國家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

構建國家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 服務產業發展是計量技術機構新的歷史使命, 是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舉措。意味著計量技術機構要在鞏固傳統量值傳遞服務的基礎上, 向關鍵領域關鍵參數測量技術和計量科技創新服務方向延展。

在新的歷史形勢下, 為適應國家發展戰略的要求, 計量技術機構的戰略任務是: 一為保障國家安全服務。即通過履行法定計量職責為保障國家安全服務,包括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和國防安全; 二為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服務。即通過計量科技創新為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服務, 保障國家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勝機的超常發展能力, 增強國家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因此,計量技術機構應具備兩種創新能力: 一是計量測試技術能力; 二是計量科技創新能力。
計量測試技術能力是指計量檢定、校準和關鍵參數測量的能力。其核心是負責研究建立計量基準、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進行量值傳遞, 執行強制檢定和法律規定的其他檢定、測量和測試任務, 為實施計量監督提供技術保證。

計量科技創新能力是指通過推進國家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經濟社會重點領域的計量科技創新和技術發展,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和創新力。提供關鍵共性技術、核心技術、創新技術等技術服務。通過測量標準項目、創新項目和產業服務項目,推動創新和先進技術的發展。

2 .計量技術機構的創新目標

計量技術機構應按國家發展戰略的總體要求, 以保障國家安全和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為戰略目標, 創新計量服務模式, 延展計量服務鏈, 以計量測試技術和計量科技創新為手段, 以前瞻性的戰略定位和戰略目標, 即以服務于全溯源鏈、全壽命周期、全產業鏈的戰略定位, 實現保障國家安全和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目標。

" 全溯源鏈、全壽命周期、全產業鏈"是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吳清海在中國計量測試學會會員代表大會講話中提出的。國家質檢總局" 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管理規定" 中也提出明確要求。

(1) 全溯源鏈的內涵是延展計量溯源鏈。從傳統的通過對計量器具的檢定或校準, 將國家計量基準所實現的單位量值通過各等級的計量標準傳遞到工作計量器具的量值傳遞活動延展到參數測量應用領域。以參數測量所得量值的準確應用為核心,不僅應確保測量儀器的準確可靠, 還要確保參數測量所得量值的準確一致確保參數測業量所得量值的準確應用, 建立所有應用領域測量結果的計量溯源性, 以保證所有應用領域測量結果的可信度。

全溯源鏈的內涵是實現從傳統的對計量器具的檢定和校準延展到參數測量應用領域。切人點是大力開展參數測量項目服務, 計量技術機構服務領域, 從傳統單一的測量儀器計量檢定/校準, 擴展到關鍵參數測量技術和計量科技創新服務領域, 形成計量技術機構檢定、校準、測量的新的服務能力。

( 2) 全壽命周期的內涵是延展計量服務鏈。將傳統的實驗室檢定/校準服務活動, 延展到產業和經濟發展重點領域, 將計量技術服務融入產品設計、研制、生產、試驗、使用的全過程所有環節。創新計量服務模式, 延展計量創新服務鏈, 在設計階段就要考慮產品技術指標的計量總體要求, 以及所有過手里及環節的計量技術保證方案,井在產品全壽命周期的全過程所有環節中實施計量保證服務。

全壽命周期的內涵是創新計量服務理念和延展計量服務鏈, 要求將計量服務從實驗室延展到生產第一線, 其切人點是將計量技術服務融入企業產品全壽命周期的全過程所有環節。實現產品全壽命周期的全過程和所有環節相關的產品特性指標的計量保證措施和計量控制方i去以形成產品全壽命周期的計量技術服務方案。

( 3 ) 全產業鏈的內涵是延展計量產業鏈。將計量服務于產業鏈的路徑延展到滿足需求程度的全產業鏈,從上游產業、中游產業和下游產業等多個層次和環節構成的完整的產業鏈系統, 以及產業的層次程度、關聯程度、資掠加工深度、滿足需求程度等方面科學界定所服務的產業鏈與服務范圍,全面梳理產業發展的計量技術需求,確定適應產業發展技術需求的計量技術服務的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

計量技術機構應以全產業鏈的視野全面梳理產業發展的技術需求, 將產業發展技術需求轉化為計量技術需求掌握產業關鍵領域、關鍵環節、關鍵產品、關鍵參數的計量技術需求,掌握產業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的計量技術要求, 了解制約產業發展技術瓶頸的關鍵因素, 提供適應產業發展技術需求的計量技術服務。

( 4 ) 前瞻性是要求從發展的眼光,著眼產業發展的未來, 了解產業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預見未來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以前瞻性的視野、預見性的分析和主動性的規劃, 確定計量技術機構的戰略定位和戰略目標。

3 . 計量技術機構的創新領域

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是構建國家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國家質檢總局已批準籌建的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 涉及運載火箭產業、航天器產業、航空器產業、衛星定位導航產業、核電產業、光伏產業、精密機械加工產業、石油加工產業、海洋油氣資源產業、高效節能家電產業等。其中,國家運載火箭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通過現場驗收已批準正式成立。計量技術服務于產業發展的方向已明確, 構建國家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的重點工程已開始實施第一批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籌建工作已全面啟動。因此, 服務產業發展是計量技術機構新的歷史使命, 各級計量技術機構應根據本地區重點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開展服務產業發展項目,組織實施關鍵參數測量項目和計量科技創新項目, 為突破制約產業發展技術瓶頸提供關鍵共性測量技術支撐, 具備條件的計量技術機構應積極爭取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的建設任務。

三、計量技術機構的發展

1.強化檢定業務

計量檢定與校準都是量值傳遞的一種特定形式。計量檢定具有法制性, 校準不具有法制性; 計量檢定的對象可以是所有測量標準和測量儀器, 校準的對象僅限于測量用的工作測量儀器; 計量檢定的目的是查明和確認測量儀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校準的目的是確定由測量標準提供的量值與相應示值之間的關系; 計量檢定的依據是計量檢定規程,校準的依據是可自行編制的校準規范; 計量檢定必須給出是否合格的結論, 出具的檢定證書具有法律效力, 校準的結果是給出被校準的示值及相應測量不確定度, 出具的校準證書不具有j去律效力。

因此, 計量檢定在量值傳遞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而校準在量值傳遞體系中僅限于比較鏈的末端。計量技術機構應充分認識計量檢定的潔制性和權威性, 高度重視計量檢定在量值傳遞體系中的核心作用,只有以計量檢定為主體業務才能體現樓定計量檢定機構的法律地位和權威性。要引導客戶正確認識到計量檢定和校準的法律效力不同合理有序地開展計量檢定和校準業務。

2 . 發展校準業務

要加強對校準質量的有效控制, 進一步規范校準技術行為, 確保校準結果的準確可靠。倡導計量技術機構應依據校準規范開展校1佳項目, 可以依據國家校準規范,也可以依據自行編制的校準規范。通過編制校準規范, 規范校準技術行為, 確保校準結果質量, 提高校準技術能力, 增強計量技術機構在校準市場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凡是國家已頒布計量檢定規程的項目, 應通過計量標準考核取得計量標準考核證書, 既可以出具檢定證書, 又可以出具校準證書,這是目前解決校準證書不具備法律效力的有效方法。國家沒有頒布計量檢定規程的校準項目其計量標準應依法通過有關計量行政主管部門的考核, 獲得計量標準考核證書, 才可以出具校準證書。可以依據國家頒布的校準規范申請計量標準考核, 國家沒有頒布校準規范的, 可依據社會公開發布的相關技術文件,自行編制校準規范并通過專家審定認可再申請計量標準考核。

計量檢定和校準, 一個是政府法定行為,一個是市場自主行為。目前, 計量技術機構的計量標準裝置和檢定人員, 對計量檢定和校準是共用的對于非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 客戶要求檢定就出檢定證書, 客戶要求校準就出校準證書。因此, 實現計量檢定與校準業務的相分離, 計量標準和人員的使用方面會出現困難。所以,在穩定計量技術機構注定任務的前提下, 進一步放開校準市場, 有條件的計量技術機構將校準業務從計量技術機構中分離出來, 實現社會化服務和市場運作是一個發展方向。

3 . 開創測量業務

參數就是實驗中待測量或正在測量的參數, 測量什么參數, 什么參數就叫參數測量。因此, 參數可理解為被測量的名稱, 或擬測量的量的名稱。

檢定的核心是通過一組參數測量來確定測量儀器的特性指標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校準的核心是通過一組參數測量確定測量儀器的示值和測量標準提供的量值之間的關系。

檢測的核心是通過一組參數測量來確定給定產品的特性指標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由此看出, 檢定、校準和檢測的共同點是參數測量, 其核心是通過參數測量實現預期目的。可以說參數測量是所有檢定、校準、檢驗、檢測、檢疫的基本要素和通用技術手段, 檢定、校準、檢驗、檢測、檢疫等都是測量的一種特定形式。只要掌握了關鍵領域關鍵參數測量技術, 也就掌握了該領域的檢定、校準、檢測的關鍵技術。因此, 計量測試技術要在鞏固傳統量值傳遞技術的基礎上, 重點向關鍵參數測量技術方向延展。只要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的參數測量技術,就會為計量技術機構的發展帶來廣闊的服務領域。(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耿維明)


作者: 不要這樣    時間: 2015-6-15 18:09
沙發,噢耶!
作者: tigerliu    時間: 2015-6-15 18:16
計量這是要垂管么?可是很多地方已經取消垂管下放了啊
作者: 楓月飄渺    時間: 2015-6-15 18:29
這個是個人意見吧,感覺計量現在就是一灘死水
作者: 一網情深    時間: 2015-6-15 18:35
建議計量技術機構還是垂管好,有利于資源整合,有利于量值統一。
作者: lyj123    時間: 2015-6-15 20:25
長遠看檢定、校準都由市場去做比較合適,政府負責監管、購買服務即可!

作者: FBI    時間: 2015-6-15 21:16
還是建議機構獨立、。垂管
作者: 風吹石    時間: 2015-6-15 22:00
國家有規程的則申請建標,國家有規范的可以申請建立校準裝置,國家什么都沒有,說明是國家不管的,然后自己還去往籠子里鉆,就是申請也沒人受理啊!
作者: ssooss    時間: 2015-6-15 22:58
主要是要嚴格執行,執行不到位。再好的模式也沒用
作者: 我叫郭德綱    時間: 2015-6-15 23:18
貌似頭頭是道。。但是非常扯淡的文章。。

最離譜的是整合------省市縣三級編制部門,省市縣三級財政,省市縣三級資產管理。。這三級編制、財政、資產管理部門聽你一個省級計量院的?還是聽你省局的??
這些編制、財政問題的解決才是關鍵。省政府會同意一下子給一個事業單位增加這么多編制負擔嗎??離開地方的財政支持,省里會一下子掏這么多錢養市縣這些計量所人員嗎??

沒有中央一級的文件,,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會操心計量院這種單位垂直管理改革的事情嗎??國務院取消質檢工商垂直的文件下發這么久,都拖著。。誰會操心計量技術機構這種破事???國家質檢總局的文件,和擦腚紙一樣不值錢。。

省計量院就是養了這么一批空想家。省院整合市縣所,,即使編制、資產問題解決了,省院有這種管理能力?經營能力嗎??估計,你們連干部也管不好。。

質監隊伍,養了一群廢物,有學歷、沒知識,,思考問題,根本不務實,盡是瞎扯淡。

該干嘛干嘛吧。。各自干自己的,國家一聲令下,校準市場放開,社會化,大家都會自己想出路,用不著省院考慮我們的死活。。
作者: 我叫郭德綱    時間: 2015-6-15 23:30
省計量院,充其量是個處級單位。。整合全省計量技術機構,簡直是蛇吞象,不自量力!!
省局垂管這么10多年,弄成今天這個爛攤子,自己都沒保住。。省計量院有能力整合全省計量資源??呵呵呵,太好笑了。

省院這種水平的領導班子,搞點技術,管個200人的能力,管全省三級計量技術機構,,既沒有管理能力,也沒有經營能力。

還是自己管好自己的事吧。。。校準市場放開,計量機構社會化,大家競爭就是了。。誰死誰活,不一定吶。。

即使真正整合,也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按照出資人的權重,建立股份制集團,建立法人治理結構,才能保證合而強。

靠政府拉郎配-----省政府領導大事忙不過來,估計也不愛干這個事。。。地市政府,在編制、財產方面,不會隨便讓步的
作者: 我叫郭德綱    時間: 2015-6-15 23:43
繼續為政府設置的法定計量機構, 與國際慣例保持一致。


能列舉一下國際慣例是什么情況嗎??
作者估計也是知識分子、專業技術人員吧。。看、搞科學,任何一個結論的得出,都要引證資料來源,或者進行科學驗證。。不帶這么隨口一說的吧。。。隨口一說,就是真理,這是大隊支書的講話風格。
計量技術機構的法律地位、法定任務、工作性質、管理方式等具有與其他檢驗檢測機構不同的特殊性, 不應和質檢機構或其他檢驗檢測機構整合。
這話說的也不靠譜,,現在全國很多地方質檢、計量整合到一起,不是也好好的嗎??有什么不可以???sgs不就是質檢帶著計量嗎??
請說說不能合并在一起的法律依據?政策依據??----總不能,咱自己認定,就可以糊弄整個世界了吧


作者: 一網情深    時間: 2015-6-16 06:52
垂直整合省以下計量技術機構, 一是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共用; 二是有利于計量標準項目的合理布局. 三是有利于業務的統一調度和服務的快速便捷; 四是有利于市場的規范和有序競爭; 五是有利于實驗室的質量管理和技術能力的提升。
作者: 我本無名    時間: 2015-6-16 08:39
個人認為樓主提議合理。現在政府就瞎整。
作者: 楓月飄渺    時間: 2015-6-16 09:04
我本無名 發表于 2015-6-16 08:39
個人認為樓主提議合理。現在政府就瞎整。

不是瞎整,而是不作為····
作者: 懿范    時間: 2015-6-16 09:27
計量與檢驗檢測整合管理,確實不合理,也不符合工作實際。計量法及所謂的計量傳遞會不會因為市場化而亂套!
作者: zhatv    時間: 2015-6-16 09:30
支持垂直整合
作者: jinxingyu    時間: 2015-6-16 10:49
看看。。。
作者: szdylan    時間: 2015-6-16 10:51
楓月飄渺 發表于 2015-6-16 09:04
不是瞎整,而是不作為····

總局辦事速度慢啊,沒有及時拿出一個有效方案,現在不少地方都已和其他檢測機構整合了
作者: qykawent    時間: 2015-6-16 11:25
方向有見的!支持
作者: 計量單位    時間: 2015-6-16 12:18
同意10樓的看法,事實上大部分市、縣已與工商合并了,計量到了地方了他們不知道計量是干啥的。
作者: mol    時間: 2015-6-16 12:35
本帖最后由 mol 于 2015-6-16 12:37 編輯

新聞專員辛苦! 天天發文,怎么積分才這么點!權限好低!向上帝多要點!哈

省院垂直整合,單從省院的總體技術力量上來考慮還是可行的! 但是沒有考慮計量機構分歸地方行政管理,縣市一級計量機構都要受當地的質量技術監局管理,包括制定任命院長每年的業績考核指標!如果整合成功,勢必有一批領導干部要放權!
樓上提到,推向市場,就是縣市計量機構領導不希望被削權,憑借所在計量機構的地理優勢與外來機構爭奪本地計量市場!包括省院。
目前的情況是,各地上規模的計量機構都在搞官方出資的校準機構,并把它推向市場,或是已把強制檢定與校準分開,兩條腿走路!
作者: 新聞專員    時間: 2015-6-16 14:20
mol 發表于 2015-6-16 12:35
新聞專員辛苦! 天天發文,怎么積分才這么點!權限好低!向上帝多要點!哈

省院垂直整合,單從省院的總體技術力 ...

哈哈,對我來說,積分沒有用處
作者: xunletian    時間: 2015-6-17 09:18
拜讀了   現在不是說  已經開始不垂管了  ???











/
作者: 啄木鳥    時間: 2015-6-17 11:24
質監隊伍,養了一群廢物,有學歷、沒知識,,思考問題,根本不務實,盡是瞎扯淡。
有為才有位
作者: 計量單位    時間: 2015-6-17 13:24
思路正確,但無法實現。
作者: txzj    時間: 2015-6-17 14:00
有為才有位
作者: 我叫郭德綱    時間: 2015-6-17 15:38
159357guoguo

呵呵。
作者: tzylt    時間: 2015-6-17 18:35
wwwwwwwwwweeeeeeeeeeeeee
作者: wjyiscool    時間: 2015-6-17 22:22
不現實的空想共產主義者。。。。。。
作者: sgsxwfq    時間: 2015-6-18 09:01
如果想有大作為,建議省垂管后資源整合
作者: 楓月飄渺    時間: 2015-6-18 11:12
感覺計量現在像一潭死水,干活沒動力,人都沒積極性··········
作者: dbhlong    時間: 2015-6-18 11:29
像過去這么垂管,只會越管越糟,苦了下級機構。像我們這里原來垂管為例:只知管錢抓錢往自己口袋里放,武裝自己,從不考慮下級機構的發展、前途、百姓的生活。
作者: 我叫郭德綱    時間: 2015-6-18 13:13
計量科學,有自己的規律。。樓主的這篇文章,首先就沒有搞明白:今后國家管理,要依法治國。計量也是如此。
計量技術機構的改革調整,要依法辦事。新計量法出臺,這些問題才能明確,要依照新計量法去調整機構。

國家的改革思路已經明確,校準放開,走市場化、社會化的道路。國家公益性計量技術機構根本不能再這塊業務上談整合。。這是社會化、市場化的業務,你法定機構干嘛還要攙和??
法定機構假如不愿意放棄這塊校準業務,那么只能辦企業。企業之間談什么整合??誰整合誰???完全不懂市場經營。
這就明確,各類技術機構,都要按照市場、社會需求,在競爭中尋求合作。

至于量傳。必要的法制計量、民生計量,保留下來的這部分公益性技術機構。完全沒必要整合。公益性事業單位,完全放棄經營性項目,經費只能通過財政保障,省政府是不會背這個包袱的。
加上省院這種單位,沒有市場運作經驗,缺乏經營管理人才。整合下面機構,能不能管得了,管得好,也是個大問題。。

所以,省院整合全省政府計量技術機構的想法,是做夢。完全沒有可行性。。。省會城市,同城技術機構能夠整合徹底,就不錯了。


還是干點實際。鼓勵各個計量所,成立測試公司,先行一步,早以企業身份主動進入校準市場,搶得先機,為當前之務實之舉。
作者: andlibo    時間: 2015-6-18 17: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楓月飄渺    時間: 2015-6-19 08:23
andlibo 發表于 2015-6-18 17:12
LS大概是在一個比較厲害的市所工作。看不慣(或者不服)省院。分析的也有道理,但是其實垂管也是有一定的 ...

一級有一級的水平,除少數個別計量所,大部分都不如省院,技術人員的水平殘差不齊,職責任務化,光提收入,就這要是市場化非得讓人干死,錢收的比人多,服務比人差,企業還得找人陪著伺候著,領導要政績,拿什么去和人競爭················
作者: ranbob    時間: 2015-6-19 08:50
文章很好,說得不錯,用詞很有文采。
但先考慮一下,改革之前,改革之后,你確定你的位置,你是要坐在國家法定技術機構位置,還是要去市場檢測,不要這么樣,不倫不類的,又想領著雞毛當令箭,又想著賺市場的錢,腦子抽筋。
作者: 秦時明月    時間: 2015-6-19 09:27
縣級技術機構多數設備和人員水平都不能勝任檢定工作,還是被兼并好些。市一級覺得也參差不齊,由省院垂管合理些,還省了內部競爭,資源低水平重復建設。就是市縣級局未必同意失去對計量技術機構的控制,需中央層面拿主意。
作者: andlibo    時間: 2015-6-19 10: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楓月飄渺    時間: 2015-6-19 14:12
andlibo 發表于 2015-6-19 10:47
現在的計量所就是這個情況,天天想著賺錢,想著怎么去完成產值任務。大部分檢定員的技術水平其實是很差的 ...

一個人十幾項,真正懂得人少,縣級技術機構形同虛設,基本不會檢,光收錢,,市級的也是光提收入,技術機構不研究技術,也就省院還想那么回事········
作者: pdegui    時間: 2015-6-19 16: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zyyj    時間: 2015-6-20 10:34
改革是必然的,不用擔心,天不會塌下來,只有部門利益最終是走向死胡同!
作者: 武敏志    時間: 2015-6-22 10:54
瞎折騰,回地方都還沒有整合到位,又來提垂管。
十年的實踐表明,只想上級利益,不顧下面困難,只想收益增長,不顧下面技術發展。

作者: cjyuanchao    時間: 2015-6-26 12:39
路過。。。  看看現在計量論壇的人氣就知道計量了  ,呵呵
作者: caishgang    時間: 2015-6-27 17:07
各個質監局自己都沒保住,聽起來響,其實什么都不是,這么多年也就搞成這樣,縣質監局現在基本都被工商吃了,沒什么大作為!領導多,下面人做得累,拿得少,現在計量好多大的企業都打價格戰,比價,誰低讓誰做(只要你有資質)
作者: skywjp    時間: 2015-6-27 18:55
該來的還是會來的
作者: fjfh    時間: 2015-6-28 09:07
計量的“工作”,在中國幾乎沒市場,市場需求的,只是證書。因為法律上要求,市場必須有證書的需求,計量才有機會提供,如果全部推向市場,相當于推向“刑場”。

作者: cpwon    時間: 2015-7-2 13:02
理論上我支持垂直管理,但是現實中我更支持地方管理。垂直管理的優點是明顯的,但是在現實中根本就沒有體現出來。上層的私心太重,能力有限,垂直管理了這么多年除了坑害基層技術機構的利益,我不知道他們究竟做了什么有建設性意義的事情。離心離德,談何整合?
作者: cpwon    時間: 2015-7-2 13:32
fjfh 發表于 2015-6-28 09:07
計量的“工作”,在中國幾乎沒市場,市場需求的,只是證書。因為法律上要求,市場必須有證書的需求,計量才 ...

對于最基層的縣級檢定機構確實如此。無論如何整合或者劃轉,可以這樣說,市場需求的我們同樣都做不了。我們只能做法制要求的,但是法制要求的我們又確實需要行政執法支持才能做。因此我覺得如果交還給地方管理是比較合理的,不管怎樣我們都還是要跟地方主管部門打交道,根本就不可能脫離這種依附關系。至于市場需求的,本來就應該交還給市場來做。我們的觀念不能再以經濟利益為導向了,創收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如果財政不能養我們,那就不要強制檢定吧。
作者: nkjh123456    時間: 2015-7-10 09:59
一網情深 發表于 2015-6-15 18:35
建議計量技術機構還是垂管好,有利于資源整合,有利于量值統一。

再好的方法,得切合實際。不能落實不了,在好,也是哦咽???
作者: 牛塘山溝    時間: 2015-7-10 10:03
改革也死,不改更死,管理體制造成的。




歡迎光臨 計量論壇 (http://www.bkd20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re热这里有精品首页视频|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2021国产果冻剧传媒不卡| 热re久久精品国产99热| 大胸喷奶水的www的视频网站| 午夜亚洲乱码伦小说区69堂| 波多野结衣导航| 欧美精品一区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一区乌克兰|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丰满的奶水边做边喷| 美女一级毛片免费看看| 大香煮伊在2020一二三久应用|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 色香视频在线观看| 天天摸日日摸人人看|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阿娇被躁120分钟视频| 少妇厨房愉情理9仑片视频| 亚洲日本人成中文字幕| 青苹果乐园影视免费观看电视剧hd | 亚洲激情视频网站| 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午夜性福利视频|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野战| 日韩免费a级在线观看| 免费毛片a线观看| 亚洲国产老鸭窝一区二区三区| 无人在线观看视频高清视频8|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男同| 国内精品免费麻豆网站91麻豆| 怡红院视频在线| 亚洲乱色伦图片区小说| 美女张开腿男人桶| 国产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美腿乱| 欧美日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