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標題:
誤差、偏差與不確定度
[打印本頁]
作者:
史錦順
時間:
2014-10-7 09:33
標題:
誤差、偏差與不確定度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4-10-7 09:55 編輯
-
誤差、偏差與不確定度
-
史錦順
-
正常的測量有兩類:基礎測量和統計測量。混合測量是兩種正常測量的交叉形式,是一種有待轉化的過渡形態。
誤差理論是基礎測量的理論。
阿侖方差是統計測量理論的一種。
不確定度理論是混合測量的理論。GUM的測量不確定度,實際是表達混合測量的一種綜合不確定度。這種綜合不確定度,極易引起混淆,不便使用。
本文指出:克服不確定度評定弊病的方法就是把混合測量轉化為正常的兩類測量。綜合不確定度只有轉化為誤差范圍或偏差范圍,才能實際應用。而一旦轉化,不確定度也就不存在了。
-
1 常量與變量
從伽利略(十七世紀)到高斯、貝賽爾(十九世紀),一致到二十世紀中葉,是經典測量理論的時代。其核心部分一直沿用至今。
經典測量學范疇內的測量,是認識一個量的量值,講究的是測準。當量值是變化的多個量時,首先要各個測準,然后用統計理論進行統計,以認識這些值的規律。在這種變量測量中,經典測量學只管前半段的測準問題,不處理后半段的統計問題。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后,隨著原子頻標的出現,隨著精確的時間頻率測量技術的發展,產生了經典測量理論或經典統計理論難以處理的問題,主要是發散困難(采樣次數N越大,方差越大)。阿侖方差就是為克服發散困難而提出的。阿侖方差的出現,標志著新的測量學說的登臺。阿侖方差已突破測量理論只講常量測量的框架,它是一種統計測量理論。
1993年正式出臺的不確定度理論,有其特定的哲學與認識論背景。全世界推行20年了,問題多多,嚴重地干擾著測量計量的實際工作,各方面議論紛紛。測量計量學術界,要嚴肅對待,認真清理。
-
2 測量分類的標準
量分常量和變量。對常量的測量稱基礎測量。對變量的測量稱統計測量。
基礎測量處理的問題是這樣的:客觀物理量值不變,測量儀器有誤差。相應的理論是誤差理論。統計測量處理的問題是另一種情況:客觀物理量的大小以一定的概率出現,而測量儀器無誤差,相應的理論是統計理論。
所謂物理量值不變或儀器無誤差,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不變”或“無誤差”。
設物理量值的變化量為Δ(物),測量儀器的誤差為Δ(測),若
Δ(物) <<Δ(測) (1)
即物理量值的變化遠小于測量儀器的誤差,這種情況稱基礎測量。基礎測量包括常量測量與慢變化量的測量,適用理論是經典測量學,核心內容是誤差理論。
如果考察對象是物理量的變化,且有
Δ(測) <<Δ(物) (2)
即測量儀器的誤差(包括系統誤差與隨機誤差)遠小于物理量的變化,這類測量稱統計測量。統計測量是對快變化量的測量,是對隨機變量的測量。這種場合測量誤差可忽略。測得值的分散性,反映被測量值本身的分散性。
(1)、(2)兩式,是劃分兩類測量的標準。
-
3 基礎測量
3.1 條件
Δ(物) <<Δ(測) (1)
3.2 表征量
定義1 誤差元
測得值減真值
r = M-Z (3)
定義2 誤差范圍
誤差元的絕對值的一定概率(99%)意義下最大可能值。
R = |r|max=|M-Z|max (4)
誤差范圍R又稱最大允許誤差、極限誤差、準確度、準確度等級。
3.3 基本公式
解絕對值方程(4),并稱真值Z為量值L,有:
M–R ≤ L ≤ M+R (5)
簡記為
L = M ± R (6)
3.4 操作要點
(1)選擇測量儀器,使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指標值R(儀),小于測量任務的誤差范圍要求值。
(2)測量N次(精密測量,10次以上;一般測量,3次;粗略測量,1次),以儀器示值的平均值為測得值M。
(3)按貝塞爾公式計算σ,如σ≤ R(儀),則可用儀器的誤差范圍代表測得值的誤差范圍。
(4)測量結果為
L = M ± R(儀) (7)
-
4 統計測量
4.1 條件
Δ(測) <<Δ(物) (2)
4.2 表征量
定義3 偏差元
量值L(等于測得值M)減量值的期望值(表為平均值)
d = L-L(平) (8)
定義4 偏差范圍
偏差元的絕對值的一定概率(99%)意義下最大可能值
D = |d|max=|L-L(平)|max (9)
公理 統計變量的隨機分散性(均勻性、穩定性)的表征量是單值的σ。有
D = 3σ (10)
4.3 基本公式
解絕對值方程(9)
實際值的范圍
L(平)– D ≤ L ≤ L(平)+ D (11)
簡記為
L = L(平) ± D
= M(平) ± 3σ (12)
有時標注為RMS給出:
L = M(平) ±σ (13)
4.4 操作要點
(1)選擇測量儀器,使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指標值R(儀)小于被測量偏差范圍的三分之一:
R(儀) ≤ D/3 (14)
(2)測量N次(N≥10,頻率穩定度測量,要求N=100),以儀器示值的平均值為測得值M。
(3)按貝塞爾公式計算σ。單值的σ是量值分散性(空間均勻性、時間穩定性)的表征量。
(4)σ不準除以根號N(即使以平均值為測得值)。
(5)不允許剔除異常數據。有異常數據,必須查明原因。無異常數據時,測量方有效。
-
5 計量是統計測量
5.1 類別區分
計量的對象是被檢儀器,計量的手段是計量標準。計量必須有夠格的計量標準,計量標準的誤差范圍,構成計量的誤差。若計量標準的誤差范圍與被檢儀器誤差范圍之比為q,要求q≤1/4。
前述兩類測量劃分的標準是對狹義的測量(認知量值)而言的。怎樣對計量分類?要從更高的層次,從手段與對象的關系的角度來分析。
設手段的誤差為Δ(手段),對象的變化量為Δ(對象),若
Δ(手段) <<Δ(對象) (15)
則為統計測量。(15)式在狹義測量的條件下,轉化為(2)式。
計量滿足(15)式,是統計測量。要求:
(1)手段(計量標準)誤差可略;
(2)取單值的σ,不準除以根號N;
(3)不得剔除異常數據。
5.2 計量的基本公式
解絕對值方程(4)
Z–R ≤ M ≤ Z+R (16)
簡記為
M = Z ± R (17)
(16)式表達的是這樣一種事實:依靠一個計量標準去檢驗一大批同一型號的測量儀器;各臺儀器的測得值不同,以標準的標稱值B代表真值,被檢儀器的示值M可能小些,但不能小于B-R;被檢儀器示值可能大些,但不得大于B+R.
5.3 計量時的定量計算
測量是用測量儀器測量被測量,以確定被測量的量值;計量時的具體操作是用測量儀器測量計量標準,因已知標準的量值,由此來考察測量儀器的測得值對真值的偏差。
設標準的真值為Z,標稱值為B,儀器示值為Mi,測量N次。
1 求平均值M(平)
2 按貝塞爾公式求單值的σ
3 求平均值的σ(平)
σ(平) = σ/√N (18)
4 求測量點的系統誤差
R(系)= │M(平)-B│ (19)
5 平均值的隨機誤差是3σ(平)
6 被檢測量儀器示值的隨機偏差范圍是3σ
7 被檢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由系統誤差R(系)、確定系統誤差時的測量誤差3σ(平)與示值的隨機誤差3σ合成。因有第3項,第二項可略。因系以標準的標稱值為參考得出,稱其為誤差范圍實驗值,記為
R(實驗)= R(系) + 3σ
8 被檢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以真值為參考的真誤差范圍)
R = R(實驗) + R(B)
= R(系) + 3σ+R(B) (20)
R(B)是所用標準的誤差范圍。
由于測量儀器在測量中是工具,精密測量的測量次數也為10 以上。儀器的誤差范圍可以權衡規定為
R = R(系) +σ+R(B) (21)
-
5.4 合格性判別與操作的注意事項
設被檢儀器的誤差范圍指標是R(標稱),若
R≤R(標稱) (22)
則被檢測量儀器合格。
由于測量儀器的可能測量點很多,任何測量點不合格就是儀器不合格,計量必須找誤差范圍的最大可能值。計及(20)式,合格性的判別式為
R(實驗) max ≤ R(標稱) – R(B) (23)
注意,誤差范圍是誤差元絕對值的最大可能值,因此計量時要取誤差的最大可能值。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指標是就量程的各個點而言的,因此要找各點的誤差范圍值的最大值。
在檢定工作中,為簡化計算,可采用如下計算與判別方式:設Δ是儀器測得值與標準標稱值之差,若
│Δ│max ≤ R(標稱) – R(B) (24)
則被檢測量儀器合格。若標準的誤差可略,(24)式簡化為
│Δ│max ≤ R(標稱) (25)
為充分顯現誤差元的最大可能值,要根據測量儀器的特點,合理的設置標準的標稱值。標準的標稱值要有足夠的細度、足夠的量值范圍,合理的分布。檢定中,要有足夠的采樣點,有足夠的測量次數。要重點針對測量儀器的薄弱點。總的原則是要找到測量儀器誤差的最大可能值(或接近值)。
-
6 混合測量
6.1 條件
Δ(測)與Δ(物)大小差不多;或不明確二者的大小關系。
-
設物理量為L,物理量的期望值為L(期望),物理量的變化為ΔL(變),測量儀器的誤差為Δ(測),測得值為L(測)。測得值對期望值的總偏差為ΔL(綜)。
L(測) = L+Δ(測)
L(測) = L(期望)+ΔL(變)+Δ(測)
L(測) - L(期望)= ΔL(變)+Δ(測)
ΔL(綜)= ΔL(變)+Δ(測) (26)
6.2 表征量
定義5 綜合偏差元
測得值減量值的期望值
w = M-L(期望) = ΔL(綜)= ΔL(變)+Δ(測) (27)
定義6 綜合偏差范圍
綜合偏差元的絕對值的一定概率(95%)意義下最大可能值。
W = |w|max=|M-L(期望)|max
=|ΔL(變)|max + |Δ(測)|max
= D + R (28)
式中D為量值偏差范圍,R為測量誤差范圍。
6.3 基本公式
解絕對值方程(28)
M–D–R ≤ L(期望) ≤ M+D+R (29)
把L(期望)換成L(平)。L(平)是被測量的代表值。
M–D–R ≤ L(平) ≤ M+D+R (30)
簡記為
L (平) = M ± (D +R) (31)
-
GUM給出的測量不確定度基本公式為:
y-U ≤ Y ≤ y+U (32)
簡化形式為
Y = y±U (33)
GUM的Y對應本文的量值L(平);y對應測得值M。因此,GUM之測量不確定度U,就是本文的綜合偏差范圍W。也就是說,有關系(忽略包含概率):
U = D+R (34)
由此得知,測量不確定度等于量值偏差范圍與測量誤差范圍之和。
7 測量不確定度消亡論
測量與計量,都是人們對量值的認識。人們依靠手段,去認識對象。
測量與計量,必須用分割法,區分開手段與對象,才能確定表征量的歸屬。
兩類測量的劃分,選用儀器的條件,選用計量標準的條件,都是有效地實施分割法。
-
不確定度理論的錯誤,不確定度評定的弊病,就出現在兩類測量的混淆上,出在對象與手段的混淆上。
-
分清兩類測量,分清對象與手段,是對測量計量的基本要求。測量不確定度只有回歸為偏差范圍或誤差范圍,才能實際應用。而這種回歸的結果是測量不確定度理論的消亡。
-
附錄 測量不確定度回歸的幾個案例
1 A類不確定度評定
不確定度理論規定西格瑪除以根號N,這是A類評定的規范操作。隨機變量的分散性的表征量是單值的西格瑪(即使取平均值當量值的表征量)。因此,在統計測量的條件下,西格瑪不能除以根號N。因此對統計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是錯誤評定。取消除以根號N的操作,方可回歸對統計變量的正確表征。
對基礎測量來說,測量儀器誤差必然包含隨機誤差范圍,B類評定之測量儀器誤差中已有這一部分;此時的A類不確定的評定,是重復,是多計。
由上,所有的A類不確定度評定,當廢。
-
2 GUM的測量溫度的例子
可能1 所用的溫度計是誤差范圍為0.2℃的水銀溫度計,不確定度蛻化為是溫度源的溫度偏差范圍(不能除以根號N)。結論:溫箱性能很差。
可能2 被測對象是標準氣壓下水的沸點。不確定度蛻化為電子溫度計的誤差范圍(不除以根號N)。結論:該新溫度計性能很差。
-
3 合格性判別公式的更正
合格性判別中所評定的不確定度U95,弄錯了對象與手段的關系,錯把對象的問題,如被檢儀器的重復性、分辨力、機械性能不良(卡尺)、溫度影響等,錯賴在手段上。把這些一律取消,計量的誤差范圍就是標準的誤差范圍。不確定度U95回歸為標準的誤差范圍R(標),公式就對了。
-
4 檢定裝置考核的辦法
考核檢定裝置,就要用比檢定裝置水平高一個檔次的手段。考核穩定性,要用一個更穩定的實物;考核準確性,就要用高一檔的標準。沒有標準,可用同檔次的旁證;但讓兒子生爸爸,那是胡扯。
現行不確定度評定搞的計量標準的自行考核,規定用被檢儀器考核計量標準,這是違反量值傳遞關系的錯誤行為。
-
補充內容 (2014-10-7 15:23):
(一)不確定度評定實例 游標卡尺
中國合格性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 編譯《校準領域測量不確定度評估指南》(CNAS-GL09:2008)p42;倪育才:《實用不確定度評定》p150)實例 游標卡尺的校準(根據歐洲認可合作組織提供的實例改寫)
CNAS-GL09:2008)p42(倪書《實用不確定度評定》p150)摘抄
一、測量原理
用一級鋼量塊作為工作標準校準游標卡尺。主尺的測量范圍為150mm,主尺的分度間隔為1mm,游標的分度間隔為1/20mm,故讀數分辨力是0.005mm.
用標稱長度在(0.5--150)內不同長度的量塊作為參考標準來校準卡尺的不同測量點,例如0mm,50mm,和150mm.但所選量塊長度應使它們分別對應于不同的游標刻度,例如0.0mm,0.3mm,0.6mm和0.9mm。
本實例對用于外徑測量的游標卡尺校準進行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校準點位150mm。
-
二、數學模型
卡尺的示值誤差Ex可表示為:
Ex=Lix-Ls+δLix+δLM+溫度項
式中:
Lix——卡尺的示值
Ls——量塊的長度
δLis——卡尺有限分辨力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δLM——機械效應,如測量力、阿貝誤差、量爪測量面的平面度和平行度誤差等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
三、輸入量標準不確定度的評定和不確定度分量
(1)測量Lix
進行了若干次重復測量,未發現測量結果有任何發散,故讀數并不引入任何有意義的不確定度分量。對于150mm量塊的測量結果為150.10mm.于是其示值誤差Ex以及讀數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為
Ex=150.10mm-150mm=0.10mm
u(Lix)=0
對應的不確定度分量-
u1(Ex)=0
(2)工作標準Ls
作為工作的量塊長度及其擴展不確定度由校準證書給出。由于在計算中使用量塊的標稱長度而不是實際長度,并且量塊的校準證書符合一級量塊的要求,故其中心長度的偏差應在±0.8μm范圍內,并假定其滿足矩形分布。于是其標準不確定度為:
u(Ls)=0.8μm / (√3)=0.462μm
靈敏度系數為1,故對應的不確定度分量為
u2(Ex)=0.642μm
(3)溫度差(分析略)
u3(Ex)=1.99μm
(4)卡尺分辨力δLix
卡尺刻度間隔為50μm,故可以假設分辨力對測量結果的影響應滿足誤差限為±25μm的矩形分布,靈敏度系數為1,于是對應的不確定度分量為
u4(Ex)=25μm / (√3) = 14.4μm
(5)機械效應δLM
機械效應包括:測力的影響、阿貝誤差 以及動尺與尺身的相互作用等,此外還有量爪測量面的平面度、平行度以及測量面相對于尺身的垂直度等。估計這些影響合計最大為±50μm并假定滿足矩形分布。由于靈敏系數為1,于是對應的不確定度分量為
u5(Ex)=50μm / (√3) = 28.9μm
-
合成標準不確定度
uc(Ex)=√(0.462^2+1.99^2+14.4^2+28.9^2)=32.4μm
-
擴展不確定度
由于最后的合成分布不是正態分布,而是上、下底之比為β=0.33的梯形分布,而梯形分布的包含因子k95=1.83,于是
U95(Ex)=1.83 × 32.4μm = 0.06mm
-
CNAS(原文):結果報告
在150mm測量點,卡尺的示值誤差是 Ex=(0.10±0.06)mm
(二)史錦順對此評定的評論
這個評定樣板,是歐洲合格性合作組織給出的,又經中國國家合格性認可委員會的推薦為“指南”,因此,權威性很高。倪育才的書也全文引用。吹得很高,實際是個全盤錯誤、根本錯誤。方法本身就不對;實際的評定更錯。
1 胡亂估計
測量、計量是實驗技術。測量靠儀器,計量靠標準。一切憑實測數據說話。計量是保證測量準確的社會行為,計量權威的基礎,是實驗事實、是測量結果。計量是社會公證:第一符合實際,第二符合法律,第三對用戶負責,不把不合格的儀器誤判成合格,第四對生產廠家負責,不把合格儀器誤判為不合格。
中國合格性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所引用的歐洲合格性合作組織的樣板評定,即倪書所引的不確定度評定的上述過程,主要部分δLM,純屬胡亂估計,是瞎編。
2 離奇的結果
本評定的最后結果是被檢游標卡尺的示值誤差為(0.10±0.06)mm,就是說,此游標卡尺的示值誤差的可能值是0.04mm到0.16mm。也就是說,此卡尺示值誤差的最大可能值為0.16mm。而我國的國家標準規定,此類卡尺的允許誤差是±0.05mm。
卡尺國標與卡尺檢定規程,都規定量程150毫米、分辨力0.05毫米的卡尺,最大允許誤差是0.05毫米。而此例的評定結果卻是示值誤差最大可能為0.16毫米。竟相差3倍多。是產品真的不好,還是評定方法不對?我看是:1 瞎編數據;2 不確定度評定方法錯誤。根本就不能進行此種評定;照此評定法,就不會有任何一把卡尺合格。計量本身的不確定度已是0.06mm,而其誤差最大允許值是0.05,二者之差已是負值,已沒有合格的通道。
3 要害問題是拋開實測
此不確定度評定中,影響最大的項是第5項即機械效應項。
為什么估計量是±50μm?為什么不估計為10μm?又為什么不估計為100μm?大了小了,都是沒有根據的廢話。計量工作,居然編造數據,不僅無理,而且荒唐。如此荒唐的編造,竟成為中國國家合格性認可委員會的標準文件的樣板,真讓人沒法說話……。
4 不合理的重復
測量的示值離散性、有限的分辨力、卡尺制造中的機械結構的不完善,這些產生誤差的因素的作用,必定表現在測量結果的偏離性與分散性上。也就是說被檢儀器的各種誤差因素的影響必將體現于它們引入的系統誤差上與隨機誤差上。如果不體現在測量結果上,那就是沒有這些因素的作用。慮及誤差因素在某些點上可能相互抵消,那就要恰當選點、多選點,使其暴露(更精密的測量儀器要進行重復測量)。總之要靠實測,實測的隨機誤差與系統誤差,就是各種誤差因素的最終效果。不能另行評定,第一,不實測而評定是瞎評;第二,另評定是重計。
拋開實測而講究評估,是不確定度評定弊病的根源,是根本性的錯誤。誤差理論講究實測,一切憑數據說話;不確定度評定是評估,是脫離實際、否定個性的作法,能實際測量而不測量,卻去空口搞估計,是思想路線的錯誤,是計量歷史的一次大倒退。
這個評定錯誤不是中國人的錯,評定是歐洲人做的,查不到作者。這是不確定度論本身的錯。國家合格性認可委員會不該把它當成好東西向讀者推薦,更不該當做“指南”。
5 歸屬問題
檢定或校準中,對誤差的測量結果,由被檢測量儀器與計量標準共同構成。計量者必須分割這二者,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分割的方法就是預先設計方案,使計量標準的影響很小,可以忽略。要求計量中必須滿足條件:標準的誤差范圍與被檢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的標稱值之比小于等于q,q是計量中的等級比,是計量的必備條件。一般q取1/4,時頻界取q為1/10。(有些行業取q為1/3,隨著技術的發展,該減小此值。)
測量儀器與計量標準兩項共同構成測量結果,其中標準項的影響可略,這就有效的分離了二者,可以認定誤差的測量結果是屬于被檢測量儀器的。更嚴格的表達是把標準的影響視為誤差測量時誤差,而表達在合格性判別的公式中,參見上文判別式(4)。
│Δ│max≤MEPV-R(N) 上文(4)
本例不確定度的評定,把本屬于被檢儀器性能的分辨力、機械不良效應,進行另外的計量不確定度中,在判別式中列入右邊的項目中,即上文判別式(3)的U95中,這就完全放錯了位置。
│Δ│max≤MEPV-U95 上文(3)
測量儀器的分辨力、機械效應,客觀上已實際體現于左邊的│Δ│max中,有多大,是實測時必當表現出來的(操作者選用方法,包括多點測量、重復測量、標準的量值細度設置等)。所評U95中的極小一部分,標準與輔助儀器的誤差是該有的、正確的;而其中的主要部分,被檢儀器的重復性、分辨力、機械效應項以及溫度效應項,評定時放在U95中,又必然在合格性判別中放在右邊,那就成了合格性判別的標準項。這里很容易看出,這些項作為對儀器的性能要求已體現在MEPV中(這是規格的要求),檢定就是實測性能是否符合規格要求,左邊是實測的性能。左邊小于右邊則合格。本例游標卡尺的計量,把本應包含在左端的性能,另列出,加在U95中,這就必然減小卡尺的合格性的通道,使大量本來合格的卡尺不能判為合格。造成計量工作的失誤。更有甚者,本樣板胡亂評估機械效應項,使此種卡尺全部不能判為合格。對計量來說,就是嚴重的失職,是不可容忍的錯誤。
上次,規矩灣先生承認對機械效應項估計過大,是錯誤的;但他認為估計小些就可以了。我認為此處本不該包括此項,估計大還是小,都是不當的。況且作為規范,可以容忍人們隨意去估計大小,這本身就已失去規范的意義。
(三)誤差理論下的卡尺檢定
1 明確卡尺的技術性能指標。查看國標《GB/T 21389-2008》、《通用卡尺檢定規程 JJG 30-2012》此類卡尺的示值誤差允許范圍是0.05毫米,即MEPV=0.05mm。
2 選用標準。檢定卡尺的標準就是量塊。卡尺檢定時的計量誤差,就是量塊的誤差范圍指標值。各等各級量塊的規格,都遠遠滿足卡尺檢定的要求。設量塊的誤差范圍是R(N),要求R(N) ≤MEPV/4.
3 按卡尺檢定規程《JJG 30-2012》執行。
用卡尺測量量塊,在六個點上,測得的卡尺示值與量塊的標稱值的最大示值差為 │Δ│max,只要:
│Δ│max≤MEPV-R(N)
判卡尺合格;否則不合格。
2012年的這個規程《JJG 30-2012》,注意這是在推行不確定度論19年之后,竟沒受不確定度論的影響,還是按誤差理論的慣例辦事,好得很!
老史寫文章置疑不確定度評定;檢定規程《JJG 30-2012》用行動抵制不確定度評定。好!異曲同工;編者們比老史的貢獻大的多。謝謝敢于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的編者們,也順便向批準此項檢定規程的國家質檢總局致敬。
CNAS所推薦的權威不確定度評定的“游標卡尺的校準”是個錯誤的評定,名曰“實例”,實則虛構。要害是評定方法錯誤,不可實際應用。誰用誰上當。
這個評定樣板說明:計量中的不確定度評定,是畫蛇添足,毫無意義。本來簡單、規范、明確的計量檢定工作,被弄得很復雜、錯誤。排除不確定度評定的干擾!
-
作者:
fuzerg
時間:
2014-10-21 09:12
再看看,溫故而知新
作者:
規矩灣錦苑
時間:
2014-10-21 11:28
就“誤差、偏差與不確定度”這三個術語而言各有各的定義。但“誤差”和“偏差”都有一個“差”字,必為兩個量值相減。“誤差”的定義非常明確,是測量結果減去參考值,以前定義為測量結果減去被測量真值,“參考值”就是與測量結果相比可作為“真值”使用的另一個更高準確性的測量結果或約定量值。“偏差”則源自幾何量計量基礎標準“極限與配合”中的尺寸偏差,指的是實際值減去名義值(以訛傳訛公稱值),圖紙對尺寸偏差限定的最大和最小值稱為“極限偏差”,兩個極限偏差限定的區域是被測參數的“計量要求”,稱為“允差”,或偏差范圍。用于測量領域則是被測參數的實際值減去名義值。用于實物量具的檢定/校準是指實際測得值減去刻寫在量具上的名義值,實際測得值由計量標準值體現(相當于真值),刻寫在量具上的值好比是量具的顯示值(相當于量具顯示的測量結果),因此偏差相當于真值減去測量結果,剛好與測量誤差反號,偏差和誤差都離不開實施實際測量,偏差與誤差除了符號相反在本質上沒有根本性區別。
“不確定度”是與誤差、偏差完全不同的另一類術語,它們本質上毫無共同之處。不確定度不是兩個量值的差,不是通過測量獲得,而是通過測量過程(測量方案)的所有有用信息估計的,是被測參數的真值存在區間的半寬,不確定度絕無正負號之分。不能將三個概念相混淆,更不能將不確定度與誤差、誤差范圍、偏差、偏差范圍相混淆,不能用原有解讀誤差現象的誤差理論去解讀不確定度評定問題。
作者:
maxma67
時間:
2014-10-24 16:35
好東西。感謝辛苦的勞動。
作者:
金貝
時間:
2014-10-30 09:38
學習了,只是有點麻煩1
作者:
hcttest
時間:
2014-11-7 17:30
來學習一下下。。。。。
作者:
規矩灣錦苑
時間:
2014-11-7 21:54
文字修正:
對3樓第4行的小括號內的文字“以訛傳訛公稱值”應修改為“也稱公稱值”,由于輸入拼音“yec”時不曾想計算機自動聯想為“以訛傳訛”了,敲擊空格鍵確認文字后沒有檢查,本人對由此可能給量友們帶來的誤解深表歉意。
作者:
levo009
時間:
2014-11-27 11:52
謝謝分享!~!~~
作者:
lininggray
時間:
2014-12-16 15:40
謝謝樓主分享
作者:
westwind
時間:
2014-12-17 11:47
感謝樓主,學習了
作者:
sfjljczx
時間:
2014-12-29 21:05
學習了,謝謝
歡迎光臨 計量論壇 (http://www.bkd20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试看120秒做暖暖免费体验区
|
欧美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色天香精品一卡2卡3卡
|
亚洲精品福利网泷泽萝拉
|
人妻在线日韩免费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电影
|
四虎a456tncom
|
欧妇女乱妇女乱视频
|
夜夜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福利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
91精品久久国产青草
|
精品国产自在钱自
|
日本日本熟妇中文在线视频
|
国产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
中文无码字幕中文有码字幕
|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
|
好好的曰www视频在线观看
|
伊人任线任你躁
|
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中国
|
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亚洲
|
天堂√在线中文官网在线
|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
free性满足hd极品
|
日韩免费视频网站
|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
|
一级大黄美女免费播放
|
激情捆绑国语对白
|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
|
久久这里只精品99re免费
|
色综合久久综合欧美综合图片
|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人人爽人人澡人人高潮
|
2019天天做天天拍天天夜
|
晚上睡不着来b站一次看过瘾
|
国产三级免费观看
|
www.天天色
|
欧美亚洲另类热图
|
国产中文99视频在线观看
|
www四虎影院
|